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pt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pt(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 解读,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高级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有效监测,成人生存链中添加第 5 个新环节,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伦理问题团队问题,基础生命支持(BLS),救?怎么救?“没救!”,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未得到任何旁观者的心肺复苏,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15 秒:抽搐 30 秒:呼吸停止 12分钟:瞳孔固定 4分钟: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6分钟: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如何识别
2、心跳骤停1.意识丧失无反应2.没有呼吸或者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3.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10s注: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启动急救系统EMS(立即或后启动),请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请人取体外自动除颤仪AED,20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 AED,2010年:如果医务人员在 10 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
3、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 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2005年: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先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再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再进行心肺复苏,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流程“C”先给予胸外按压“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注:更改了旧指南的“ABC”流程,由“A-B-C”转变成“C-A-B”(新生儿除外)的原因,指南推荐的这种变化基于以下原因:(1)绝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都是成人。在各种年龄段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存活率最高的是那些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
4、)或无脉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心肺复苏(CPR)关键的初始部分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2)在 A-B-C 顺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设备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被延误。C-A-B 顺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通气延误时间能尽量缩短至仅为完成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时间(30 次胸外按压大约在18 秒内完成)。,(3)不到50%的心脏骤停患者得到了目击者实施的CRP。这可能有许多原因,其中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若一开始就实施胸外按压,就能保证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得到CPR救治,那些不能或不愿实施人工呼吸的施救者至少能完成胸
5、外按压。,(4)医务人员根据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而改变急救程序是合理的。如果发现一名患者突然倒地,而现场仅有一个医务人员时,该医务人员可能会认为患者突发VF型心脏骤停;一旦该施救者证实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叹气样呼吸,施救者就必须立即激活急救反应系统,拿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后进行电除颤,然后实施CPR操作。但对一名推测为淹溺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在呼叫急救反应系统之前,先给予大约5个循环(约2分钟)的传统CPR(包括人工呼吸)。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的。,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胸外按压的重要
6、性,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高品质的胸外按压,高品质的胸外按压,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高品质的胸外按压,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 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要1s以上(吹气)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如果建立了高级气道(气管插管),每6-8s进行一次通气(8-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7ml/kg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稍偏大,约600ml,医务人
7、员基础生命支持,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1.适应症: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的绝对适应症2.心跳骤停后先立即行心肺复苏,同时准备除颤仪,判断如果是室颤要在3分钟内除颤。3.一次电除颤后立即恢复新一轮的心肺复苏,再次再判断心律,确定是否除颤。注:不建议“连续三次电击方案”,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出现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与电除颤时间的关系,除颤时间,&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再次建议1.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公共区域推广 AED(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组织、计划、培训2.没有建议部署家庭AED,3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
8、颤器治疗心脏骤停 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尽可使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备用好马上用)4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 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快拿来快使用),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 3 min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器的区域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次电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复苏后果(3min;4-5min)我们要求1min,电极片放置位置,放置心尖部,放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只按下1个充电同时按下2个放
9、电,2能量选择,同步按钮,充电提示,充电完成,1电源开关,3按下其中一个充电,4放置电极,同时按下放电,心前区捶击2010年 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 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 原因: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 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2005年 未给出建议,心脏起搏(2010年同2005年)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且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
10、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关于心肺复苏装置的使用1阻力阀装置 不支持常规性地使用 2机械活塞装置 需要提供前期培训、长期监测和再培训计划,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2010 版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ACLS)中的主要更改如下:1.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2.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3.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4.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5.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6.建
11、议使用腺苷,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规则的、单型性、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7.恢复自主循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继续进行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同时由专家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这通常包括使用低温治疗,由高级生命支持操作者评估并治疗可能的心脏骤停基本病因常见的可逆病因:低血容量 缺氧 氢离子(酸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低温 张力性气胸 心脏填塞 毒素 肺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最好通过监护生理参数来指导心肺复苏,包括足够的氧气和早期除颤CPR的监测,、直接动脉压监测、呼气未CO2浓度(PETCO2)监测、脉搏氧饱和
12、度(SpO2)或透皮氧分压(tcPO2)、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呼出二氧化碳的建议:建议在所有环境(例如,入院前、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病房、手术室)中以及在院内或医院 之间转移时,检测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图或比色法)。1)以确认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气管插管位置。2)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在可行情况下持续监测二氧 化碳图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特别 是可判断胸外按压的有效性,恢复循环后,监测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94%调整到需要的FIO2最低浓度 100%通常可以取消给予 FIO2 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心脏 协会 复苏 指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