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
《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概述,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主要内容:,概 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简称CPR 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它方法形成
2、暂时的人工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技巧(体力)而是一系列的评估和干预(脑力),主要内容:,A(assessment and airway)评估/判断,开放气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胸外按压 D(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心肺复苏的意义,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头晕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30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心跳停止6分钟-脑细胞全部死亡,心肺复苏的意义,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4分
3、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内,原则是:越早实施越好关键是:准确的评估 正确的干预 需要正规的培训!,美国 超过2000万受训我国 受训人员严重短缺,更多的受训人员更多生命的获救,猝死的诊断,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新指南的新主张,新指南的新主张,心前区捶击2010(新):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
4、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2005(旧):过去未给出建议。,新指南的新主张,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每次挤压气囊1秒钟,见到胸部起伏 1升简易呼吸器挤压气囊的1/22/32升简易呼吸器挤压气囊的1/3 避免过度通气建立高级气道通气后不必与按压同步 通气频率810次/分,新指南的新主张,心脏除颤时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行CPR 每2分钟检查1次心律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维持自主循环恢复(ROSC)
5、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10s,2005年生存链,早期获得帮助,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ACLS,2010年生存链,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心肺复苏着重胸外按压(新),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新),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程序,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患者意识 3判断呼吸、脉搏 4启动EMS系统(120)5胸外心脏按压 6人工呼吸 7.除颤,非专业施救者成人CPR,核心技术,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基础生命支持,BLS)公众普及 C:胸外按压 A:
6、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D:除颤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高级生命支持,ACLS)专业人员普及 A:气管插管 B:正压通气 C:心律血压药物 D:鉴别诊断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脑保护)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进一步病因的治疗,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基本生命支持(BLS)C 胸外按压 A 气道开放 B 人工呼吸 D 除 颤,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判断意识,拍打患者双肩 大声叫:“喂,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左右耳各叫一次(距耳5cm内)对婴儿要拍击足跟或掐捏上臂。无反应者为无意识,判断呼吸、脉搏,判断呼吸、脉搏应同时进行 在510秒钟完成 操作者报数“1001 计时 判断呼吸:有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 喘
7、息样呼吸 判断脉搏:触摸同侧颈动脉有无搏动非专业人士可仅判断意识,确认无意识后即可呼救及胸外按压非经培训人士可不进行人工呼吸,判断脉搏,医务人员:检查脉搏及循环体征 非医务人员:不需要检查脉搏 方法:仰头后,一手压额,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甲状软骨,两指侧滑到与抢救者同侧的气管与颈前肌之间的沟内 注意事项:检查时间5-10秒钟,且同时观察四肢端活动颜色、面部颜色,心跳骤停判(非专业),呼唤及拍打病人无反应(无意识、运动)无需判断呼吸、脉搏,立即做胸外按压,启动EMSS系统(120),拔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系统,摆正救护体位,心肺复苏术(CPR)流程,C(Compressions)胸外心脏按压
8、A(Airway)畅通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电除颤,C 胸外心脏按压,规范动作(五要素)按压部位 正确手势 按压姿势 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下半部,乳头连线法,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幼儿:一手手掌下压。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C 胸外心脏按压,以掌根按压,C 胸外心脏按压,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胸外按压要点,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叠手指翘起,肘
9、关节伸直 操作者前倾上身,与患者的 胸骨垂直 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 按压和放松的力量和时间:均匀,有规律,不能猛压,猛松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按压处胸壁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C 胸外心脏按压,错误,C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位置:胸骨的 下半部 双乳头之间 幅度:至少5cm 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 每5个轮回评估一次暂停时间不超10秒,A 开放气道与清除异物,头偏向一侧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压头抬颏开放气道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A 开放气道与清除异物,昏迷病人舌根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A 开放气道与清除异物,仰头抬颏法用手置于患者额部
10、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抬举颏部或下颏,使口腔直轴与气道接近直线,解除舌后坠,以利通气。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托颌法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开口唇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掌握,A 开放气道与清除异物,B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球囊面罩呼吸,B 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 秒,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按压/通气比 30:2,单纯通气频率1012次min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适,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或进入消化道复苏期间应提供高浓度氧,B 人工呼吸,潮气量:500-600 mL/次,必须看到胸廓起伏 无自主循环
11、 8-10 次/min 有自主循环 10-12 次/min 吸入氧浓度:医务人员应及时使用氧,尽量用100%的纯氧,至少40%,B 人工呼吸,使面罩密闭、确认胸廓上举是成功的关键适当的球囊-面罩式人工呼吸可能与气管插管式人工呼吸同样有效,球囊面罩装置操作要点,选择适合面罩操作者在患者头侧手法提下颌、开放气道固定面罩防止漏气适量通气,B 人工呼吸,球囊面罩装置操作要点,球囊面罩通气:有氧球囊挤压1/3 无氧球囊挤压1/2 挤压时间1秒有心跳时:1012次/分钟(间隔56秒钟),生命之吻美国电工,左侧图片名为生命之吻。是美国的一张口对口吹气对病人实施成功救助的经典例子。图片中病人是美国的一个电工,
12、在高空作业的时候突遭电击,电击后心跳呼吸均停止。由于美国的工人都有过急救培训的经历,因此,事故发生后,另一位工友马上爬上去对其进行了人工呼吸,从而为营救出事工友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工友成功获救。因此,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很有用,在危机状况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循环有效指标,大动脉搏动扪及 肱动脉收缩压80mmHg以上 瞳孔缩小 自主呼吸恢复 缺氧改善 恢复意识
13、,D(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D(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CPR时,除颤必须尽早进行 心跳骤停中,约80-90%为室颤引起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每过一分钟,除颤成功的机会下降7%10%,电除颤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打开开关(接通电源)涂导电膏,按要求放置电极板选择能量充电放电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除颤电极的位置,胸骨电极板(S
14、ternum)右上胸,锁骨下方贴胸骨右缘;心尖电极板(Apex)左下胸,中点位于腋中线第五肋间。,除颤能量选择,建议成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使用:首次除颤能量 单相波:360 J 双相波:200 J(成人)0.4 J/kg(儿童),1 次电击方案与 3 次电击程序,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在国际复苏联盟(ILCOR)在 2010 国际指南会议上提出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时,两项新发表的人体研究对使用 1 次电击方案与 3 次电击方案治疗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了比较。这两项研究得到的证据表明,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单次电击除颤方案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如果 1 次电击不能
15、消除心室颤动,再进行一次电击的递增优势很小。动物研究数据表明中断胸外按压会产生有害影响。人体研究证明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包括 1 次电击的心肺复苏技术能够提高存活率。,先CRP还是先除颤?,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 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快拿来快使用)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备用好马上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心 复苏 指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