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
《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串讲笔记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局部西方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的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的特点。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继承并开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典型例析1 .简述古罗马文学的地位和影响。答:古代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继承并开展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诗歌、喜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开展。罗马
2、文学本身的成就不如希腊,但它作为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马征服希腊以后,广泛地接受了希腊文化,利用帝国的优势,把希腊文学迅速地推向了地中海周围广阔的地域。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罗马文学对希腊文学的模仿,不仅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还由于罗马生活内容和罗马审美趣味的渗透而具有更为独特的价值。因此,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毫不过分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根底,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2 .古希腊文学分为哪几个时期?其成就各是什么?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
3、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荷马史诗是希腊人从野蛮到文明时代带给人类的珍贵的文献,具有文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的末尾,诗人还以自耕农的身份讲述了农民-年的操作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古希腊农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赫西俄德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叙事诗神谱。这是一部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表达了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的时期。其中,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古代希腊文学繁荣的几大要素是:希腊奴隶主民主
4、政治的优越性,对外战争的胜利(希波战争)对民族自信心的鼓舞,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政府的提倡等。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叫。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雅典与斯巴达争雄,北方的马其顿人趁希腊内战之机,一举击败希腊联军,希腊沦为马其顿帝国的殖民地。随着马其顿帝国对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扩张,古希腊文化很快在这些地区扩散,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但在希腊外乡,古希腊文学己处于衰落局面。这时的文学创作根本在宫廷和贵族上层,作品大多追求形式,讲究辞藻,主要体裁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欧
5、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为起点,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分为初期(公元5至11世纪)、中期(公元12至15世纪)和末期(公元15至17世纪中叶)三个阶段。初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是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初期和中期的文学,末期(确切地讲应从14世纪开始)那么属于文艺复兴Ut期。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宗教色彩,象征、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典型例析1.中世纪文学的背景是什
6、么?答:(1)“民族大迁徙与近代国家的雏形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新的封建因素产生的根底上,同时又在日耳曼人原始公社制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根底上产生的。这两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结合,形成广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罗马人称他们为蛮族。日耳曼人是蛮族世界中人口众多、势力强大的集团,是最好动的民族。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日耳曼人分布在多瑙河以北、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南、莱茵河以东、维斯杜拉河以西之间的广阔地区。据史书记载,到公元1世纪末,日耳曼人己经完全定居下来,处于氏族社会解体的阶段到公元3世纪,随着生产
7、力的开展,日耳曼人己经结成了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等许多部落联盟。公元4世纪后半期,日耳曼人各部落联盟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居住地,于是便大规模地向罗马帝国境内移动,史称民族大迁徙(公元76568年)。当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境内时,不堪奴隶主剥削压迫的奴隶和隶农,同日耳曼人联合起来,最终于公元476年彻底摧毁了西罗马帝日耳曼人在征服罗马各地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于是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中最根本的受压迫阶级一一农奴。西欧逐渐完成了由氏
8、族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自公元5世纪起,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一系列王国,其中以法兰克王国(公元481814年)最为强大,存在的时间最长。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公元768814年),法兰克王国被建成囊括西欧大局部地区的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843年,将帝国一分为三,初步形成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东法兰克工国(后来的德意志)、西法兰克王国(后来的法兰西)和意大利。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制度在欧洲正式形成。(2)根本矛盾、封建割据、城市兴起欧洲中世纪的统治阶级是封建主阶级,封建主阶级与农奴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最根本的经济形式是封建庄园的自
9、然经济。与东方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不同,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割据,国王势力薄弱。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和领地,各外族王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不断变化,中世纪最初的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从1096年至1270年,西欧各国的封建主阶级又以收回至地为借口,先后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把掠夺的手伸向地中海东岸各国。由于封建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加上连年的战争,生产破坏,土地歉收,瘟疫流行等因素,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农民不断发起对抗斗争。到公元10至U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并迅速开展,产生了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一一市民阶层(工商业者),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日趋复杂。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
10、权力,而且也受封建主的压迫,于是就和农民一起对抗封建主。在整个中世纪,反封建斗争始终显得很活泼。(3)基督教神学统治欧洲中世纪的又一大特点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基督教文化主宰着切世俗文化。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犹太人是众多受苦受难民族中受苦最深的。在犹太教中有种传统思想,相信上帝耶和华将派救世主(希腊语为基督)来拯救上帝的选民-犹太人脱离苦难。这种救世主的观念颇能适应绝望的人们的需要,成了基督教的-个重要思想来源。在犹太教的影响下,基督教消除了民族界限,成为-切受苦受难者祈求信仰的宗教。早期的基督教徒都是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
11、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早期的教徒不分种族,不歧视被压迫阶级,只要信奉耶稣,就可成为教徒。他们仇恨富人,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具有对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随着基督教的日益开展,信徒中的富有者不断增加,并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到公元2世纪后期,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定为罗马国教。至此,基督教就成罗马帝国的精神支柱,成为统治阶级麻醉和统治人民的有力工具。教会进行神权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僧侣们随意解释圣经,制造出种种适合封建统治需要的“理论,树立了许多宗教人生伦理准那么,如七德(谨慎、节制、坚强、正直、信仰、希望和仁
12、爱)、七恶(骄傲、妒忌、愤怒、懒惰、贪斐、暴食和好色),以及“君权神授等等。圣经成了信仰、生活和一切言行的依据,知识、真理的渊源,区分是非善恶的标准。教会神权统治的另一恶果是它对古代文化的严重摧残。在中世纪初期,由于封建主热衷于征战,轻视文化,致使僧侣们取得了独占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民族大迁徙时期,欧洲的古代文化已经遭到破坏,而教会更把与基督教教义相抵触的信仰和学说视为异端加以排斥,甚至力图消灭。教会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十分敌视,想方设法销毁古代的文物典籍,只保存一局部有利于基督教的古代文化,导致文化开展的断裂。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开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
13、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教会把-切世俗文化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效劳;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文学艺术被用来为宗教效劳,诗歌的作用是写圣歌和祈祷词,音乐的作用是唱赞美诗,散文是写忏悔录和圣徒、教父传,戏剧成为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事迹的宣传形式;而修辞学那么成为说教布道的艺术。这种基督教文化唯我独尊的现实,严重地束缚文化的开展,扼杀了学术的生机,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开展相当缓慢。2 .神曲的艺术特征是什么?答: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到达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梦想色
14、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锋利复杂的党派之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如在32歌中就生动地刻画了两派斗争的丑态:“一个把牙齿插入另一个脑袋,好似饿鬼咬面包。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表达了新文化的开展趋势。(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根本相等,地狄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尾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那么柔和爽目,自
15、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许多人物也都有寓意,比方诗中的尤里西斯(即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集中表达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4)神曲运用
16、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也是它作为近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出现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虽然,作品仍充满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是,作者对人和人类的正确理解,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在艺术上的把握和运用,使他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世纪一16世纪)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樊篱,打击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
17、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观念形态上开辟了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大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顶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有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在思想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更具有民族风格。典型例析1分析哈姆莱特形象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离开丹麦到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
18、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接受了许多与传统和教会截然不同的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那么是一幢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表现出当时人文主义者所特有的民主意识与人性光芒.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人和社会充满理想、满怀信心的优秀吉年,回国后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莱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原先美好的人这时成了个毫无意义的泥塑物一一人类对他又失去了意义;原先和谐健康的王国己变成了一个不毛的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先美好的世界也成了一个可厌、
19、陈腐、乏味而无聊的荒原。在这个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莱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在这深刻的精神危机中,哈姆莱特不禁开始对生命的意义提出疑问:活下去还是不活。然而他随即又意识到死亡并不意味着痛苦的解脱,没完没了的思索丝毫无助于矛盾的解决。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荣耀,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况且在经过了戏中戏后,他“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为父报仇,然而哈姆莱特并没有抓住克劳迪斯单独祈祷的时机进行复仇,而是贻误时机,造成了行动上的延宕,也因此引起了后人对此的各种推测。除了担忧在奸王祷告之际复仇会使奸王的灵魂
20、进天堂,因而他犹豫不决外,哈姆莱特的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一旦杀死了国王,哈姆莱特自然就要接替王位,而一旦接过工位,他就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相比之下,仅仅为父报仇就要简单得多。因此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哈姆莱特就必须超越复仇,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作出全盘考虑.黑格尔说哈姆莱特所疑心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好它。哈姆莱特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发动群众,
21、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哈姆莱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现实,重整了乾坤,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拓深了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3 .论述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答:(1)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
22、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威尼斯商人有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借债还钱的冲突,还有由罗兰佐和杰西卡、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爱情故事组成的两条情节线索。这三条线索交织在起,但又并行不悖,给观众一种阴沉与欢快的混合审美效果。在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人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在紧张锋利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
23、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开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既有流血,又有温情;既有紧张,又有松弛。(2)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II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商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麦克白夫人既冷酷无情,又人性未泯。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开展轨迹。如李尔王在位时的刚愎
24、与失位后的痛悔,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3)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李尔王流落荒野,在暴风雨之夜对雷电风雨的呐喊,揭示了李尔的思想转变。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开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4)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全部词汇量到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剧本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 文学史 串讲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