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
《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3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二)能力训练点1 .通过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的能力。2 .通过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概念的归纳总结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 .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1 .重点(D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2)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 .难点(D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形成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微观上区别它(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4 .解决办法(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从而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实验用品:泥土,植物油,
3、蔗糖,食盐水,试管,洗瓶。五、学生活动设计1 .老师演示实验7-1,学生观察实验并填表,根据所观察的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出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通过演示实验的对比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能力。2 .通过老师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后:(1)老师列表,让学生填写,在填表中更进一步理解这三个概念。(2)学生自己总结,如何区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目的:通过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比较,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3 .让学生阅读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并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举例说明)。目的:使学生了解悬浊
4、液、乳浊液及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加了解周围事物,更加热爱生活。4 .学生分步做一些练习.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D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的概念,并以概念为基础可以从宏观现象上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3)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并以此为依据从微观上区别它们(4)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的能力。(2)通过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概念的归
5、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3.德育目标(D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二)整体感知本节从内容上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建立溶液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它们的相对性;第二部分:主要是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就应该了解溶液的概念。在此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一个易于和溶
6、液混淆的概念一一浊液。1 .悬浊液、乳浊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静置。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并填表(投影刚加入时振荡静置泥土+水植物油+水学生活动讨论(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总结):(1)实验现象有何异同?(2)悬浊液、乳浊液该如何定义?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结论I(1)刚加入和静置后,液体均上下分层。振荡后液体均浑浊,但浑浊原因不同。悬浊液浑浊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由于液体小液滴引起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师
7、活动提问:试根据概念比较悬浊液、乳浊液有何异同?目的: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更清楚地认识悬浊液、乳浊液结论相同点:静置后均可上下分层。小颗粒、小液滴均是分子集合体。不同点: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乳浊液:小液滴分散。练习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投影)区分以下液体哪些是悬浊液,哪些是乳浊液?花生油+水Co2通人澄清石灰水中六六六粉剂+水牛奶+水豆浆教师活动设问:根据日常生活习惯,糖水和食盐水属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呢?为什么?2 .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将蔗糖、食盐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静置。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加以描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蔗糖、食盐加
8、入水中,在振荡后液体澄清,静置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发生变化。教师活动I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溶于水和前面所做的两个实验现象不同呢?讲解:(利用挂图)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微粒(CI-、Na+)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目的: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以上实验。结论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29130页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思考:(D如何根据溶液名称确定溶质和溶剂?(2
9、)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练习:(D教材第131页第2题。(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硫酸铜溶于水牛奶高锌酸钾溶于水醋目的:加深学生对溶液、溶质及溶剂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1)溶液并非无色,五色不是溶液的特征。(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W溶质体积+溶剂体积(3)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以上了解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3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应用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第130页,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启发他们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
10、结论(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如:生理盐水、眼药水、CO2的输送。(3)悬浊液、乳浊液的用途也很广泛。如:农药(粉剂)、青霉素钾(钠)、钗餐等。(四)总结、扩展1 .由学生填写: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比较表。(投影);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微粒单一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分子集合体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不稳定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2.扩展练习:通常所指
11、的溶剂为液体,如:水、汽油等。那么溶剂能否是固体或气体呢?(以生铁、空气为例说明。)七、布置作业1 .教材第131页家庭小实验。2 .判断:(D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3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4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5 4)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即同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5)将食油滴人装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到的液体食油是溶质,水是溶剂。八、板书设计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悬浊液、乳浊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比较:相同点:(1)静置后均可上下分层。(2)
12、小颗粒、小液滴均是分子集合体。不同点: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乳浊液:小液滴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注:(1)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3)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小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微粒单一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分子集合体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
13、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 .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
14、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2 .难点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 .疑点用什么方法判断一瓶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4 .解决办法(D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一、 )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三、 课时安排1课时。四、 教具准备投影仪。实验用品:食盐,硝酸钾,熟石灰,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洗瓶。五、 学生活动设计1 .教师演示实验7-2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观察实验后并回答。目的:培养学生对
15、实验的分析能力。2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7-3)、实验7-4)进行验证,并由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拟出讨论题,通过演示实验75并给出一系列数据,由学生讨论总结。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六、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能正确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2 .能力目标(D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实验和数据
16、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 .德育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整体感知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是对溶液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是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做铺垫。因此本节内容的理解对于后面溶解度的学习至关重要。(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
17、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口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3、实验71,并思考以上问题。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总结该实验。
18、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结论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改变温度加水2 .饱和溶液一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蒸发水分加入溶质3 .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
19、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投影)提供数据: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硝酸铁:192克碳酸钙:0.0013克食盐:36克氢氧化钙:0.17克判断:(1)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结论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四)总结、扩展(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20、2)扩展练习:试判断: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七、布置作业1 .教材第134页第2题。2 .选择:(D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店,剩余溶液的浓度()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2)A克溶质溶于B克水中,取出一半溶液后,余下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A.A/B
21、B.ABC.A/(A+B)D.(A十B)/A(3*C时,向A克含溶质B克的饱和溶液中加入M克固体溶质后,溶液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是()A.A+M)克B.A克C.B克D.(M+B)克(4)将4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在温度变化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液浓度八、板书设计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注意:1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改变温度加水2 .饱和溶
22、液吓饱和溶液改变温度蒸发水分加入溶质3 .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小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下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第1-2合期2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研究第三节溶解度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 .溶解度曲线。3 .气体溶解度。4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二能力训练点1 .通过溶解度曲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