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1.ppt
《呼吸衰竭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1.ppt(7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复习前课-导入新课,1、大夫们:上次学习的是肺结核 2、请问:肺结核化疗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什么?今天将学习的是一个临床综合症:呼吸衰竭,一、教学目的要求(一)掌握: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二)熟悉:病因、病理、病机、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并发症。二、教学内容,概述:定义.临床特点、发病情况病因、分型、病机、病生、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呼吸衰竭 定义(definition),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
2、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明确诊断有赖于血气分析。,诊断呼衰的血气标准:,在海平面吸入一个大气压空气、静息状态、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 PaO260mmHg(6.65KPa),呼吸衰竭的病因,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COPD、重症哮喘2.肺组织病变:各种肺病变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4.胸廓胸膜病变:脊柱、胸廓及畸形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病变6.呼吸肌疾患,呼吸衰竭的分类,一、按病程缓急分类 急性呼衰指某些突发因素,使原来正常 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慢性呼衰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 神经肌肉疾病),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发展加重造成的呼衰
3、。,呼吸衰竭的分类,二、按动脉血气分类 型呼衰(低氧血症)PaO260mmHg PaCO2低或正常 型呼衰(高碳酸血症)PaO260mmHg PaCO250mmHg三、按病理生理分类 1.泵衰竭-神经肌肉、呼吸肌及胸廓病变引起(通气障碍II型R衰竭)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肺血管病变引起(换气障碍I型R衰竭)2.通气、换气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特点慢性肺、胸病变逐渐加重 呼吸衰竭常常从代偿 失代偿多为型呼吸衰竭病因以COPD多见,一、慢性呼衰病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结核、尘肺、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疾病:先天性胸廓畸形(驼背)、广泛胸膜粘连增厚、胸部外伤、手术变形神
4、经肌肉病变:脊髓侧索硬化症,二、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生机理,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缺O2和CO2潴留发生机制:1.肺泡通气不足 2.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3.弥散障碍 4.氧耗量增加 5.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一)肺泡通气不足,指单位时间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减少,导致 PaO2下降及 PaCO2上升,体内 CO2潴留及低氧血症。可用下列公式说明:PACO2 0.863xVCO2/V A CO2 产量(VCO2)是常数,肺泡通气量(V A)与肺泡 CO2分压(PaCO2)呈反比关系。,(一)肺泡通气不足,当 V A 下降,导致 PaCO2升高后,必然引起相应的 PaCO2下降。,注:PAO2
5、肺泡气氧分压 PB 大气压 FiO2吸入气氧浓度 PH2O 水蒸汽压 R 呼吸交换比率,肺泡通气不足发生机理,(二)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维持正常气体(O2、CO2)交换,肺泡通气和血流灌注比例(V/Q)必须协调,COPD 肺气肿 V/Q 失调机理,部分肺区气道阻塞、肺泡陷闭通气不足,V/Q 0.8(相当于 A-V 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图表:,V/Q 失调主要影响 O2,无 CO2原因:1.AV 氧分压差(59mmHg)比 CO2分压差(5.9mmHg)大 10 倍。2.氧离曲线 S 形已达平台,无法多带 O2,而 CO2解离曲线呈直线。,(三)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的交换,因为 CO
6、2弥散能力比 O2大20倍,且完成弥散时间只需 0.13s(氧 0.25-0.3s),(四)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发热、用力呼吸等)缺氧加重,总结:各型呼衰主要病生基础,型呼衰 V/Q 比例失调(主要)右左肺内分流型呼衰有效肺泡通气不足(主要)V/Q 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肾功能的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一)缺O2和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早期轻度缺O2及 CO2潴留脑血管扩张、血流量中枢兴
7、奋,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一)缺O2和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晚期严重缺O2及 CO2潴留并酸中毒(1)脑血管 N 麻痹、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脑间质水肿颅内高压血管受压缺血、缺氧、脑疝形成(2)红细胞 ATP 生成 Na+-K+泵障碍细胞内 Na+、H2O脑细胞水肿(3)抑制性神经递质(r 氨基丁酸)生成 N功能紊乱,缺O2,PaO260mmHg-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视 PaO240-50mmHg-头痛、不安、定向与记忆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 PaO230mmHg-神智丧失;昏迷 PaO220mmHg-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CO2潴留,轻度-皮层下刺激加强、中枢兴奋
8、重度-脑脊液H+-影响脑细胞代谢、兴奋、头痛、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震颤、嗜睡、昏迷、抽搐,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二)缺O2对心血管、循环的影响,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三)对呼吸系统影响(CO2 比 O 2 影响大),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四)对肝、肾、造血系统影响,缺O2及CO2潴留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五)对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影响 缺氧、CO2潴留、感染、休克、肾功能下降、利尿剂应用及其他治疗措施应用不当可导致酸碱失衡出现。酸碱失衡与电解质代谢密切相关,酸碱失衡出现,必然影响离子交换、排泄及重吸收过程,造成电解质紊乱。,常
9、见呼酸、呼酸+代酸、呼酸+代碱、高 K+、低 cl-.,三、临床表现,除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症状外,主要是缺O2和CO2潴留所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表现。1.呼吸困难2.紫绀(见下图)3.精神神经症状4.血液循环系统症状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6.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 呼吸不畅、费劲、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主观点头或抬肩呼吸、呼气延长 呼吸频率、节律、幅度改变,呼吸浅快、严重者变浅、慢出现潮式呼吸间停或抽泣样呼吸,三、临床表现,2.发绀 皮肤、粘膜紫绀,以口唇、指甲明显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5g%缺氧表现,但缺氧不一定有紫绀,紫绀不一定缺氧,三、临床表现,3.
10、精神 神经症状 肺性脑病(脑重2%,消耗20-27%)早期 兴奋 头痛、烦躁不安、易激动、记忆力及 判断力 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后期 抑制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神志恍惚、无意识动 作、扑翼样震颤、抽搐、昏睡、昏迷 还可出现木僵、视力障碍、球结膜水肿及发绀,三、临床表现,4.心血管症状早期 心血管中枢及交感N兴奋儿茶酚胺 心率快、心输出量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晚期 心率、血压-末梢循环衰竭 肺小动脉痉挛肺A压 肺心病,血压,脉洪大,右心衰,三、临床表现,5.消化道出血,缺O2、CO2,水肿、糜烂、胃游离酸,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刺激,应激性溃疡出血,三、临床表现,6.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1.酸碱失衡
11、发生率高(高达78.6%95.4%)、表现类型多种多样、变化迅速、死亡率高 2.酸碱失衡发生率依次为:呼酸、呼酸并代酸、呼酸并代碱、代酸、呼碱、呼碱并代酸 呼酸 CO2升高引起 CO2-呼酸 缺O2-无氧代谢-酸性代谢物-代酸,呼酸+代酸,三、临床表现,纳差、恶心、呕吐 输注糖液、皮质激素 利尿剂,低K+低Cl-,机械通气过度,代碱,呼碱,三、临床表现,7.其它休克、DIC 肝肾功能不正常,四、诊断,1.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或胸廓疾病史;2.有缺O2、CO2潴留临床表现;3.血气改变:PaCO2 60mmHg,伴(或不伴)PaCO2 50mmHg。1.呼衰基础上出现精神神经症状;2.排除电解质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衰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