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9.ppt
《心肺复苏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9.ppt(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4,1,2,3,3,5,教学目标,心搏骤停的概述,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复苏后监测内容,临床表现及诊断,心肺脑复苏概述,胸外心脏按压,一、定义与概述,定义: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心脏停搏时心脏可以完全停止活动,也可能处于心室颤动状态。当心脏骤停患者处于“临床死亡”期,如果心肺脑复苏措施及时、有效,其存活率可达7080%,反之,则可迅速导致死亡。,心脏骤停的原因:分为两大类:1、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心脏
2、本身的病变所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常引发室颤或心室停顿,是造成成人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大多数发生在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心肌病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心肌病常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易导致心脏骤停。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等。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概 述,概 述,非心源性原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如气管异物、溺水等所致的气道阻塞,各种休克及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均可导致呼吸停止。此时气体交换中断,心肌和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可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体内
3、严重缺钾和严重高血钾均可导致心脏骤停。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又使血钾增高,也可发生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或过敏: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骤停。电击、雷击或溺水:电击伤可因强电流通过心脏而引起心脏骤停。溺水多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正常气体交换而发生窒息。淹溺较常引起室颤。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概 述,不论是何种原因,最终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电活动和生理功能,或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降低;或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或导致心律失常,成为导致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概述,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
4、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若颤动波波幅高并且频率快,较容易复律;若波幅低并且频率慢,则复律可能性小,多为心脏停顿的先兆。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为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概述,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3、无脉性电活动:心电图可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也常不能获得效果,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易被认为心脏仍在跳动。4、心脏停搏: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
5、,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以上四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为室颤,多发生于心肌梗死早期或严重心肌缺血时,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概述,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心搏骤停后,心泵功能完全丧失,血液停止流动,全身组织器官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多种酶功能失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缺血缺氧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概述,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心搏骤停后,体内各种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或阈值是不同的。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一般心搏骤停几秒钟,患者即可出现头晕;10秒钟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伴全身性抽搐。由于尿道括约
6、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2030秒时,由于脑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颜面苍白或发绀。60秒左右可出现瞳孔散大。46分钟,脑组织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固定诊 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个征象存在,心脏骤停的诊断即可以成立,并应该立即进行初步急救。,心肺脑复苏,概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
7、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它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复苏后治疗)。,基础生命支持,概述:主要目标:1、迅速准确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2、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从体外支持患者的通气、氧合和心泵循环功能3、通过BLS,至少能维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至延续到高级生命支持或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呼吸活动,或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指心跳、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但尚存在心肺复苏及脑复
8、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约4分钟)。BLS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建立有效循环,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和转运等环节,概括为CPR的CAB步骤。,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判断并启动EMSS1、判断病人反应:采取轻拍或摇动患者双肩的方法,并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10秒钟内完成。如果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2、检查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要超过10秒。3、启动EMSS:一旦判定病人意识丧失,无论能否肯定有无循环,急救人员都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呼救启动EMSS。,二、病人体位:迅速置患者于复苏体位,即仰卧位,使病人平卧
9、在平地或硬板上,头部位置尽量低于心脏,使血液容易流向头部。如果病人面朝下时,应将病人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解开衣服,暴露胸壁。三、循环支持: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意在为冠状动脉、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血液灌注。,胸外心脏按压:是对胸骨下段有节律地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6080mmHg的收缩期动脉峰压。通过胸外按压产生的血流能为大脑和心肌输送少量但却至关重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1、用物:如病人睡在软床上,应备与床等宽的硬板1块,即心脏按压板。另备踏脚登1只。2、按压部位的确定:
10、方法一:成人按压部位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稍下方。方法二:救护者靠近病人足侧手的食指和中指沿病人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另一只手的食指紧靠在胸骨下切迹处,中指紧靠食指,靠近病人足侧手的掌根(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另一手的中指放在病人胸骨上,该处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正确的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3、按压方法:操作者在患者一侧,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两乳头连线处,另一手叠加在其上,两手手指交叉紧紧相扣,手指尽量向上,避免触及胸壁和肋骨,减少按压时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按压者身体稍前倾,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臂绷紧伸直
11、,按压时以髋关节为支点,应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快速按压。4、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5、按压深度:至少5cm,胸外心脏按压:6、按压时注意事项:按压部位要准确。按压力量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下压时间及放松时间基本相等,放松时应保证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按压者的更换:有两个复苏者时,每2分钟改变一下按压和通气的角色以避免按压者疲劳和按压质量降低。多个复苏者时,可每2分钟改变一下按压者,换人操作时间应在5秒钟内完成。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返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心脏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