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ppt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包括许多方面: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强化护理团队建设,相应措施:品管圈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JCI认证,品管圈,组织管理体系: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人员712人组成,由中层管理人员训练及引导,六十年代在日本发展出来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使小组能通过定期会议,发掘、分析及解决和他们日常工作有关的种种问题,提高护士对工作的兴趣及热忱以及增加对工作的归属感。,赋予护士自主权、参与权及管理权!,品管圈,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什么是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主要由于护理工作影响病人的结果。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客观、全面地反
2、映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价值。,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护理界广泛接受的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的,护理特异性,通过实践验证或改善,可跟踪的指标,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是护理质量的准绳和指南,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两者的共同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持续地提高护理质量,两者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的质量指标体系,国外护理质量研究现状,美国护理学会(ANA)在1998年,在全美发起了“全美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 NDNQI)”研究表明,每日护理时数越多,死亡率越低
3、,住院日越短,并发症越少。国外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已发展到包括病人跌倒或坠床、压疮、院内感染、护士人力配置、护士工作满意度、儿童疼痛、周围静脉外渗、约束的使用等10个。,儿科护理敏感性指标儿童医院协会和NDNQI合作,确立了6个敏感性指标:急救失败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用药错误疼痛管理周围静脉外渗,国外护理质量研究现状,国内护理质量研究现状,国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尚未建立医院内部管理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指导和改善儿科病人护理质量,国内护理质量研究现状,不能反映病人最敏感的护理改善项目 没有使护理质量量化不能帮助护理领导者评估护理在高质量病人结果中价值不能反映
4、护理人力与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对护理专业稳定性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未达到帮助医院获得良好声誉的效果,建立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目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科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指导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儿科护理敏感性指标纳入标准适用于儿科病人,可测量指标的评估和评价不过多加重临床护士负担收集资料可行测量工具有效、可靠且精确,建立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确定儿科护理敏感性指标,针对各指标形成临床实践指南,Step 1,Step 2,Step 3,Step 4,Step 5,Step 6,Step 7,确定儿科特异性、护理敏感性指标,制定标准和评价工具,制定评价阈值(合格率),收集和分析资料,评价(与阈值比较),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质量指标 体系 建立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