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07-2015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docx
《CECS407-2015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ECS407-2015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CECS4072015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15年11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第209号关于发布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119号)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
2、无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经本协会城市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CECS407:2015,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二。一五年七月十五日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11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为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泵站形式和组成,泵站设计,出厂检测,施工和验收,安全、运行和维护。本规程由
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盈润实业有限公司四川长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和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鑫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州伟特福电子有限公司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吕永鹏平丽谢胜乔诚 姬永红王小鹏 王卓颖徐昊旻陆宗雷张 朱贡春
4、唐 陆丽萍王杰支霞辉 力周娟娟 青李春鞠沈惠琴潘艳春管斌曹杨华张春主要审查人:唐建国刘鸿雁刘善慧马永红凌风春阐武传谢小青谢尧孔令勇罗万申李艺邓志光厉彦松王秀朵杨红李树苑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泵站形式和组成(3)3.1 一般规定(3)3.2 井筒结构(3)3.3 内部设施(4)3.4 其他设旅(7)4泵站设计(9)4.1 一般规定(9)4.2 工艺设计(10)4.3 结构设计(12)4.4 电气设计:(12)5出厂检测(14)5.1 一般规定(14)5.2 检测内容(14)6施工和验收(15)6.1 施工(15)6.2 脸收(17)7安全、运行和维护
5、(18)7.1 安全:(18)7.2 运行和维护(18)本规程用词说明(20)引用标准名录.(21)附:条文说明(23)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 .1Terms(2)3 .2Symbols(2)3 Typeandconfigurationofpumpingstation(3)3 .1Generalrequirements(3)4 .2Configurationofwell-shaft(3)5 .3Internalequipmentsofpumingstation(4)6 .4Otherequipments(7)4 D
6、esignofpumpingstation(9)1 .1Generalrequirements(9)2 .2Processdesign(10)4 .3Sturcturedesign(12)5 .4Electronicaldesign(12)5 Ex-factoryinspection(14)1 .1Generalrequirements(14)5 .2Contentofinspection*(14)6 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15)6 .1ConStrUCtiOn(15)7 .2Acceptance(17)7 Safety,operationandmaintenan
7、ce(18)1 .1Safety(18)7 .2Operationandmaintenance(1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20)1.istofquotedstandards(21)AdditionzExplanationofprovisions(23).o.为使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应用过程中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管理方便,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给水、排水和内涝防治工程中应用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出厂检测、施工、验收、安全、运行和维护。1.0.3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8、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一体化预制泵站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一种在工厂内将井筒、泵、管道、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等主体部件集成为一体,并在出厂前进行预装和测试的泵站。2.1.2 2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wetwell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将水泵间和进水井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水泵采用湿式安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2.1.3 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drywell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由一个独立干区构成或者将干区、湿区集成在同一个井
9、筒内,水泵采用干式安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2.1.4提篮式格栅basketscreen在进水管道上设置提篮的格栅。2.1.5粉碎式格栅grinder在进水管道上设置切割机的格栅。2.2符号Vew泵站有效容积;QP泵站最大一台泵的泵送流量;Zj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W泵站总重力;Ks设计稳定性抗力系数;F泵站总浮力.23泵站形式和组成3.1 一般规定3.1.1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和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3.1.2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由井筒结构、内部设施和其他设施组成。3.1.3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可由通风系统、井筒、出水管路、阀门、进水管路、控制柜、服务平台和水泵等部件
10、组成。3.1.4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壳体宜采用玻璃钢(GRP)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质量轻、强度高和耐腐蚀强的材料,泵站内部管道和安装附件宜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3.1.5 5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工作环境温度宜为-20C40C,相对湿度宜为25%85%.3.1.6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输送介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宜为0C40C;2PH值宜为410;3输送介质中的最大颗粒直径应小于所选配水泵的通径。3.2井筒结构I简体和顶盖3. 2.1采用玻璃钢材质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材质和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侧壁玻璃钢应以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热固性树脂为基体材料,宜采用缠绕工艺。2泵站顶盖
11、、底部和连接部位等无法采用缠绕工艺的部分,可采用手糊成型工艺。3.2.2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顶盖应由边盖和可开启的盖板组成。3.2.3一体化预制泵站盖板应具备限位安全锁、防坠落和防盗的功能。3. 2.4盖板材料应为玻璃钢或金属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玻璃钢材质的盖板,应由防腐蚀层、防渗透层、结构层和外保护层四部分构成,外保护层应采用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材料。2采用金属材质的盖板,表面应设置防滑纹等防滑措施。3.2.5 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座内侧应采用流态优化的设计,避免污泥沉积。3.2.6 筒体外部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设置吊耳,且不应少于4个,其强度应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吊装的需要。U底板3
12、.2.7 泵站底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3.2.8泵站的底座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应牢固连接。井筒直径大于3m的泵站,宜采用钢筋和二次灌浆与泵站底座连接;井筒直径小于等于3m的泵站,底座可设置法兰盘,采用螺栓和压板与泵站底板连接。3.3 内部设施I格栅3.3.1 一体化预制泵站可采用提篮式格栅和粉碎式格栅。3.3.2 提篮式格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格栅应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上,并配套导杆和提升链。2格栅和挡水板等消能装置应分开设置。3栅格间距不宜小于40mm。4格栅可手动提升,倾倒栅渣。5提篮式格栅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304材质。3.3.3 粉碎式格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格栅应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或安装在预制
13、格栅井内。2配套粉碎式格栅的溢流格栅应加开检修孔并配套导杆、提升链、进水渠和支撑附件。3格栅支撑框架的强度应满足机械和液压负荷要求。4粉碎式格栅应配套人工格栅。11水泵和电机3.3.4 泵站配备的潜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污物潜水电泵GB/T24674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在设计负荷范围内应无振动和气蚀现象。2水泵的旋转部件(包括电机)应进行动、静平衡实验。3水泵的运转噪声不应高于80dB(八).3.3.5 水泵配套的潜水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绝缘等级不低于F级。2湿式安装的水泵,应采用防护等级IP68的潜水电机,水泵宜配套电机冷却系统。3干式安装的水泵,可采用防护等级IP54的电
14、机,水泵宜配套电机冷却系统。H管路系统3.3.6 管路系统的管材、管件和阀门,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管材、管件和阀门的选型和连接方式,应根据输送介质和使用环境确定。3.3.7 管路系统的法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GB/T9112的有关规定。3.3.8 泵站的出水管应配置止回阀和检修阀,并符合下列规定:1止回阀和检修阀可安装在泵站内部或泵站外的阀门井内。2止回阀和检修阀可采用水平或垂直安装。3阀瓣宜采用轻质复合材料.4阀门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阀门结构长度GB/T12221的有关规定。3.3.9 泵站的进出水管道和外部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3.3.10 给水系统的管道增压泵站,水
15、泵进口应设置检修阀,进水主管上应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N提升装置3.3.11 泵站的提升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式泵站应设置不锈钢304及以上材质的导杆、提升链等提升装置,且最大允许提升重量不应小于单台设备最大提升重量的15倍。2干式泵站可不设置提升装置,但泵站操作平台和检修孔开孔尺寸应确保泵站外提升设备能顺利完成提升作业。3.3.12 水泵和自耦底座宜采用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连接,并应采用橡胶圈密封。V操作平台和爬梯3.3.13 操作平台宜采用不锈钢、热镀锌碳钢、铝合金或玻璃钢材料。操作平台应进行承载力测试,最大设计载荷不应小于3.5kN.3.3.14 14操作平台宜设置于检修阀以下0.5
16、m1.0m,并位于进水管管顶和启动水位以上.3.3.15 15爬梯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梯子要求、试验和标志GB/T17889.2的有关规定。爬梯的材质宜采用铝合金;当泵站内环境腐蚀性较强时,宜采用玻璃钢材质。M液位控制设备3.3.16 泵站内液位的实时监测宜采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开关和超声波液位计等液位控制设备,并以4mA-20mA的信号反馈到主控制器。3.3.17 17静压式液位传感器应安装在传感器保护钢管内,传感器头部宜距泵站池底20Omm,传感器宜凸出保护钢管IOmm-30mm3.3.18 液位传感器电缆应采取防松脱的措施,并应设置接地屏蔽线。3.4 其他设施I通风和除臭设施3. 4.
17、1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式泵站宜采用自然通风,并设置通风管,通风管管径不应小于100mm。2干式泵站应采用轴流风机等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满足泵站内设备的散热要求,井筒内宜设置温控和报警装置。3.4.2泵站通风管的出口应设置于维修间外部。3.4.3 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污水和合流泵站宜设置除臭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中厂界新扩改建二级指标的要求。11检测设施3.4.4 一体化污水预制泵站应配备移动式硫化氢(MS)检测仪。I导流装置3.4.5 泵站直径大于3m的预制泵站应在泵站进水口设置导流板。3.4.6 导流板宜采用和筒体相同的材质,并和筒体牢
18、固连接。3.4.7 导流板的使用寿命应达到泵站整体水平,并根据最大设计流量、流速、导流板的材质、形状和安装位置进行强度校核。W管理用房3.4.8 泵站管理用房的面积应满足泵站主要设备起吊和维修、控制柜的安装和散热要求。管理用房的高度,应根据泵站配套设备的最大尺寸和起吊设备的要求确定。3.4.9 4.9泵站管理用房宜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耐腐蚀性的材质.V控制设施3.4.10 泵站控制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有关规定。3.4.11 泵站的控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自动巡检、故障诊断、报警和自动保护等功能。2对于可恢复的故障,应具备自动或手动解除报警、恢
19、复正常运行的功能。3宜设置通信接口。3.4.12 泵站控制设备的显示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力管道泵站,显示参数应包括实际液位、启停液位、运行时间、泵送流量、水泵转速、电流、能耗、水泵运行和故障、超低、超高和溢流液位等。2压力管道泵站,显示参数应包括进出口压力、设定压力、运行时间、泵送流量、水泵转速、电流、能耗、水泵运行和故障、进口缺水、出口超低和超高压力等。3.4.13 控制柜可采用户内型或户外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户内型控制柜,柜体材质宜采用碳钢喷塑,防护等级应为IP42及以上.2户外型控制柜,应采用双层门结构,柜体材质宜采用不锈钢,电缆安装方式宜采用下进下出,防护等级应为1P54及以上
20、。4泵站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泵站的基本形式应根据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区域用地紧张时,宜选择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2当应用于给水工程或地面不允许有设备和构筑物时,宜选择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3当有较高防盗要求或地面积雪较深时,宜选择带维修间的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4当上游流量较大或系统复杂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湿式或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进行串联或并联。4.1.2 泵站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应预留远期接口。4.1.3 泵站控制方式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力管道的泵站宜采用液位自动控制,压力管道的泵站宜采用压力自动控制。2泵站宜具备就地控
21、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式,各种控制方式应可切换。4.1.4 泵站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井筒直径大于3m或者多井筒联合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进行地基基础的专项设计。2其他规格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进行地基基础的复核.4.1.5 泵站宜设置于绿化带内。4.1.6 1.6设置于绿化带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顶盖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湿式泵站的顶盖应高出周围地面200mm以上。2干式泵站的顶盖应高出周围地面450mm以上,并应进行防水设计。4.1.7 设置于车行道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设置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混凝土井盖基座,井盖应与路面持平。4.1.8 设置于非机动车道、广场等区域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设
22、置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的顶盖,顶盖宜与路面持平。4.2工艺设计4.2.1设计方案应包括泵站结构形式和材质、配套设备的选型、泵站的平面布置、泵站竖向布置和泵站配套仪表、电气和控制设备等内容。4.2.2水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宜选用相同型号。2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4.2,3泵站配套格栅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进水含有的固体杂质可能堵塞水泵和后继管路时,应设置格栅。2格栅设计流量应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同,过栅水头损失不宜大于0.5m.3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少时,宜设置提篮式格栅.4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多时,宜设置粉碎式格栅.5当泵站流量较大时,粉碎式格栅可单独安装在进水格栅井内。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ECS407-2015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 CECS407 2015 一体化 预制 泵站 应用技术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