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
《市政道路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政道路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各分部分项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路灯照明工程、污水管网工程、雨水管网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测量放线、土方开挖、路基铺筑(包括水泥稳定碎石)、碎石土回填、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施工、路缘石按砌、电缆管敷设、电缆敷设、污水管敷设、雨水管敷设、砖砌检查井。施工测量定位放线首先确定道路中心线,中心线是由建设方提供,并由建设方测放出道路中轴线,工程部配合好控制点的移交、保护和加密工作,对于重要的坐标点(交叉口中心点、圆曲线切点),应做好保护标识和增加控制点的工作。道路中心线是由直线和曲线两部分组成的,道路中心线测量是通过直线和平曲
2、线的测量,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用木桩具体的标定在现场,并测定及标识路线的实际里程。中线测量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道路平直段的中线测量,二是交叉口的中线测量。如果地势平坦,平直段的中线测量可用经纬仪架在建设方已给的中线控制桩,然后锁定另一控制桩,在中间加密即可。交叉口的中线测量,在建设方已给定的交叉口中心点,将经纬仪架在此处后视平直段道路中心线,然后转动90度即可固定交叉口中心线。为了防止基槽开挖时,道路中线桩遭到破坏而影响到后面的结构层及其他工序的施工,必须布设中线控制桩。轴线里程桩的布设:在布设中线控制桩的同时,为了确定道路中桩的位置及路线的长度,也为了满足以后纵横端面测量、道路施工放样的需要
3、,所以在中线测量中,一般从道路的起点开始,每隔一定距离如20米钉设控制桩标志,该桩称为里程桩。在施工中,为了方便常将道路中线控制桩和里程桩合二为一布设,减少了许多麻烦。控制桩一般布设在施工作业面以外,且是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的一排轴线里程控制桩,测设方法有全站仪法,利用建设方已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内业计算,可以测设道路里程及中线,从而进行布设控制桩。经纬仪只能利用已知的中线进行测设,就是在中线上已给定的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后视中线点拨转90度,用钢尺量出一定距离如20米即得出一点,同样方法得出另一控制点,然后把经纬仪架在其中一控制点锁定另一控制点进行加密布设。布设时用钢尺精确量距,按相应的里程进行打桩
4、,这样就可布设出中线里程控制桩。控制桩的设置方法因地制宜,通常是深埋于土中,或垒石堆,或设护桩形式加以固定。可以采用预制碎块也可现浇,控制桩一般采用40CM20CM100CM,在施工中通常采用埋设路缘石,在路缘石顶面用红油漆画标识出轴线、里程,桩的侧面标识出桩号及编号,控制桩一般每20米布设一根。在布设控制桩时,在圆曲线切点处、桥涵处、起始点一般不在整桩号处,这就需要加桩。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加桩:(1)地物加桩,如桥涵、渠道改道、挡土墙、拆迁建筑物处、新建道路与高压线地下管道交接处等。(2)地形加桩沿路线在地面起伏突变处,横向坡度变化处等。(3)曲线加桩交叉口曲线上设置的起点、中点、终点桩。(
5、4)地质加桩沿路线在土质变化处及地质不良地段的起、终点处要设置的控制桩。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就是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按照设计图纸中的各项因素如道路直线及交叉口处的纵横坡因素,依据控制点或路线上的控制桩的位置,将道路的样子具体地标定在实地上,以指导施工作业。施工放样前应提前做好内业工作,画好放线图,起止段桩号、桥涵位置、交叉口处,并标识出曲线切点处桩号、圆心位置及半径等,以及出现曲线、折线时的转点,一定要在放线图上准确的标识出来。放线图需经技术负者人检查审核后,签字认可方可进行实际放样。在道路基槽土方开挖前,要进行路基施工放样路基施工放样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地面上标定出路基边桩的位置及挡墙位置
6、。(2)路基土方填挖高度的内业计算工作,可根据图纸上自然地面高程与路基设计高程的相关内容来确定。路基边桩的放样主要包括:路基边桩的放样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段面的设计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相交的点标识出来,并打下木桩,撒出白灰线,作为道路基槽土方开挖的依据。(1)图解法:直接在路基设计的横断面图上,量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道路施工现场直接测量出设计距离,定出边桩位置,此法一般用在填挖不大的地区。以下是用图解法测设平坦地区路基边桩的两种形式。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如下图所示。路堤边桩至中心桩的距离为:B2mhB/2B/2挖方路基称为路堑,如F图所示。路堑边桩至中心桩的距离:D=B2+mhB/2B/2
7、式中:B一路基设计宽度m边坡坡度h填挖高度在实际放样过程中,要加上挡墙工作面。(2)解析法:根据路基设计的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到实地沿横断面测量出距离,定出边桩的位置。施工放样分两部分完成:一为直线段的施工放样,二为交叉口圆曲线的施工放样。(1)直线段的放样:直线段的放样可根据图纸设计横断面尺寸加工作面,依据放线图用钢尺直接量距,用经纬仪锁定两点,打下木桩,撒出白灰线即可。(2)交叉口圆曲线的放样:圆心法:当曲线为同一半径圆弧,且半径不超过50米、地势较为平坦,圆心与弧线之间的障碍物无较大落差时,可采用圆心法;固定钢尺的一头在圆心的位
8、置,另一头按己知半径在两切点之间画弧即可,此法简单易行,但受场地限制较大,场地条件不好时误差较大。直距法:即通过已知或切线的平行线上相应点到圆弧的距离来确定圆弧上的距离,此法的缺点是需要多次的架设仪器拨角度,工作效率较低,且圆弧远离切线时,误差较大,难于保证准确度。切距法:将经纬仪架设圆弧一切点处,已知弧长计算出每拨出相对应的角度及弦长,用经纬仪和钢尺确定圆弧上的点位,每次拨的角度越小则精度越高。此法当弦长过长或场地条件不具备时,不易使用。切点法:此法是根据需要测设的精度将圆弧等份成若干段,需要的精度越高,则等分的越细。将经纬仪架设在一切点处,通过已知切线计算得出每段弧长对应的弦长和相应的角度
9、,这样,每放出一点,即可从这一点引固定弦长,通过经纬仪控制方向,确定下节此法亦简单易行。全站仪法:利用全站仪场条件,利用任何已知坐标点如圆心、道路中心点、切点等,通过内业计算出角度和距离,可进行一次测设出多个圆弧曲线。高程控制网的测设与布置建设方给出水准点的数据及位置,工程部进行与建设方做好水准点的移交和保护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工程部需进行水准点的加密工作,进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通常采用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新建道路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道路施工时的水准点布设通常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测量。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测
10、量水准点时,会出现高差闭合差,当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时,认为精度合格,成果可用,若超过容许值,应查明原因进行重测,直到符合要求为至。普通水准仪测量的容许高差闭合差规定为fh沪40L(mm)o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校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确定布设水准点的高程。水准路线形式:BMKBM2为已知水准点,1、2、3为新布设水准点。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布设,一般在道路施工面以外,宜设在坚固、稳定不易下沉,不易碰撞的地方,而且易于引测、醒目的位置。在施工中水准点常用混凝土浇筑制成,
11、顶面抹成圆弧形,中心埋设钢筋、凸出碎面5cm左右。水准点的标识及保护:水准点布设好后用红油漆画出临时水准点的标志及编号水准点标识好后应在记录薄上绘制“水准点记录”,即绘制水准点附近的地形地物的详图,来对周围的情形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i,在编号前加BM作为水准点的代号。土方开挖施工施工准备:4.4.4.4.4.机械准备:4.4.人员准备:4.4.4.4.4.80CM处为干状粉质土,80CM以下为天然沙砾石层,本次土方开挖深度为一米,至天然沙砾层。开挖机械宜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4.150米设置上下车道,以便于人工清理基槽土方调运。详下图布置:统一自卸车行驶路线,明确拉料车及卸料车的行驶线路和
12、调头位置,由专人统一指挥调度车辆运输及停靠。土方开挖分段进行,根据此工程地质情况,开挖应遵循由上而下,先两边后中间,层层开挖的工艺。遇地下有埋管或其他不明埋深物体处,事先采用人工挖土确定位置及埋管走向,采用撒灰线标识出埋深物体的尺寸及确实位置。并沿埋管边每边放大1米撒灰线标识。土方开挖:4.4.4.(1)二次土方开挖,挖至天然沙砾层表面510CM处,确保土和天然沙砾分层开挖分类堆放。(2)开挖时挖机为扇形工作面采用间隔挖法,即挖一铲土方间隔2030CM,下第二铲挖土,最后将间隔的2030CM的土方及零星散落的土方,收至挖机前装车或混入下一工作面内开挖。最大限度保证土方开挖挖铲内土方饱满,保证机
13、械利用率。(3)基槽两侧边处土方开挖,由于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不大与米,且地表土质坚实。边坡可留置90度边坡,两侧人工将悬浮不稳定的土层或杂物清入基槽内。(4)机械左右旋转清边,沿开挖线且垂直于开挖线切下,确保边坡顺直,垂直。严禁采用边坡下口掏挖,造成垂直边坡小于90度。(5)遵守宁大勿小的原则,确保基槽的开挖宽度不小于设计。(6)遇三车道及公交停靠点处土方开挖,此处路面较宽,挖机左右旋转半径,不能满足开挖断面的宽度,宜采用分割开挖的方法,即首先开挖靠卸料车行驶线路一边,后开挖靠拉料车行驶线路的一边。尽可能减少挖机,挪动频率,和保持车辆装车线路正常。详见下图布置:4.-30CM的卵石较多,开挖不
14、宜采用一次开挖较深的开挖方法。(1)宜采用挖机层层分剥沙砾石层,收堆装车开挖的方式。(2)三层开挖基层予留1015CM的沙砾石层,人工清槽厚度。以防止机械一次挖至基底造成大量扰动原状设计基底和大于20-30CM的卵石,形成基底高低不平,深度不均匀。(3)三层开挖时采用水准仪现场跟踪实测控制,实测点前后左右每间隔3米实测一处。并采用撒灰点标识,实测点误差不应大于5CM,开挖时挖机根据所测灰点,由点向面,逐步扩散,由深向浅,由两侧向中间,层层分剥收堆。确保开挖断面基层底部平整、坡度正确。(4)槽两恻土方采用人工甩方,甩至基槽边米范围以外。其余土方人工无法甩至基槽上米范围以外,采用向挖机一侧甩方,甩
15、方距离距埋管不少于米。以便用挖机收堆装车。4.(1)当桥涵设计基底与路基垂直高差大于30CM,且小于60CM时。路槽内桥涵基坑开挖宜采用分割挖法。先一边后另一边,挖机沿桥涵基坑外边线垂直切下,向挖机边呈斜坡状收拢开挖。即桥涵基槽外边为垂直边,内边靠近挖机一边为斜坡状,斜坡长度不应大于1米。且垂直高度不大于60CMo(2)当桥涵基底与路基高差大于60CM小于米,且工程两较大时,可采用挖机沿桥涵走向侧身开挖,机械距开挖基坑边不少于1米。机械无法清理的基槽内多余沙砾石,采用人工修边,将多余沙砾石清理至基槽边1米范围以外,由挖机将多余沙砾石混入下一工作面内清理。(3)桥涵开挖路槽以外部分基槽时,采用由
16、路槽边向外侧,边退边挖,分层开挖。开挖深度大于米时,沿基础放大角每边放大30CM,边坡按1:放坡。(4)开挖深度不足米时,沿基础放大角每边放大30CM,垂直开挖基槽,基槽边坡呈90度,人工将不稳定或多余边坡土方,及时铲下基槽。挖机一次清理干净。(5)桥涵基槽土方开挖采用水准仪,按桥涵纵坡,间隔不大于3米实测一点,控制开挖深度和平整度,实测误差不大于3CM,基地表面予留1015CM,人工清理,以保证基底原状天然沙砾石不被扰动。(6)地下埋管或不明埋深物体处土方开挖:(7)沿不明埋深物周边或沿埋管走向每边放宽一米,撒灰线标识。(8)开挖时采用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开挖顺序。(9)埋管处土方严禁按埋管
17、走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开挖,宜采用人工分段掏土开挖,并对直径较大、穿线较多的管线下部采用人工掏土开挖,且每间隔不大于米处,进行埋管底部硬性支撑。以防止因埋管下部土方挖完,埋管无土方支撑后可能发生由于自身重量下垂,产生埋管断裂或管内穿线蹦断的现象发生。(10)人工采用铁锹开挖埋管,严禁使用十字镐或机械开挖。(Il)并对埋管因开挖造成的表面防腐或保护层的破损,进行二次涂刷、包裹,后覆盖保护。及时制作安放明显的标识,及安全警示标志。土方开挖遇砂含量较大的砾石层时:4.4.4.土方开挖遇含水较大或地基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4.(1)在会审确定挖除换填方案后,采用挖机分层放台开挖,严禁采用铲
18、车开挖,无法保证开挖尺寸及深度。(2)挖机开挖遵循由外而内,边进边挖,先中间后两边的开挖原则。即沿路槽正中破口开挖,挖深至坚实的土层或透水性能较好的砂砾石层。(3)挖机边挖边进,左右旋转开挖,拉料车采用倒车方式距挖机保证2米距离位于挖机其后待料装车。以避免拉料车在软弱土层上停靠装车,发生陷车的被动局面。(4)开挖时深度超过60CM,时应采用由软弱地基开挖边线处向外边延伸的放台处理。严禁利用软弱土层留置放台。(5)当开挖断面宽度覆盖路槽横断面时且路槽设计挖深加超深挖深大于米时,路槽两侧垂直边坡处,严禁还按垂直边坡留置。应按L放坡。且沿路槽纵向两端处留置放台,放台分层留置,每放台垂直高度不大于30
19、CM,且放台平台部分宽度大于1米小于2米为宜。(6)当开挖断面位于路基内挖深不大于米,且不大于或等于路基横截面时,在能满足机械分层碾压的条件时,超深处放台可在开挖线处沿路基纵向两端分层放台,横向两侧可留置垂直边坡。(7)当开挖断面位于路基以内深度大于米,且不大于或等于路基横断面时,不应采用只沿路基纵向两端放台,和四边按1:放坡的方案处理。宜采用沿矩形开挖线,四边同时放台处理。软弱土层处的土方开挖与换填:路基开挖土方遇软弱地质地段,且地基土含水大于18%,呈半液态状或淤泥状,即稍有人员在表面走动或有外力加压时,地基土便呈现泌水现象的地基土。此种地质地下水较为丰富,软弱土层较厚,在路槽挖深满足设计
20、挖深的情况下。易采取换填或加固的方式进行地基土的施工。4.4.(1)采用撒灰线标识开挖断面,在挖机回转半径范围内,开挖宜采用分割挖法分块开挖。即将开挖断面一分为二,一半略宽,一半略窄。(2)采用挖机沿略窄一侧将开挖土方甩方至另一侧未开挖的断面上堆放,挖机采用边退边挖,边挖边甩的工艺,将略窄处的土方完全甩方至略宽一侧堆放。(3)采用挖机上堆放土方顶开设临时便道,以便挖机在回转半径内将所有土方一次挖完,自卸车与挖机并排停靠,位于路槽边上较为坚实的土质上待料装车。(4)路槽边上土质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拉料车行驶时,可对路槽边上停车道路进行铺垫30CM厚沙砾石加固便道,采用铲车在现场及时修整被拉料车压出的
21、较深轮印和便道自身局部软弱部分。拉料车距路槽边距离不少于米。(5)开挖时因土质松软,含水较大,人工及机械难以施展,故基底不宜留置人工清槽层,采用机械一次挖至换填基底。(6)开挖时采用水准仪现场跟踪测设,测设点分布沿路槽宽横向布设不少于4-5个实测点。沿道路走向纵向布设间隔2-3米测试一处,测点误差不大于5CM,确保基槽底部坡度基本正确,基底无明显高低不平,大面基本平整。4.(I)卵石挤淤地基加固采用软弱土层上平铺卵石采用压路机碾压,致使软弱土层内颗粒较小含水较大的土质涌出,以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2)卵石选石应采用直径为2030CM的卵石,严禁使用风化石或表面粘有大量泥土的卵石。(3)现场卵
22、石采用自卸车供料,自卸车沿开挖路槽所留设的上下车道行驶,调运卵石。由于地基土软弱,调运卵石车辆不宜直接开进,软弱地质路段,以防止陷车。(4)调运卵石车辆应在开挖软弱土沿道路纵向两端基槽边的正中间卸车,由基槽两端向中间施工。(5)此处加固施工应遵循由两端向中间,由中间向两侧的顺序组织施工。两端处由铲车推开卵石人工搬运卵石沿基槽正中向两侧铺筑,严禁采用铲车推开摊铺,以防止铲车铺筑造成卵石排列高低不平,间距不一,不能达到均匀受力整体加固的效果。(6)铺筑时卵石应大面朝下呈梅花状插花铺筑,卵石与卵石间距4-5CM,铺筑以软弱土基槽横断面向中间推进10-15米为一个卵石铺筑工作面,一个工作面卵石铺筑完后
23、,及时采用1418吨的压路机碾压铺筑卵石。(7)碾压时压路机应抵挡低速行驶,以防止由于地基土软弱压路机快速行驶,造成铺筑卵石发生排列位移,形成局部卵石密集或稀少的现象。(8)现场以软弱地基土软弱程度而确定碾压遍数及方法,压路机碾压卵石应以低速静压为主,静压遍数不少于4遍,当静压4遍后平铺卵石无明显下沉或下沉深度不大于卵石直径的3分之2且小于2分之1时,且压路机行驶时无明显的高低起伏现象,此时不宜再进行碾压,应铺筑足以覆盖卵石层的沙砾石后开震动碾压。(9)严禁在不铺筑沙砾石层保护的情况下强行开震动碾压卵石层,以防止卵石因震动发生位移和造成压路机的损坏。(10)当静压4遍后平铺卵石有明显较大下沉,
24、或卵石下沉大于卵石直径的3分之2或完全沉入软弱土层内。且压路机行驶时有明显的高低起伏时,视为卵石加固仍较薄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此时应采用压路机继续低速静压或开轻震辅助碾压直至卵石完全沉入软弱土层内。后继续平铺卵石2层,铺筑时卵石应位于一层平铺卵石的净空处摆放卵石,采用压路机静压,如仍大量下沉或明显起伏,可铺筑3层、4层依次铺筑,直至卵石层无明显下沉,达到挤石排淤加固的目的。(三)一个工作面卵石铺筑完成后,应及时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沙砾石,铺筑覆盖卵石层,沙砾石铺筑厚度应遵循机械碾压规定厚度每层不大于30CM,且沙砾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铺筑沙砾石厚度的三分之二,即不大于20CM。(12)与下一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各项 基础设施 配套 项目 分部 工程 施工 方案 质量保证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