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池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玻璃纤维池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纤维池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玻纤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水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十一月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背景与概况1(一)项目基本情况1(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2(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与原则2(五)项目的建设背景3二、研究工作概述5三、研究结论5(一)推荐方案5(二)研究结论7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分析8一、发展规划分析8二、产业政策分析9三、行业准入分析9(一)玻璃纤维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9(二)玻璃纤维生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0(三)玻璃纤维市场分析12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4一、建设规模14二、产品方案14第四
2、章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5一、厂址期15(一)地点与地理位置15(二)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厂区总用地面积15二、厂址建设条件15(1)地形、地貌15(二)地震、洪涝、台风及其他自然灾害资料16(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16(四)交通运输条件16(五)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17(六)投资环境条件17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19一、节能技术改造内容及方案19(一)节能技术改造主要内容19(二)节能技术改造工艺特点19(三)基本结构及设计原理20二、主要设备方案21(一)改造前主要设备方案21(二)改造后主要设备方案22三、工程方案23(一)技改项目组成23(二)总图运输24(三)土建
3、工程25(四)给水排水工程25(五)供电工程27第六章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3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31二、燃料品种、质量与年需用量31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33一、节能措施33(一)改造前能源消耗情况33(二)改造后能源消耗情况33(三)本项目技改节能效果34二、节水措施35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36一、采用标准36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36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37第九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39一、劳动安全、工业卫生39(一)设计标准39(二)工业安全与卫生的有害因素39(三)设计中的主要防范措施40二、消防41(一)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简述41(二)消防设施和措施41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4、配置43一、组织机构43(二)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组织方案43(三)项目组织结构图43二、人力资源配置44(一)劳动组织44(二)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44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46一、项目建设工期46二、项目建设管理46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7一、工程概况47二、估算结果47三、投资估算依据47四、资金筹措47第十三章经济评价49一、编制依据49二、企业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49三、总成本费用估算49(一)成本估算依据49(二)项目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50(三)经济效益50(四)评价与结论5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与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玻纤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池窑
5、拉丝生产线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负责人:*4、投资规模:223.34万元;5、建设时间:2010年11月-2011年3月。(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项目承办单位的全称:*玻纤有限公司2、企业性质:内资民营企业;3、法人代表:孙华华;4、总投资:33284万元人民币;5、建设地点:*县工业园区;6、企业简介:*玻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注册资本10800万元。公司采用先进的池窑拉丝技术,主要生产池窑玻璃纤维直接纱、加捻纺织纱。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可年产中碱玻璃纤维纱3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企业陆续引进了多种先进的制
6、品加工设备,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国内同类制品加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改造后,企业各种产品的规模与档次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标准并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认可。(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2、市场需求;3、窑炉节能技术方案的选择;4、环境保护的研究;5、节约能源与劳动安全;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财务评价。(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与原则1、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的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
7、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1999第6号令;(4)*玻纤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技术服务合同;(5)*玻纤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6)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定;(7)现场调研的其他相关材料。2、编制原则(1)技术先进适用的原则。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是可广泛使用、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项目,符合国家的节能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2)切实可行的原则。本企业经济效益好、技术力量强,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资产债率44.30虬(3)环保的原则。本项目按照“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原则,大力采用自愿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设备和工
8、艺,实现清洁生产,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良好环境。(4)高效的原则。本项目力求高效率,既要求自愿配置优化高效,也要求生产过程优化高效,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优,企业回报率高,投资回收快,社会经济效益好。(5)安全的原则。本项目的申请报告遵照和贯彻国家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编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现场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及附近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五)项目的建设背景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
9、进,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大幅度增长,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是改善环境质量,缓解环境压力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6年国务院关于节能工作工作的决定正式颁布,从制度上对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完成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保证,对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节约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全球玻璃纤维工业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划分市场的状况,玻纤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欧美的玻纤企业侧重于向深加工与高档次应用领域转移。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随着玻纤制品加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的用量也大幅度增加,玻璃纤维纱的供应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目前国内池窑拉丝企业尚未形成工业织物用纱
11、系列,定货周期较长、费用高,在玻纤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批量少的特殊产品基本定不到货。墙体网布用纱的品种规格很多,且根据定单要求,往往要频繁地调整。目前,在玻璃纤维纱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交货周期短的订单只能放弃。(2)华中、华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加工、生产地区。2005年全国玻璃钢产量140万吨。超过50%产品是在这个区域生产的。玻璃纤维的消耗量超过25万吨。主要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毡、无捻粗纱布等高质量的玻璃纤维池窑法生产的产品。其中的18万吨需从四川、山东、河北、浙江等工厂运入。路途远运费高。而且有时因出口任务还不能满足需要国内要求。(3)目前玻纤纤维制造产业高耗能的
12、现状决定了产业内企业要采取节能高效的措施,减少企业的综合能耗,改进窑炉结构设计,选用节能设备,回收窑炉余热,回收辐射热,以先进的工艺,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等节能改造措施,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局面。鉴于以上背景和意义,本项目的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二、研究工作概述本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玻纤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设施完备、生产运营正常。本次技改主要为:窑道余热利用、窑炉尾气回收利用,使企业达到节能降耗、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多重目标。因此,研究工作的重点主要为:改造窑炉的建设条件;技改项目实施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分析及预测;技改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13、估算与资金筹措以及经济评价等。三、研究结论(一)推荐方案1、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技改工程不改变公司现有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旨在达到改造窑炉、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排的目标。本项目不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产能,保持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制品,新增6个热管式余热蒸汽发生器装置、配备流量传感器、压力表等计量仪器,完成项目节能技术改造。2、建设地点本技改工程在*玻纤有限公司厂区内,不需要征地。3、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主要的技术改造包括通道余热改造,窑炉尾气余热利用;选用的主要设备是6台热管式余热蒸汽发生器。4、主要原辅材料、燃料的供应方案本项目使用的玻璃原料年用量46680吨,各种玻璃原料、合格粉料进
14、厂,利用原有渠道供货。本项目的燃料为无烟块煤、粉煤已与供货商签订合同或自行采购,可保障供给;供电、供水由工业园区统一供应。5、节能节水、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本技改项目将产生比较显著的节能效果,年节约量为5407.63tce;单位产品能耗从0.9377tcet降为0.7574tcet,公司同时注重生产用水节约,提高水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6、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评价本项目为玻璃纤维制品窑炉的节能改造工程,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项目完成后窑炉热散失减少,对保护环境有一定成效。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23.34万元,其中:设备购置81.8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39.26万元,其他工程
15、费用81.98万元,基本预备费20.30万元。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依托企业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原有的基础设施,以223.34万元的较小的技改资金投入,进行窑炉节能改造,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减少总成本费用约762.89万元/年,投资收益率:34%、投资利税率:35.5%、财务内部收益率:30%(税后)。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可促进当地玻纤业和相关产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或其他模式与方法,有效开展企业节能降耗的活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玻纤行业节能技术的提高。(二)研究结论本技术改造项目选用热管式蒸汽发生器,对窑道余热回收利用、窑尾余热回收利用,并且改善窑炉天
16、然气的燃烧条件,达到节能、降耗和减排的目的。项目实施后,原有煤炭使用、天然气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年节约蒸汽量大,单位产品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节能技术进步,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技改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1、国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玻纤网布及工业织物用纱等玻纤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玻璃纤维工业生产的产业政策。国家提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在资源
17、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约力度。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窑炉改造,是国家重大节能工程之一,玻纤池窑拉丝窑炉耗能高,有必要进行节能改造。2、*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对企业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有严格的要求。*省各级部IJ及*县政府及有关部IJ为本项目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不仅降低了本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在长期运行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按照项目的性质可以享受下列主要政策。属设立的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前2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
18、第5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属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3年内,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本项目是先进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减免税期满后,可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产业政策分析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修改本的鼓励类发展项目中,纺织类鼓励发展“3.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0建材类鼓励发展“1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类中鼓励发展“34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7)征求
19、意见稿的鼓励类发展项目中,建材类鼓励发展“4.5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技术、3万吨/年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和技术开发”1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类中鼓励发展“9.节水、节能、减排产品生产及服务”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三、行业准入分析(一)玻璃纤维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列为现代工业的三大基础材料。玻璃纤维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比强度高、电气绝缘性好、吸湿低、延伸小等一系列优异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可设计型,是
20、发展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尖端科学难以替代的基础材料。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玻璃纤维生产已脱离传统的玻璃工业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工业体系。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纺织品,尤其是作为增强基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成为各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玻璃钢制品,不仅是高新技术领域及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材料,还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材料工业。目前,全球玻璃纤维工业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划分的状况,玻纤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欧美的玻纤企业侧重于向深加工与高档次应用领域转移。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
21、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二)玻璃纤维生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创建于1958年,发展至今已从最初的年产量100多吨至目前的95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无碱玻纤的飞速发展,中碱玻纤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生产能力小、未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工艺技术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仅有30%左右的玻璃纤维采用池窑法生产,其余均为传统的生期法生产;
22、原燃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益低,品种不配套,满足不了有关工业部门的需要;产品质量差,与国际标准未接轨,无法大量打入国际市场等等。无碱池窑拉丝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玻纤行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我国中碱玻璃纤维企业要走出困境,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首要的是改变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路线,充分利用无碱池窑拉丝技术,走以池窑拉丝为主的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大力推动中碱纤维采用先进的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加快中碱玻纤工业实现高新技术化,成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玻璃纤维工业根据国情以及发展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决定和形成自身的特点。在国外玻璃纤维产品绝大多数为无碱制品,而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玻璃纤维 节能 技术改造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