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当代文学(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两结合创作方法2 .第一次文代会3 .杨朔模式4 .“双百”方针参考答案:1.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诗歌创作时,指出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据此,周扬在新诗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并于I960年的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正式确认了这一创作方法。当时不少人认为两结合是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提出的项十分正确的主张,是从理论上阐明它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征,二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证明它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两结合旋即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
2、为指导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2.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笫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3.杨朔模式是指杰出散文家杨朔创造的一种写作模式,它有着精美的构思和结构,内容诗意盎然,有着包容思想意境和艺术情趣的境界,往往先取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抒写社会主义的“时代侧影”或即时性地阐释党的路线、政策在社会生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当代文学一 聊城 大学 中国当代 文学 期末 复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