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寻根文学2 .伤痕文学3 .新写实小说4 .林海百原参考答案:1.1980年代初期开始萌生,并且在八十年代中期正式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小说创作潮流。寻根小说创作将艺术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了对文化的关注,特别是表现出对于传统的眷顾,作家们也倾向于把现实的社会变革同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力求对当代生活作出更复杂、更深刻的观照和表达。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讥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寻根小说创作扩大了文学表现题材领域,尤其是文化视角的拓展更丰富了文学表现的维度,对于现代派艺术手
2、法的借鉴和运用更加圆熟,从而也扩展了当代文学的艺术视野。但是对于“根”的静止的、非历史的理解,这导致些作家一味地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2.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股文学潮流。它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为伤痕文学的开端之作。这股文学思潮是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的政治背景下出现的。文革结束后,一大批揭露批判文革和四人帮的极左路线与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它们纷纷揭露“文革”极左路线给民众所带来的心灵创伤。如宗璞的我是谁?讥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伤痕文学”在思想上开启了人道主义的回归浪潮,在艺术上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批判
3、色彩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回归,但由于主观控诉色彩过于强烈,导致了作品思想比较平面化和艺术表现方式的单一化。3.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股“回归写实”的小说创作潮流。其作品更加贴近平民,更加贴近平民的日常生活,又吸收了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观念和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而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4.林海哲原是现代作家曲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7年出版。林海舌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聊城 大学 中国当代 文学 专题 期末 复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