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ppt.ppt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及儿童用药.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生儿及儿童用药,儿童年龄分期,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出生后28天内是机体对新环境适应的时期。脐带结扎,新生儿即建立起自己的血液循环;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功能的启动;环境中的强烈光线,嘈杂的声响对新生儿都是刺激和干扰;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对不稳定的环境温度很难适应;抵抗微生物感染依赖母体抗体。婴儿期(infancy,乳儿期):1个月1周岁。是体格发育快速时期,也是智力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儿在1年内长高25 cm,体重增长6 kg。婴儿从会抬头,到翻身,从坐到站,从爬到迈出人生第一步;婴儿从只会开始抓握动作,到拇指与食指拾物;从只会哭泣或身体语言表示需要,到咿呀学语
2、、说出单词。,儿童年龄分期,幼儿期(toddlars age):13周岁体格生长仍较快速,2年身长增长18 cm左右,体重增长4 kg左右。幼儿学会说话,使用多词句,为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幼儿开始断奶,食用固体食物;幼儿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可训练控制大小便。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6/7周岁体格发育速度稳定且缓慢,身高每年增长约5 cm,体重每年增长约2 kg;淋巴组织开始加快发育,脂肪减少,体形相对幼儿较瘦,脊柱前凸消失,腹部不再突出。脑重6岁时达成人的90%,词汇量激增,基本掌握人类的语法规则。大多时间花在游戏上,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运动技能,丰富了思维的内容,展开自由想象和创造
3、的空间。,儿童年龄分期,学龄期(school age,青春前期):612周岁(女)/713周岁(男)体格发育速度稳定,身高每年约增长5 cm,体重增长2 kg,12岁脑重基本达成人水平;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能运用具体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青春期或少年期(adolescence):11-1217-18周岁(女)/13-14 18-20周岁(男)身体迅速长高,每年增高68厘米;体重明显增加,每年平均增加56公斤;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着青春期的来临。生理机能增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分化,迅速发展;思考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记忆更加深刻牢固等。生殖器官的成熟。月经和遗精是生殖
4、机能开始的信号,不是真正的身体各部分的完全成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骨骼完全钙化,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完善,要到25岁左右。,儿童期特征,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生理功能逐步成熟;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功能日趋完善。用药具有年龄依赖性,第一节 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因此,新生儿所用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途径等,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异。不能简单按成人比例的缩小来用药。,经胃肠道给药胃液pH值:由高到
5、低,2-3岁达成人水平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较成人高;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由胃吸收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吸收良好肠管长,壁薄、血管丰富、通透率高药物吸收增加可直肠给药胃肠道外给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不足,注射容量有限,形成硬结影响吸收。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是危重病儿可靠给药途径。注意高渗血症、血栓性静脉炎经皮给药:角质层薄、粘膜娇嫩,吸收快而强,有中毒危险;,新生儿药动学特点药物的吸收,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按规定速度给药;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
6、避免用高浓度溶液。,药物的分布,影响因素组织大小,脂肪含量,体液的pH值,生物屏障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血浆蛋白结合率等,新生儿药动学特点药物分布,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新生儿总体液量多(占体重80%),细胞外液占45%,细胞内液占35%;成人总体液量占体重60%,细胞外液占20%,细胞内液占40%水溶性药物(如-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分布容积大,按体重计算需要相对较大的剂量;降低血药峰浓度,减弱药物最大效应药物代谢与排泄减慢,延长作用时间药物在细胞内浓度比成人高。脂肪含量低,但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脂肪含量占体重12%15%,脂溶性药物血中游离浓度高,易出现药物中毒;易进入脑,出现神经系统反应
7、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与药物亲合力低,低pH值影响结合,存在竞争物如胆红素对药物敏感,亦可置换胆红素引起核黄疸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新生儿药动学特点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的脏器主要是肝,代谢速度取决于肝大小和酶系统的代谢能力。新生儿肝脏相对大,但酶活性低相反应酶(cytochrom P450)活性生后一周达成人水平相反应酶活性需较长时间才能正常适应水溶性药物常不代谢,影响小;脂溶性药物需相反应后,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等结合排出,影响大。,新生儿药动学特点药物的代谢,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药物代谢清除率减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泄的药物如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
8、长给药时间间隔。氯霉素可产生“灰婴综合征”(gray baby syndrome)。新生儿的硫酸结合能力好,可对葡萄糖酸结合力不足起补偿作用。,新生儿药动学特点药物的排泄,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新生儿肾小球数量较少,1-2岁接近成人水平主要以原型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泄的药物消除较慢。新生儿肾对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差,应用利尿剂时,易出现酸碱及水盐平衡失调。出生一个月内肾功能迅速发育,因此,最好按不同的日龄给药。,新生儿药效学特点,受体存在发育时间规律新生儿更可能对药物产生超敏反应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洋地黄中毒,新生儿药物反应的特点,新生儿期个体差异较任何年龄组都大。日龄、胎龄、病理等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儿童 用药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