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ppt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ppt(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进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使患者在临床上未出现疾病表现,而其体内生化、激素水平已有明显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从而保证儿童正常的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疾病的选择标准:疾病危害严重,可导致残疾或致死。疾病早期无特殊症状,但有实验室指标 显示阳性。有可靠的、适合大规模进行的筛查方法 筛查的疾病可以治疗。特别是通过早期 治疗能逆转或减慢疾病发展 筛查费用
2、低廉,成本效益较好,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的形成 细菌抑制法的建立 CH筛查方法的建立 脐带血测定TSH 新生儿末梢血T4测定 干血滤纸片测定TSH,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的形成:1934年挪威生化学家Folling首次报道PKU。1953年德国Bickel医生使用饮食疗法治疗PKU获得成功,并同时提出早诊断、早治疗的想法,设想尽早将患儿从正常人群中筛选出来。“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由此形成。,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展了新筛工作。对新筛的研究十分活跃,从1966年首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
3、国际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到现在已经召开了10余届。1993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一届亚太地区新筛会议,今年 9月在上海将召开第五届亚太地区新筛会议。,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进展 筛 筛 查 查 疾 技 病 术 增 改 加 进,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的疾病 1982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大会上提出了适合大规模筛查的四种疾病:PKU、CH、Gal、CAH。随着对遗传代谢病的深入了解和新的筛查技术的应用,又有一些疾病被列入筛查范围,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生物素酶缺乏(BDD)、酪氨酸血症、镰状红细胞贫血(SCD)、His、MSUD、HC、囊性纤维化(
4、CF)等疾病。应用串联质谱可筛查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和脂肪酸代谢异常约30种疾病。,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方法的改进:半定量 分析、定量分析 放免方法、酶免疫方法、荧光免疫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串联质谱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筛查技术的重大突破是从“一种实验检测一种疾病”发展到“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千万新生儿进行筛查,一些国家已经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列入国家卫生法,或者采用行政手段,使活产新生儿的筛查覆盖率接近100%。美国每年有400万婴儿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世界部分国家开展的新生儿筛
5、查项目 国家 PKU CH Gal CHA CF BDD MSUD SCD HS 其他 U S A 日 本 新西兰 意大利 巴 西 阿根廷 奥地利 德 国 比利时 英 国 法 国 丹 麦 瑞 士,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部分亚洲国家开展的新筛项目国家或地区 筛查疾病 开始时间 中 国 PKU、CH、G6PD#、CAH#1981 中国台湾 PKU、CH、CAH、Gal、G6PD、HC、(MS/MS)1981 中国香港 CH、G6PD 1984 日 本 PKU、CH、CAH、Gal、MSUD、HC、(MS/MS)70年代初 韩 国 PKU、CH、MSUD、Gal、His、HC、(MS/MS)1991
6、菲 律 宾 CH、PKU、CAH、G6PD 1996 泰 国 CH、PKU 1996 新 加 坡 CH、G6PD 1965 越 南 CH 1998 蒙 古 CH 2000,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状况 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始于80年代,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24条明确提出要“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第一次写入母婴保健法。新生儿疾病筛查这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1年6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推广和提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截止到199
7、8年,我国已经在16个省建立了18个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大多数筛查中心筛查的疾病是PKU和CH,无锡、上海和南京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筛查。其中上海筛查了50600个新生儿,筛出3例21羟化酶缺乏的患者,发病率为1:16866。广东、广西增加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G6PD是一种红细胞酶的缺陷病,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广州的发病率是3.6%,湛江地区发病率为4.6%。,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为保证新筛工作能够高质量顺利的完成,以下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1。强大健全的筛查网络 2。严格准确的筛查实验 3。及时追踪、治疗、随访患者,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8、强大健全的筛查网络 新生儿疾病筛查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旨在早期确认患某种特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它是遗传学实验渗入到预防医学的 标志。新生儿疾病筛查必须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领导下纳入预防医学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良好的筛查管理网络,强化机构、人员许可制度,才能保证标本及时地采集、递送、随访,并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活动,孕妇学校,张贴宣传新筛意义的相关资料,对孕妇、新生儿的父母、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之认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严格准确的筛查实验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绝非仅指新筛实验室具体的标本测定过程,而是一个包括多个环
9、节的全过程。新筛是在患者未出现症状之前,通过实验检查把患者筛选出来。因此,对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就是实验结果,这与通常进行的临床检验项目意义显然不同。筛查结果显示阳性,就能把患儿筛选出来,如果实验结果是假阴性,就会出现漏诊。,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筛查的技术路线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运输 标本登记编号 标本的分析 结果分析,治疗 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标本的采集1.手套和采血针的选择:手套无滑石粉、每一个新生儿更换一个。采血针要能够控制穿刺深度,3mm2.采血人员的要求: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的固定人员,严格掌握采血时间、足跟部位、方法、合格血片的标准、正确填写采血卡片的内容,并要执行签名制
10、度。采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筛查实验的正确性。3.采血卡片的填写:4.采血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5.采集时间:对于苯丙酮尿症,在无蛋白质负荷或少蛋白质负荷时,血中苯丙氨酸含量较低,实验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生后72小时采血,既可以保证新生儿吃足母乳,又可以避过TSH生理性高峰期。6.标本保存和递送:标本叠放时应将血斑交替隔开放置,避免两张卡片的血斑相互污染,冰箱放置,7天左右送到新筛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常用技术和方法 苯丙酮尿症筛查方法 细菌抑制法 酶法 荧光分析法,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细菌抑制法(bacterial inhibition assay BIA)1
11、961美国Guthrie医生建立了细菌抑制法,是苯丙氨酸半定量测定法,具有灵敏、简便、重复性好、经济、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于大规模群体筛查等优点。19621963年,用此方法在美国进行了40万新生儿筛查,发现患者20多人,并进行了早期治疗。,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实验原理 枯草杆菌变异菌株(bacillus subtilis AATT6633)的生长需要苯丙氨酸存在。若在培养基中加入苯丙氨酸的抑制剂-2噻吩丙氨酸后,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2噻吩丙氨酸对枯草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可因外界加入苯丙氨酸得到解除。所以在含有适当比例枯草杆菌和-2噻吩丙氨酸的培养平板上,将含有新生儿血滴的干血滤纸片放入培养板
12、上,标本上的苯丙氨酸渗入周围培养基中,经过37孵育过夜,如果苯丙氨酸存在过量,,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由于其竞争抑制使细菌恢复了生长。细菌环直径的大小与苯丙氨酸的浓度成正比。根据生长环直径的大小与已知量的标准菌环直径比较,即可得出样品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仪器和材料 仪器:3mm直径打孔器、37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材料:枯草杆菌ATCC 6633芽孢悬液、0.5mmol/L-2噻吩丙氨酸、苯丙氨酸标准滤纸片、10 x Demains 营养液、青霉素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操作步骤培养板的制备:1.5g琼脂加135ml蒸馏水,加热溶解,自然冷却至6065 后加入:10 x D
13、emains 营养液 15ml 抑制剂 1.5ml 枯草杆菌 0.25ml 青霉素酶 0.15ml 充分混匀到入培养板,备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加样:用3mm直径的打孔器打下标准血片、质控血片和待测血标本,用镊子将血片放在相应的编号上。孵育和观察:将培养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过夜,次日取出,量取标准和待测血标本细菌生 长环直径,通过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 算标本中苯丙氨酸的含量。,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结果判断:凡血苯丙氨酸浓度切值的标本,均先进行原标本复查,再招回新生儿进一步取样复查,进行苯丙氨酸定量分析,以便确诊。,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荧光测定法 荧光法是定量测定苯丙氨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
14、灵敏度高,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低限为0.5mg/dl。当血胆红素200mol/L时,对实验结果无干扰。通过严格控制pH值可最大程度控制其他氨基酸的干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实验原理 苯丙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形成荧光化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二肽L-亮氨酸-L-丙氨酸可提高荧光反应,用琥珀酸盐缓冲液严格控制反应条件,pH值在5.80.1可保证理想的荧光值和最大的特异性。加入铜试剂稳定荧光复合物并终止反应。,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仪器和材料仪器:荧光读数仪 自动洗扳机 振荡仪 3 mm打孔器 加样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材料:商品化试剂盒,包括茚三酮、L-亮氨酸-L-丙氨酸、琥珀 酸盐缓冲液、铜试剂、标
15、准 品、质控品、酶标板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操作步骤1.用3mm打孔器分别将标准品、质控品、待测血标本打下,依次放入酶标板内。2.每孔加入80l的80%乙醇,室温振荡30分钟,900转/分。3.转移50 l洗脱液至另一块酶标板。4.加50 l反应混合液,振荡1分钟后,37温育2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5.每孔加200 l冷的铜试剂,冷却反应混合物至室温。6.室温放置15分钟。7.加入铜试剂后1530分钟内,在波长485nm处,测定每孔的荧光强度。结果判断 可用电脑酶标工作软件,自动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本的苯丙氨酸浓度。,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干血滤纸片促甲状腺激素的 测定方法 酶免疫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疾病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