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问题.ppt
《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问题.ppt(3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 容 提 要,一、概述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三、水生态环境问题四、水资源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五、结语,一、概 述,归纳为:谷物生产和人口同步增长的同时,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齐头并进。,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三个重大问题:,人口爆炸,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是以“超”指数增长。目前世界人口年增长率为1.7。但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不到0.5,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为2.1。这意味着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对地球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将远远大于发达国家。,1650年:5 亿1650年 1850年:10亿(历时200年)0.025 亿/年1850年 1930年:20亿(
2、历时80年)0.125 亿/年1930年 1960年:30亿(历时30年)0.333 亿/年1960年 2000年:60亿(历时40年)0.750 亿/年2000年 2050年:80 90亿(历时50年)0.6 亿/年,人类向自然界过渡“索取”。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估计,目前人类从地球过度索取了23的资源。如,人均土地使用量应不超过1.8公顷(27亩),但实际的人均土地使用量已达2.2公顷(33亩)。现在已达到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过渡“索取”必然将引发地球上的资源枯竭。尤其是首先会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人均可耕土地减少而导致粮食减少。人口激增引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性的人口大爆炸带来
3、的后果是:,资源枯竭,自然资源分为可耗竭资源(如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和草原)两大类。它们都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人口激增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量极大增长并大规模的开采利用,使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更快地消耗、退化、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赶不上人类开发利用和破坏的速度。则产生资源的危机,如石油危机,水资源危机等不可避免。,水资源危机,目前国际上界定水消耗量若占可再生淡水供应的10以上,即为中度严重缺水。早在 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作出估计:世界上已经约有1/3的人口居
4、住在中度或严重缺水的国家,如果当前的消费模式持续下去,那么截止2025年,地球上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个人生活在用水紧张状况中。全球淡水资源状况(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可能会成为本世纪环境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全球水资源面临的压力,根据WMO(1996)划分的水资源紧缺标准:低度:消耗水低于可再生淡水量的10%;中度:消耗水占可再生淡水量的10%20%;中重度:消耗水占可再生淡水量的20%40%;重度:消耗水占可再生淡水量的40%以上。如此,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可能面临中度至重度水紧张的问题。,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定于2006年9月10日在北京举行。,英国卫报2006年8月17日刊登一篇署名文
5、章,题为缺水的代价:内乱、集体移民和经济崩溃,指出随着各国日趋富裕,对水的需求也将日益加大,未来20年形势将非常严峻。世界1/3的人口要么生活在用水过度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的地区,要么生活在水资源稀缺地区。,目前中国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表现为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中国有关资源的占有状况:,而且这些比例数仍在下降。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的大量增长和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1998年统计),水资源短缺成为中国所面对的严重生态危机之一,中国属于“水资源紧缺国家(世界银行的
6、调查的结果)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中国各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差异极大。在西南和南方等地,人均占有量超过3000立方米,而中国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995立方米。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却十分惊人,全国平均每m3水的国内总产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6万条河流过度“贡献”国际通行的水体开发和使用的合理程度为40%。在中国,建设了86,000座大中小水库,对全国6万多条河流普遍使用过度。黄河和淮河等主要河流的使用度均已超过50%,位于缺水的北方地区的辽河使用度已达到62%。这将引发河流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缺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全国660
7、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136个缺水情况严重。一些城市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农村饮水不安全:目前中国农村有1/3(约3.6亿)人口饮水不安全,饮水不安全导致了近年来比较严重的水性地方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国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谷物受损:中国常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3亿至4亿亩,每年损失粮食500亿至600亿斤。,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后果:,目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仍在不断恶化,整个生态环境仍在朝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
8、发展。,200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由1000多位专家参与编写的全球环境前景报告,回顾了30年来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30年后地球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悲观的:,生态环境恶化,恩格斯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个预言不幸已经成为现实,由于人类过渡“索取”地球的资源,已使得地球面目全非。人类的过渡“索取”已超出了自然环境本身的极限,致使大自然以其特有的方式 自然灾害、疾病、贫穷,来无情地报复人类。,正是人类对地球的过分“索取”,造成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资源短缺和生
9、态环境恶化。,大自然报复人类的例子之一,锡尔河,阿姆河,咸海概况:咸海位于中亚细亚干旱地区,水面面积6.8万km2,最大湖深为67m,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湖。原属于原苏联,解体之后分属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三国成为一国际湖泊。该湖泊中水主要靠发源于天山的二条河流(阿姆河、锡尔河)补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入湖水量达1100亿m3/a,加上降雨与地下水补给,与湖泊的蒸发损失大致平衡。故当时咸海水位稳定,水质较好;渔业十分发达,可捕捞到24种鱼。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较好和稳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二十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30年间,该地区为了发展农业,在阿姆河、锡尔河的中上游大
10、规模开垦棉田和水田,并从这两条河大量引水灌溉,结果造成,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流入咸海的水量锐减,水位下降:,50年代代入湖水量为1100亿m3/a,60年代入湖水量为500亿m3/a,80年代仅为50亿m3/a,与50年代相比减少了95.5%。结果导致咸海水位急剧下降:1960年水位为53m;1990年水位为40m;1995年水位为37m,下降了16m,海岸线后退100km,水面面积由原来的6.8万km2减少至3.38万km2,蓄水量减少了2/3。,2.咸海中水分的含盐量大增:,1960年,10g/L 1990年,接近30g/L(海水含水量为34g/L)由于水中含水量的增加,直接造成各种
11、淡水鱼类的死亡,周边的渔业基本上崩溃,由过去鱼产量4万t/a0。3.同时引发了湖区周边其它生态环境问题:,咸海水位及盐分变化图,1960年,咸海水面面积在萎缩,1976年,1991年,2000年,湖区周边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湖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水位下降,原来是水面以及原湖边的湿地变成干地,造成原先生活的水生生物死亡,可能永远无法复原。原聚集于湖底的含各种盐分和含有害物质的土壤颗粒暴露出来,经风漂流到附近的农田,使得农作物受到损害,并产生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致使得农业严重受损,原先的“构想”破灭。,咸海湖底露出的景象,咸海湖区面貌 荒漠化,湖区周边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之二:,危害湖区
12、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含有毒尘粒的空气以及水质下降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故该地区各种流行病发病率比以往增加了20倍,婴儿死亡率高达11/100,为60年代的3倍。这个数字已接近世界最贫困非洲国家的水平。据医学调查,90以上居民患贫血症;46的妇女易患一种紊乱症,这都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除切尔偌贝利外,地球上恐怕再也没有象咸海这样生态灾害覆盖面如此之广,涉及人类如此之多的地区。”,咸海生态环境问题,2006年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1986年这天该核电站(在乌克兰境内)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使周围6万
13、多km2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死亡人数至今仍然是个迷。“绿色和平”组织2006年4月18日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2006年仍被评为全球十大污染地区之首。,咸海会从地球上消失吗?如何拯救咸海?,据专家预测,按照现在的荒漠化速度,到2010年,曾是碧波万顷的咸海将从地球消失。专家认为咸海危机已成为中亚重要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遏制其恶化势头。对于
14、咸海生态环境问题,已开过多次国际会议研究,目前有几种相关的意见:减少水田棉花的播种面积,以减少灌溉用水,增加进入咸海的水量;北水南调方案,即规划将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水系的57的水引进咸海。但需修建一条全长2550公里的运河,工程总预算为120200亿美元,故该方案虽十分吸引人,但实际操作有困难。,中国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大自然报复人类的例子之二,概述:,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为第一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祁连山,干流全长800Km,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最后汇于内蒙额济纳旗和阿拉善旗二湖(东西居延海)。黑河来水主要靠祁连山区降雨及冰雪融化
15、补给。,黑河的地理位置,黑 河,西居延海(咸水湖)267Km2,东居延海(淡水湖)35.5Km2,阿拉善旗,额济纳阿拉善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历史上额济纳和阿拉善境内虽然多沙漠,仍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汉代以后曾在这里驻兵屯垦,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东西居延海都有水。据1958年航测资料,西居延海(咸水湖)水域面积267Km2,东居延海(淡水湖)水域面积35.5Km2,而且黑河两岸都是绿洲。,自60年代以后,由于黑河上中游发展农业,截留引水灌溉,致使下游进入内蒙额济纳旗的水量锐减。西居延海1961年秋干涸;东居延海也于1986年干涸过一次,于1992年彻底干涸至2002年,
16、标志该地区严重缺及水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剧增是引起生态环境变坏的另一原因,1935 年为 1.7 万人,而 2003 年人口已近 20 万。人口增加的同时,蓄牧量上升,山羊增加了 10 倍,牧畜总量达 200 万只。过度放牧,这些压力导致原有的草原激剧退化草场沙化严重 结果更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水量变化,40年代:13.3 50年代:12.25 60年代:10.5 70年代:10.3 1990、1992年:5.46实际进入 内蒙 古额济纳旗的水量1990-1994五年平均不足2.5亿立米/年。从2003年到现在,上游地区调水量已经累计欠账2.9亿立方米。,据正义峡水文站记录,黑河在该断面的
17、平均每年下泄量(单位:亿方):,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土地退化 缺水使得二旗的绿洲和草场也在迅速退化减少。据调查显示:从1996年到2002年7年间,阿拉善盟沙漠面积增加了2471平方公里,年均增加353平方公里。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防风固沙先锋植物梭梭林50 年代的 1700 万公顷,到 2001 年只剩 300 万公顷,不足原有的 18%。野骆驼、马麝等野生动物到20世纪80年代绝迹。畜牧业出现负增长(达6.66),全盟牲口总数由200万头下降到130万头,骆驼由25万峰减到9万峰。,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自1992年居延海彻底干涸以后,居延海成了风沙起源地。阿拉善盟
18、连续3年(1993.5,1994.4,1995.5)遭到特大沙尘暴的袭击,造成及其惨重的损失。沙漠化面积以每年平均1000km2的速度剧增,以20m/年的速度向东南推移。1/4的牧民沦为环境难民,地下水普遍下降水质变差 1988-1993年该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0.12-0.39m不等,而该地区深层地下水又是高含氟量(达22mg/L),故又直接危及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存在慢性氟中毒现象。,2006年到4月10日,阿拉善左旗遭遇第6次沙尘暴,也是最为强烈的一次沙尘暴,风速达到每秒13米,风力达到7级。据统计,这次沙尘暴使阿拉善左旗的牲畜死亡4500多头只、丢失2000多头只,棚圈损坏750多
19、座、倒塌150多座,埋没人畜饮水井640眼,损坏牧户小型风力发电机560台,损坏房屋580间,受灾农田3350亩,损坏135座温棚的塑料薄膜,埋压道路70多处,部分通讯、电力设施不同程度受损。据初步估算,经济损失达到1549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达到309万元。,2006年4月甘肃省民勤县(靠近内蒙)遭遇到的强沙尘暴,干枯的居延海,过去的居延海,居延海的变迁,过去的阿拉善的情景,如今阿拉善的情景,梭梭林覆盖率仅为50年代的30%,居延海的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自2001年起,中国政府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工程,投资23.6亿元,规划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流域内用水无序现状,调配足
20、够的水量流入干涸已久的居延海,这对有效减少当地风沙、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7月,第一次向东居延海成功调水,总入湖水量2350万立方米,东居延海最大水域面积达到23.66平方公里。,自2002年以来,水利部门共进行了七次调水送入东居延海,2005年7月17日,这是我国连续4年7次成功调水进入东居延海。与以往调水后6-7月间东居延海出现干涸不同,今年的黑河水首次在东居延海汇合,实现全年不干涸。随着黑河水的调入,居延海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恢复:调水形成了3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周边的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最高达0.5米,平均抬升0.08米左右;水生生物又重新回归居延海。植被覆盖率提
21、高,2004年植被覆盖率较2000年提高了18.3%,达到58.9%。额济纳绿洲原有退化草场大面积得到恢复,牧草品种增多植被种类增多。说明自然恢复力极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据世界银行估计,由于环境污染每年夺去80万人的生命。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过去5年内全球至少产生5000万环境难民。到本世纪末,环境难民人数将达到4亿。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对全球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走过100多年之后,如今人类发现自己遭遇到了威胁自身生存的:,十 大 生 态 环 境 问 题,二、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
22、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1.全球变暖:,全球的年平均温度一直为15左右,但自世界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始于18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气温已经平均上升了约1.1。2006年英国气象局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保持经济增长势头,温室气体排放量无任何减少,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增高1.34.5,平均增高2.9,为过去100万年来最高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全球变暖是21世纪最危险的挑战,是引发生态灾难的祸首。,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连续出现高温气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原
23、先比较凉爽的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的中高纬度地区日趋炎热,极端高温事件越来越多。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特重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高温引发的灾难甚至已不亚于海啸、台风等突发性灾害。,地球变暖征兆:,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报告,根据各城市的气候记录,1995年被视为20世纪最热的一年。如该年英国出现历史上的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1000只天鹅死亡。2000年,北半球出现罕见的高温干旱气候:如土耳其气温高达460C,南欧(希腊、意大利等国)也因高温天气而造成25人死亡。2003年,全世界到处热浪,中国许多地方气温超过历史记录,浙江出现了长达近两
24、个月的极端高温天气。法国因高温13000人死亡;葡萄牙也因高温已有1300人死亡。2003年8月高温导致欧洲2万人死亡!,近几年来有关世界各地高温的报道:,2006年全球各地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尤为突出 如中国截至8月17日统计,全国有15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伏旱。作物受旱面积达1.30亿亩(其中重旱5703万亩、干枯1389万亩);1803万人、1741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重庆渝西地区旱情属100年一遇。入夏至9月份长期高温达42,旱情造成重庆市经济损失已达到61.35亿元。,2006年重庆地区的旱情,2、冰川、冰架消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家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地形图、卫
25、星照片和大气照片,发现喜马拉雅山区有近50座冰川湖水位迅速上升,认为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引起的。(这将首先增加河流流量,引起大面积的洪灾,但过后又会造成缺水问题,对我国西部、印度北部,尼泊尔全境将产生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据我国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观测显示,珠峰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这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又一个明证。,珠峰冰川明显退缩(2003.5),2002年南极拉森-B冰架的崩裂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后果。,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2005年三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050年全球1/4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活动 引起 水环境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