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下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
《四数下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数下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
2、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单元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导入新课。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
5、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咖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
6、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5、例3: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62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2、实验解疑。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学生拿出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
7、3题。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1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创设情
8、境1.出示:课本63页例3情境图。(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三、实验探究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0(1)
9、6、7、8o(2)4、5、9。(3)3、6、IO0(4)8、11、Il0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学生汇报。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巩固练习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四、反思回顾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第 单元 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