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阅读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文本阅读知识清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说文本阅读知识清单小说文本阅读知识清单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二、小说三要素小说三要素指生动地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一)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1.人称选用的作用(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情感交流,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3)第三人称:以
2、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2 .人物描写的角度(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3 .人物描写的作用(1)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描摹人物语杰,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细节。(二)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时间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3、。故事情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但是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阶段,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1 .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 .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一一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和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
4、入胜。(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平叙的方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3.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
5、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做的描写。1.环境描写的分类(1)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2)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
6、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不主题。三、小说的主题1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2 .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1)通过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来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2)通过寓言形式形式,将人生地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中。(3)针硬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某一类)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四、小说的表达技巧1 .表达技巧的含义:指作者在创作中
7、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达方法。2 .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下面五个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正侧面相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反复、对偶、设问。(比比问问、反对夸人、借代双关)(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用典等。(4)结构特色: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大纲要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8、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 .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 .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 .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 .探究E(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
9、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分析考点1一一分析鉴赏(客观选择题)【题型说明】给出选项,考生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这几个选项会涉及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概括、艺术特色分分析鉴赏等方面。【设问示例】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O【考点细分】1.情节设误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2 .人物形象选项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错误解说。3 .环境设误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的方法进行错误理解分析。4 .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所用艺术技巧的判定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
10、、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5 .主旨(情感)设误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情感)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解题步骤】1.标注选项敏感点6 .回归原文找依据3.对比分析定答案考点2概括分析小说情节?它是由一系列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把握好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通常会在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一)情节梳理【设问标志】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2 .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设问示例】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基本情节。3 .文中写了那几件事?请加以概括。4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
11、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5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解题思路】1.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尾生)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6 .根据场景来梳理。(时间、地点的变化为标志)7 .根据线索来梳理。(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答题模板】1 .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起因、经过、结果)2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二)情节作用【设问标志】1 .题中有“某某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2 .题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设问示例】1 .文中某一情节在小说
12、中起什么作用?2 .文中多初描写某一细节,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3 .小说最后两段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看法。【解题思路】1.角度一:结构上的作用(题目、开头、中间、结尾)4 .角度二:内容上的作用(1)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2)对环境氛围营造的作用;(3)对小说主题表现的作用;(4)对读者感受激发的作用。【答题模板】1.结构角度:(1)线索,贯穿全文;(2)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领全文;引出下文(3)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承上启下;照应前文;(4)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收束全篇。2.内容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
13、,表现了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2)对环境的作用:突出或者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现/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4)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疑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考点3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高考命题要求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人物的善恶美丑的精神境界,进而概括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种题型:概括人物形象和分析形象作用。(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设问标志】1.题干中“形象”性格”“品质”等
14、字样。2 .题干中有“全文文中”等字样。3 .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设问示例】1.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4 .某人有哪些优秀品质?结合文本分析。5 .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解题思路】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 .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其性格特征。3 .从分析情节入手。4 .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有时代环境
15、的烙印。5 .从人物关系入手。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在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6 .从作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二)分析次要人物的形象作用【设问示例】本文的主人公为某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主要人物: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将原来单调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7 .对故事情节: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通过次要人物进行感受、评论;或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
16、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8 .对主题(主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看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新旧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9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氛围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三)分析事物形象的作用【设问示例】1.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 .小说多
17、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3 .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1.从人物形象方面:物象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做的映衬,如梅、玉、竹等。5 .从故事情节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6 .从环境方面:物象对具有时代特色的氛围做了怎样的渲染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7 .从主题方面: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
18、用。考点4一一欣赏小说艺术技巧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尖锐激烈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看,小说的艺术技巧丰富多彩。从考试角度看,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更突出叙事(记叙)技巧、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一)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设问标志】题干中有“线索”“叙述”“处理”“安排”“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设问示例】1 .小说以某一事物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请简要分析。4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5 .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解题思路】1.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不同于(叙述视角)A.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情感。B.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C.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声的事。(2)叙述方式A.顺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
20、写。特点: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B.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特点:制造悬念,引人入胜。C.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特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铺垫、说明、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插入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后,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飞夺泸定桥)D.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所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相关的事件,使情节的整个过程更加
21、清晰完整。特点:对上文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三国演义,孔明锦囊妙计)E.平叙:即平行叙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先叙述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被叫作分叙。特点: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2.情节安排技巧(1)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寻找小说线索的途径通常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
22、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进”的词语等)。A.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一一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以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B.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直接呈现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集中突出。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层面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红楼梦刘姥姥)(2)悬念:小说在叙述中先设置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3)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伏笔
23、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合理,前因后果分明。(4)铺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5)照应:篇章中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够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6)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通常采用突转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在意料之外的转折,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8)衬托: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24、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9)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二)赏析小说的描写技巧1 .赏析人物描写技巧【设问标志】(1)题干中有“手法”“技巧”“技法”等字样;(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设问示例】(1)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那些手法?请简要分析。(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什么作用?(3)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4)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的语言。(5)
25、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肖像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解题思路】(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质品格。A.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B.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D.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渲染人物心情。(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A.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B.借助物象衬托。C.借助环境烘托。2.赏析景物描写技巧【设
26、问标志】(1)题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2)题中有“写景特色”“手法”“技巧”等字样。【设问示例】(1)概括某段的写景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2)请从写景的顺序和写景技法上赏析某段。(3)某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解题思路】(1)描写技巧角度: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2)修辞角度:比比问问、反对夸人等。(3)写景角度:感觉角度一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观察角度一一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写景顺序一一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考点5概括分析小说环境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27、1)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设计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涉,也可以是当地的风土人情等。(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一)概括环境的特点【设问标志】(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2)题干中有“特点”“特征”等字样。【设问示例】(1)概括某段景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2)社会环境具有怎
28、样的特点?(3)赏析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解题思路】概括环境特点的五个角度(1)从“时”的角度:泛指时间,具体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2)从“地”的角度: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狱”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从“人”的角度:主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判断人物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等。(4)从“事”的角度: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二(5)从“景”的角度: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物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
29、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二)分析环境的作用【设问标志】(1)题中有“写景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设问示例】(1)文章第X段(多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XX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3)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4)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解题思路】分析环境作用四角度(1)对环境: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点明季节等,突出环境特点,营造XX意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
30、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特征。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作者往往用生动地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气氛,感染读者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对人物: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情感,促使人物思想情感转变。(3)对情节:分析环境描写对故事背景的交代、情节暗示、下文伏笔等作用。(4)对主题:分析环境对主题的作用,或表现,或揭示。考点6探究小说阅读探究类题目,其立意是强调小说的整体阅读,对小说的人物、技巧、主题、情节等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究。探究题类型:人物形象类探究;情节类探究;标题意蕴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
31、意蕴类探究。【解题思路】(1)探究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手段分析。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2)探究情节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从前面的情节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对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结尾提供给读者想象空间等。小说中某段文字是否多余:这可以从文字上下串联是否合理、情节完整与情节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性格显得复杂还是单纯、主题是揭示还是含蓄蕴藉好、对典型环境营造的效果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3)探究环境环境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必要性。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象征性、线索作用、对人物的表现作用、对主题的揭示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4)探究标题小说标题的含义:A.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B.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C.一语双关,双层含义。小说标题的用意:A.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B.概括故事情节,揭示小说主旨。C.结构线索,贯穿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旨D.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探究思想主题启示类:从小说相对应的人物和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等不同角度切入。人物思想类: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精神境界及为人处世等角度分析。主题类:从不同人物的表现、不同层面(现实、历史、哲理)的深化等角度分析。谈看法类:从文字本身的内涵、与现实的关联、与自我的关联等角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5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