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残暴逸豫与国家存亡的必然之理一一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初稿)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对比论证和铺排渲染。3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逻辑关系和透彻说理。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居安思危的思想。教学过程:铺陈历史,在对比中总结存亡之理一一过秦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王朝曾经威震四海,强极一时,可是,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汉朝继秦而起,其统治集团中一班有识之士,鉴于前车之覆,曾著论探讨强秦速亡的原因。文帝时贾谊写的过秦
2、论上、中、下三篇,对秦王朝统一天下后所犯的错误作了深人的剖析,是一篇有影响的史论。(二)任务一:疏通概括前4段文本内容,体会旨在蓄势的叙述艺术【提问】朗读第1段,概括这段内容,并思考其中的原因。【明确】秦国的崛起一一有地理优势,有政治野心,有能臣改革。【补充】秦国自穆公“遂霸西戎”之后数百年,没能延续祖上开疆拓土的犀利攻势,逐渐沦为的二流角色。好在天无绝国之路,公元前362年,秦国迎来了一位年仅21岁的君主叫秦孝公,这时恰好从魏国来了一个叫商鞅的男人,两一相逢,便胜过雄兵无数,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为了开疆拓土,商鞅制定了一个军功授爵制:普通士卒积累军功可获得相应爵位,并依据爵位得到官职
3、、田宅、免役等特权。商鞅对人性欲望的巧妙把握,利用爵位和特权改变命运的诱惑,把秦国打造成一台战争机器,上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下至生活在秦国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战争体系服务。转型成功的秦军重启东进争霸之路,顺利从魏国手中收复河西之地,尝到甜头的秦国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的“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他的变法措施,一直为历代秦君所沿用,所以从那时起,什么“仁义传统早就丢了。【提问】朗读第2段,这一段主要讲秦国的扩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明确】1.秦孝公之后的三代,国力日盛,疆域扩大。2 .诸侯九国联合抗秦(铺排渲染,突出诸侯强大,为后文的失败反向铺垫)3 .诸侯九国为秦所败(突显秦国攻取天下
4、势如破竹,为后文写陈涉起义后秦的速亡张本,张本指事先为事态发展作好布置,也叫设伏笔)【补充】战国最后的80年间,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一共组织了六次联合抗秦。第一次抗秦:秦惠文王七年,秦始皇上台前73年。苏秦倡导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成为总联络人,虽然没有军事行动,但让秦不敢东出函谷关15年。15年后,秦出函谷关,攻打韩国,中原诸国感到威胁,于是苏代(苏秦之弟)游说六国而促成这次伐秦,楚怀王是牵头人。部队到了函谷关(齐军实际未到位),秦军开关迎敌,五国军队败走。后来秦国出关反击,攻到韩国与赵、魏、韩三军决战,大败之,斩首八万二千。第二次抗秦:秦昭王9年,秦始皇上台前52年。由齐国孟尝君指
5、挥。前一年秦国让孟尝君去担任国相,人到了,秦昭王又反悔,并扣留了他。孟尝君在“鸡鸣”“狗盗”两位食客的帮助下艰难逃脱,回到齐国任国相。为发泄怨恨,他联合韩、魏攻秦,挥师到达函谷关,准备进攻之际,苏代一番话让他放弃了,大意是攻秦让秦国弱,让韩、魏强,今后韩、魏对齐的倚重就下降。孟尝君被说服,最终无功而返。第三次抗秦:秦昭王11年,秦始皇上台前50年。此时秦国攻打魏国。齐、韩、魏、赵、宋五国联合行动,兵锋进到魏国的盐氏(今山西运城),秦国失败。楚国未参与,当时楚怀王被秦昭王骗到秦国扣留。第四次抗秦:秦昭王51年,秦始皇上台前10年。西周武公发起,西周只有洛邑(顶多相当于现在的洛阳市区)一块土地,四
6、周全是秦地,西周武公恐惧,联合诸侯国,但很快被秦国打败,周朝彻底灭亡。第五次抗秦:秦庄襄王3年,秦始皇上台前1年。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把秦军赶出函谷关外。这是六国联合抗秦的最大胜利,这次的牵头人是魏国的信陵君,后来秦国用反间计使魏王起疑心,解除其兵权,信陵君郁郁而终。第六次抗秦:秦始皇上台6年。由楚国春申君发起,楚、韩、魏、赵、卫五国联合出兵。起初小胜,但攻到函谷关后失败。失败后的春申君也被楚王日益疏远,三年后被杀。【提问】朗读第3段,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都干了哪些大事?【明确】1.军事方面:继续向南向北开疆固土;2.政治文化方面:废王道行暴政,焚书坑儒,收集天下兵器;3.防卫方面:打造
7、咸阳天险,以武统治天下。做完这些之后,开始做子孙帝王万世之梦。【补充】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1 .统一思想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临着巩固统治、消除异己、建立中央集权的巨大任务。而当时的社会,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其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秦始皇推行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儒家主张以礼治国,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道德义务和情感纽带;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法律规范和权力关系。秦始皇倾向于法家思想,这样儒家思想自然成了他实现中央集权和维护统治的障碍。因为儒家思想强调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容易引起人们对过去六国的怀念和对秦朝的不满。所以,必须铲除。2 .秦始皇焚书坑儒,并不是
8、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公元前213年之前,秦始皇已经开始了对诸侯之法和诸子百家之书(除了农工医卜算等实用性书籍)的清理和禁止。但是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焚书坑儒。直到公元前213年,有上书言事者五十馀人向秦始皇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引用了古代明王的例子来批评秦始皇的暴政。于是秦始皇决定彻底消灭所有与他政治理念相悖的古书,并且杀死所有敢于反对他的儒生。所以,焚书坑儒反映了秦始皇对于巩固统治、消除异己、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所采取的极端手段。【提问】朗读第4段,这一段用了大量的语言写陈涉,有何用意?【明确】本段写秦国的灭亡,却用大量的笔墨写陈涉之弱:出身低微,才能不足,兵力之弱
9、,装备之弱。目的是告诉读者,秦国灭亡的原因不是来自外部力量,而是秦国自身出了严重的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呢?引出第5段的具体对比分析。(三)任务二:精细品读第5段文本内容,分析思考对比分析的妙处【提问】朗读第5段,这段采用议论表达方式,分析秦国这个强者却最终失败的原因。作者如何分析的?【明确】之前有秦与六国之间的对比:六国强,结果是秦国胜利,说明秦国更强。现在是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诸侯六国在地位、兵器、士卒、人才等各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强弱对比如此悬殊,他们同是秦的对手,结果是秦国灭亡。从常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除非秦国自身出了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作者最后说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10、也”,这就是秦朝灭亡的本质原因,是全文结论。【提问】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存在了五百多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这五百多年经过了多少惊涛骇浪,要一边抵抗蛮夷一边参与春秋战国争霸,内部还有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么多年都挺过来了,它的统治集团和治理体系必然是久经考验和高度成熟的,但消灭六国以后,在外无强敌的情况下,只用了十五年就彻底灭亡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吗?秦朝的灭亡原因基本可以归于暴政。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补充】这个暴政不是对贵族上层的暴虐,是对底层人民的暴虐。主要通过超大规模的服兵役和劳役来压榨中国人民。六国贵族既得利益当然也受到了很大损失,但秦国也没斩尽杀绝让他们活不下去,甚至连
11、他们的土地财富都没有没收。他们只是有很大的怨气,但还不想造反。真正造反的是社会最底层。最有名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有一员名将叫英布,他是已经到了骊山服劳役,也是给秦始皇修陵墓,因为无法忍受,带着一群人逃跑了。逃跑了之后家乡也回不去,只能沦为强盗。这也发生在陈胜起义之前。所以,陈胜吴广造反的时候说“天下苦秦久矣”,苦的就是无休止的大规模兵役和劳役。【追问】为什么秦朝会亡于暴政?【明确】秦始皇为首的秦朝统治阶层还不懂得如何运用皇帝制度来管理整个中国。秦始皇在统一了中国、全面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后,第一给自己找了个伟大称号,然后按照始皇帝、二世、三世这样一代一代叫下去,搞绝对皇权。第
12、二就是疯狂动员兵役,继续往四面八方扩张,同时修建长城、宫城,给自己修建超级陵墓和用于享乐的阿旁宫等等,中华大地上遍地都是被迫远离父母妻儿前往上千里以外服兵役和劳役生死未仆的青壮年男子,无数人因为过度劳累死于各种建设工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暴政。第三,采用“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方法来对待知识分子阶层。所以说,秦朝亡于暴政,亡于秦始皇的暴政。这跟秦始皇死了以后谁来继承他的位置倒是关系不那么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统一天下,其实就是“仁义不施”的产物。理由如下:秦国能够消灭其他六国,靠得是军功爵位制,让秦国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部战争机器,所有的秦国人除了为对外战争服务其它啥事都别干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11 五代 史伶官传序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