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docx
《2023年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1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自建房安全专
2、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属地责任,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推进全面排查、分类整治,以经营性自建房为重点,整治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彻查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动态发现和问题解决长效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迅速排查风险隐患(一)排查范围。按照“网格化排查、清单化整治”要求,对全市行政区域内城乡所有自建房进行排查摸底,突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拆迁安置区、学校医院周边、工业园区、景区和宗教场所等重点区域的自建房,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同时,其他既有建筑按照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3、方案和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要求,一并开展“回头看”排查。排查重点包括:1 .居住用途改造为生产经营等公共用途的自建房,如将一般住房改为饭店、民宿、农家乐、商铺、棋牌室、浴室、私人影院、密室逃脱、剧本杀、电竞馆、家庭旅馆、小作坊、简易生产用房、承办红白喜事等房屋或者场所;2 .生产、经营、居住功能混杂的“三合一”“多合一”自建房,尤其是10人以上人员密集场所;3 .位于小城镇、城乡接合部用于出租,尤其是群租的自建房;4 .农村3层及以上、用作经营类(包括用于出租)、10人以上人员密集、改扩建的自建房;5 .改建加层、野蛮装修、破坏主体或者承重结构的房屋建筑(含擅自加层、增设夹层、开挖
4、地下空间、分割群租,以及经营过程中改变承重结构的房屋);6 .各类“住改商”的房屋(将建筑物中某专有部分由居住用途改变为经营用途),尤其是临街底层“破墙开店”的房屋建筑;7 .学校、医院周边频繁周转的二手房、频繁易手的学区房(门面房);8 .工业厂区内违规建设的“厂中厂”,景区和宗教场所内既有、新建、加建的自建房;9 .对外租赁用于生产经营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部门)直管、自管公房;10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包括政府、企业指定或者租用的房屋,工地临时建设的板房等)、已开复工企业项目员工集中居住的房屋;IL全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及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专项清查中已排查出存在重大结
5、构安全隐患,可能发生坍塌风险的房屋建筑。(二)排查内容。全面摸清自建房基本情况,包括建筑地址、公安部门编制的标准门楼牌、所有权人、使用人、用途、建筑面积、层数、结构类型、地质及周边环境等信息。深入排蛰自建房安全风险隐患,主要包括:1 .建设合法合规性。房屋属性信息、建设审批手续、房屋改造情况、土地性质、建造年代、建造方式、是否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竣工验收手续等情况;2 .结构安全性。场地是否安全、地基基础是否存在滑移和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与房屋整体是否存在“歪、裂、扭、斜”等现象,是否存在擅自加层、增设夹层、开挖地下空间、分隔群租以及拆改柱梁板承重墙体等违法违规行为;3 .消防安全性。房屋平面布
6、置、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建筑及装修装饰材料、消防设施等是否满足要求;4 .经营安全性。是否符合各类经营许可和场所安全要求,是否进行房屋安全性鉴定。(三)排查方式。排查工作采取产权人(使用人)自查和属地普查方式,由市级负责指导督查、县(市、区)为主体、行业部门监督核查、乡镇(街道)具体实施,对经营性自建房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排查。1.产权人自查。房屋产权人为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主体,要主动提供房屋使用、租赁经营及安全状况的真实信息,并配合填报人员及时准确填报信息。主动整理出具涉及基本情况、建设合法合规性、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性、经营安全性的各项情况与佐证材料,自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要立即采取管控
7、措施(疏散建筑内人员,封闭现场并告知周边人员),同时上报村(社区)走A5三ZxO2 .基层排直。乡镇(街道)组织行政村(社区)力量对辖区内的房屋逐栋开展排查,引入专业技术力量参与,按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安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安全评估或鉴定)和“暂未发现安全隐患”(基本安全)三类进行初判,涉及相关行业的隐患建筑第一时间推送行业主管部门。3 .专业机构评估、鉴定。对经营性自建房和初判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房屋,产权人应当委托专业技术力量进一步进行安全评估或鉴定,对拒不配合开展安全评估或鉴定的,房屋不得继续用作经营。4 .行业部门监督核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
8、照“三管三必须”和“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落实监督核查责任,督促本行业房屋产权人(使用人)自查,结合自查和乡镇(街道)推送情况,督促指导产权人做好存在隐患房屋安全鉴定和危房整治工作。5 .县(市、区)核查。县(市、区)、功能区对本地区鉴定为C、D级的危房,逐一核实,D级危房立即停止使用、清人立标,用作经营的C级危房,安全隐患未彻底消除前不得恢复经营。6 .市级指导督直。成立市级督查组,通过查阅信息系统和台账、开展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各地房屋总数、排查数、信息系统录入数、隐患建筑数等进行抽查;围绕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社会专业力量参与、问题隐患清单台账建立、违法违规
9、行为查处等情况,对各地适时开展实地督查。(四)鉴定标准。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省自建房安全隐患排直、初判和鉴定技术指南,分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1 .对于城镇范围的自建房,应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先行开展危险性鉴定。2 .对于农村房屋的自建房,用作经营、人员密集、擅自改扩建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应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先行开展危险性鉴定;用于居住的,一、二层的可按照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或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进行鉴定,三层及以上的可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鉴定。3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且需要加固改造后继续使用的,应按照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
10、标准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三、彻底整治风险隐患(一)扎实推动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整治。县、乡、村三级要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台账,组织开展对隐患建筑的分析、鉴定、整治和验收工作,实现清单管理、动态销号。要根据隐患建筑评估鉴定结果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制定整治计划,突出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建筑、老旧建筑、群租房等,综合运用城市更新、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公房解危等政策,采取封闭停用、加固修缮、原址翻建、征收、异地搬迁等措施,实施分类分级治理。各地积极试点探索危旧房整治新模式、新路径,加大在规划、土地、财政、不动产登记、建设、行政审批等方面政策创新力度,依法完善相关手续,简化审批流程,结合实际
11、情况,适度放宽用地性质兼容和转换,有条件突破日照、间距、退让等技术规范和控制指标,灵活解决危房整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二(二)全面消除经营性自建房风险隐患。对因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停业的经营性自建房,产权人(使用人)恢复营业前必须完成隐患整治,并由属地组织开展验收,确认房屋结构安全、符合消防相关要求以及满足营业前必须的许可条件等后,方可恢复经营。存在违法建设、违法违规审批问题的自建房,不得用于经营活动。对排查发现结构存在坍塌风险、威胁公共安全的应当立即停用,疏散建筑内和周边的群众,迅速封闭处置;无法进行加固整改的,该拆除的依法拆除。(三)切实做好D级危房动态清零。房屋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必须
12、第一时间清人、停用、封房,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安全围挡。要引导D级危房内的居民投亲靠友或者租住、借住其他安全房屋。对确有困难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可以因地制宜使用安全的集体用房解决临时居住问题。(四)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中,要优先改造有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对评估(鉴定)为C、D级的自建房,要制定完善整治计划,明确整治措施、完成时间和责任人,督促产权人(使用人)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选址新建、拆除等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2023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台账,完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信息平台数据,做到完成一户,销
13、号一户。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应改尽改、动态清零,对特别困难的群众落实好托底安置。(五)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增量风险,将改作经营用途的自建房、3层及以上城乡新建房屋、改扩建工程(包括装饰装修工程)全面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对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行为的清查力度,对未依法取得土地、规划和建设手续,以及擅自改建加层、非法开挖地下空间、擅自改变用途等行为,要按照“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对严重危及公共安全且拒不整改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定期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例。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强化许可审批源头管控。加强对经营用途住房、超过使
14、用年限和违法改扩建商业用房等各类许可管理,产权人(使用人)利用住房从事经营的,应当在使用房屋或营业前,取得房屋安全鉴定报告。行政审批机关在发放各类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以及在年检时,应当查验经营场所是否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建立完善准入经营通报机制,乡镇(街道)将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房屋建筑信息通报至市场主体登记机关,联合督促经营主体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识。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经营用途住房未依法取得消防验收、备案抽查或者消防安全检查手续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对故意隐瞒房屋安全状况、使用危房作为经营场所导致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15、(二)强化动态排查发现机制。产权人(使用人)发现房屋异常情况,应当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撤离并主动报告,采取相应措施消险解危。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改扩建和装饰装修活动管理制度,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建筑改扩建、装饰装修项目综合受理窗口作用,落实项目登记和告知承诺制度,扎口管理、分类处置有关信息。属于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处置或者交办,其他应当及时上报属地政府所明确的主管部门或者授权单位。发挥社区(村)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物业人员、综合执法人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巡查以及建筑装修垃圾、施工噪音等线索,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装修改造行为并向乡镇(街道)报告。完善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加大有奖举报宣传和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建房 安全 专项 整治 行动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