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26忆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忆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6忆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6忆读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
2、读好书二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一起成长,文章结尾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揭示文章主旨。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全文以时间为序,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第一部分(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至10自然段)作者分四部分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作者先讲述了自己读三国演义的经历,由听舅父讲故事,到自己一知半解地读,再到由于关羽、诸葛亮的死读读停停,停停读读,欲罢不能。第6自然段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第7自然段则是讲述了两次读红楼梦的不同感受。三
3、段读书经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串联,在行文方面,读三国演义是其中的重点,可以渗透详略方面的感悟。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9至10自然段,作者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第三部分(11至12自然段)巧妙地借儿童刊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主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脉络清晰,开篇就用“一谈到读书,我话就多了!”打开了话厘子,进入回忆,短短一句话抓住了读者,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接着用几段读书经历表达了强烈的
4、情感一一读书的快乐!结尾巧妙借儿童刊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表达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冰心的文章语言质朴,非常适合学生阅读。(1)语言质朴浅显,简明扼要,直抒胸臆。开篇作者就说“一谈到读书,我话就多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简明扼要。全文没有用说教的语言告诉小朋友要读什么书,而是用自己切身经历让学生产生读书的共鸣。(2)在对比中说明读书态度。作者说,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
5、动神移,不能自己工作者运用比较,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所读之书的态度。(3)内容安排上有详有略。作者列举了自己看的很多书,但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对于三国演义着力较多,经历丰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详略布局上进行发现,并在以后的表达运用。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的流程就以梳理为重点,设计四次梳理:一是阅读冰心的生平经历,整理出一张作家卡片;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冰心读过的书单;三是比较冰心阅读的经历,梳理冰心认为的好书标准;四是提炼整理,梳理冰心的读书方法。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梳理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提炼,把握文章内容。2 .能用较
6、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3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教学重难点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教学过程(一)阅读冰心资料,梳理人物信息,完成作家卡片1 .有位作家特别喜欢我们少年儿童,她的作品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人们亲切地喊她一一冰心奶奶。走进冰心:通过预习,关于冰心,你有哪些了解?2 .阅读冰心有关资料,完成人物卡片资料(冰心(1900.10.51999.2.2
7、8),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二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祖籍地是福州长乐横岭乡。1901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1903年,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1911年(或为1912年),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
8、始了预科学习。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产生影响。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忆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6 读书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