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
《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篇一】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1 .建筑工,仔细听:安全经,要记清。2 .进工地,有规程。安全帽,要戴正。3 .戴不好,把头碰;出了事,悔终生。4 .喝了酒,头发懵;神经乱,出险情。5 .走路时,眼看清。木料上,有铁钉。6 .若大意,脚扎洞,既痛苦,还误工。7 .搭脚架,管放正;管子卡,要紧拧。8 .安全网,及时撑,勤检查,无漏洞。9 .上架子,神集中,不在意,脚登空。10 .摔得轻,看医生;摔重了,出人命。11 .安全带,系腰中。手抓紧,脚实蹬。12 .高挂钩,低做工。上有呼,下有应。13 .传材料,勿乱扔,互照看,常提醒。14 .废杂
2、物,料斗清,要禁止,往下扔。15 .木工房,关系重,要杜绝,把火生。16 .遇火灾,要报警。开机器,按规程017 .眼勤看,耳勤听,遇故障,专工修。18 .临时电,勿乱动,有事情,找电工。19 .起重工,脑要清,十不吊,记心中。20 .千嘱咐,万叮咛,抓安全,不放松。【篇二】三字经全文朗读儿童版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灵枢:又名灵
3、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卷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卷,共81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
4、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To【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5、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洋洋:盛大的意思。【原文】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注释】南阳:指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地名来称呼他。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是指张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
6、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彰:显著发扬的意思。伤寒:即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内容,原书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法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金匮:即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Q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重予
7、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份外科、妇产科病证。本书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介绍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剂,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藏:这里作宝藏解释。【原文】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语译】唐代著名的医学书籍,要算孙思邈着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继而有王煮着的外台秘要。这两部大书可说是唐代医学的代表作,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注释】李唐:唐朝(618906)的统治者姓李,故称李唐。千金: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为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
8、取以为名。该书成书于公元682年,共30卷,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诸风脚气、伤寒、食治、养性等门,总计232门,有方5300余首。收集的方子非常广泛,并记载了很多有效的药物,以及有关证候、处方、用药制剂、服药、藏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千金翼方共30卷,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补充。首载本草,其次为妇产、伤寒、小儿、养生、内科、外科、针灸及禁经等。除了记载古典经方外,并采集了当时的民间单方,以发扬民间医药。外台:指外台秘要。为王春编著,书成于公元752年,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Q收集的医方更较千金要方为丰富,保存了唐以前很多古医书资料
9、,故除为一本医药历史文献外,至今仍为临床实用的参考书。【原文】后作者,渐侵淫;红紫色,郑卫音。【语译】唐代以后的著作逐渐地增多了,其中不免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滥竽充数,如果拿这些作品来和古典医书比较起来,那就有些赶不上了,好像拿红的颜色来与紫的颜色相比、郑卫音乐与古代雅乐相比一样。这里面有正色,有杂色,有雅乐,有委靡之音,显然是不同的。(愚按:作者尊古之心可以理解,但将宋代众多医药学家之著述都喻为“郑卫”之音,不免过于偏激。宋代亦出现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刘翰、马志等所著开宝重订本草,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个人著作如严用和的济生方,许
10、叔微的普济本事方等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注释】侵淫:渐进。这里是增多的意思。红紫色:这里是说明杂色(紫色)不能与正色(红色)相比。郑卫音:郑、卫是春秋时二国名。这二国的音乐都是很淫荡的Q因此,后世称淫荡的音乐为郑卫音。【原文】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语译】到了金时,李东垣在医学上倡导“重脾胃”的学说,主张用温燥性的药(如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来升提清气。他临证处方用药较多,是比较庞杂的,不够纯正;而他的医学理论很有特色,有很多可贵之处。【注释】东垣: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11801251),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由于他在医学上认为“胃气为本”主
11、张用温燥药补脾胃,故后世称他为“补土派”的始创者。着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书。【原文】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语译】象金代的刘河间,治病专从治火着眼。他的学说,虽然是根据内经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但有很多是自己的见解。他所制定的几个方剂,不仅有它的独创性,而且还是很妥善的。【注释】河间:指刘完素,字守真(IIl(TI200),河北河间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重视内经理论,并有所发挥。根据当时疾病流行,多数医者用辛燥之品治疗无效的情况,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对热病和其他杂病的治疗,有很丰富的经验。主张降心火,益肾水,善于用清热泻火的方剂来治疗,故后世称他为“
12、寒凉派”的创始者。着有运气要旨、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原文】丹溪出,罕与侍;阴宜外,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语释】元代朱丹溪的医术,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认为很多病应从滋阴着手,人体的“阴”应当常补,“阳”则切忌使它浮动。治疗杂病的方法,应当从气、血、痰、郁等四方面来分别处理。【注释】丹溪: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128广1358),浙江义乌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治病主张滋阴,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的始创者。着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罕(han)与侍(ChOU):“罕”是稀少;“传”是同辈的人。四字:指气、血、痰、郁。
13、朱丹溪以此四者归纳疾病的各种原因。【原文】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语译】又象金代的张子和,治病主张用攻下的方法。攻下的药物性能都是比较猛烈的,但他用得很精当。不过也必须注意疾病的情况,用药要恰到好处,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注释】子和:姓张,名从正,字子和(11561228)。河南考城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多采用攻法以祛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因此,后世称他为“攻下派”的创始者。着有儒门事亲等书。【原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语译】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都生于金元时代,各有不同成就,名气后大。后人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但在李中梓着
14、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把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称为金元四大家。【注释】必读:指医宗必读,为明末李中梓所著。中梓名士材,号念莪。此书以简明扼要见称,且能提纲挈领,因此颇为一般读者所欢迎。【原文】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语译】从明代以后,医学书籍就更多了。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研习医学的人,必须仔细酌量取舍,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其中比较详细而完备的,要称王肯堂了(指王肯堂着的证治准绳。【注释】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15521639),江苏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证治准绳120卷,包括杂病证治准绳、伤寒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六
15、种,故又称为六科准绳。内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之一,为后人所推崇。另着有医论、医辨、郁网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原文】薛氏按,说骑墙;土材说,守其常;张景岳,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语译】薛立斋着薛氏医按,其中有些议论缺乏自己的见解。李士材的著述虽然比较粗浅一些,但是却能遵守常法。张景岳着有新方八阵,创制许多新的处方,都很切合实际。张石顽着张氏医通,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赵献可的论述,基本上与张景岳、张石顽两人的理论一致。至于诊脉的方法,首推李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注释】薛氏:指薛己,号立斋,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御医及太医院使。 主
16、张治病务求其本原,张景岳:名介宾, 学术上先尊崇朱丹溪。通内、外、妇、儿、眼、齿科,尤精于疡科。倡用补真阴真阳的方剂。着有薛氏医按。字惠卿,号景岳,浙江山阴人(1561639)o后又有不同见解,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之品,以温补为主,给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著述颇丰,历三十余年编成类经一书,又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石顽: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清代医学家,着有张氏医通、伤寒绩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衍义。献可:赵献可,号养葵,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医贯一书,议论甚精,很受医家欢迎。此外,尚
17、有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书。濒湖: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薪春人(15181593),明代伟大医药学家,着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原文】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语译】以上所谈到的几位医家,虽都各有专长,但他们的著作,与古典著作比较起来,是相差得很远的,甚则荒诞不经。对于张仲景著作的研究,尚还很不够,好象只能在门外徘徊,不能登堂入室。(按:这段议论仅是作者的看法。实际上后世医家在古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注释】揆(kui):“揆”是衡量一下的意思。长沙:指张仲景。据说张仲景作过长沙太守,所以学医的人,常尊称他为张长沙。彷徨:游移不定,
18、不知道往哪里走好。【原文】惟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语译】到了清代,惟有柯伯能够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至于徐忠可、尤在泾二氏,基本上是依据喻昌的学说。清代比较有名的著作家,要算钱塘张志聪与高士宗了。研究中国医学必须认真学习古典著作,才是正确的道路。【注释】伯:柯琴,字伯,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等书;阐发伤寒论的道理,甚为精细明了。宪章:法度。此处指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徐尤:指徐忠可(名彬)与尤在泾(名怡),都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忠可着有金匮要略论注等书;尤在泾着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翼等书。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
19、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钱塘:指张隐庵(名志聪)和高士宗(名士桢),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曾在杭州侣山堂讲述医学,极一时之盛。他们主张集体创作;他们着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侣山堂类辨等书。慈航:在茫茫大海中,忽然得到渡船,安稳渡到彼岸的意思。此处指研究中医学的正确道路。二、中风【原文】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语译】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要算是中风病。这种病大多是急骤发作的。引起这种病的风邪是由四面八方来的。【注释】中风:中风,病名。见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亦称卒中。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嗝科,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的病症。关于中风的病因,
20、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时代,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朱丹溪主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元.王履(王安道)又将本病分为真中风、类中风两种。医经溯洞集.中风辨:“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二在辨证方面,按病情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然而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当辨明闭证和脱证的区别。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八方
21、: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位。【原文】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语译】诊断中风症,应分辨闭症与脱症,二者是大不相同的,治法当然也不同。闭证要用疏通的方法,以小续命汤力量最为雄厚。脱证要用固守元气的方法,不使元气虚脱,用参附汤最有功效。【注释】闭与脱:风邪侵入人体后,陌着病人脏腑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证候;若病人素有郁热,则多见闭证。闭证的症状是神昏不语,痰涎涌塞,牙关紧急,面赤,两手握紧,脉搏有力,或二便闭结,应先用开窍醒神的方法来治疗。如脏腑本属虚寒的,则多见脱证。脱证的症状是不省人事,口开手撒,汗出如珠,二便失禁,肢体厥冷,脉微欲绝。应该
22、急用回阳救逆或益气固脱的治法。【原文】顾其名,思其意,若舍风,非其治。【语译】中风这个病,顾名思义,是由于中了风邪而引起的。因此,如果放弃以治风邪为主的治法,那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了。【注释】舍(she),放弃的意思。【原文】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语译】关于中风的病因,在金元四大家中,刘河间认为是由于火盛,李东垣认为是由于气虚,朱丹溪认为是由于痰多的原因所引起。后世医家为了与前面所谈的由于中了风邪所引起的“中风”相区别,将火、气、痰所引起的中风称为“类中风总之,刘、李、朱三人的说法,虽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但究属是一家之言,难免都有片面性。【注释】三子:指刘河间、李东垣
23、、朱丹溪。对中风成因,刘河间主火盛,故治实火用防风通圣散,治虚火用地黄饮子;李东垣主气虚,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主痰多,故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小家伎:伎同技字,即指技术,才能。小家伎,在这里是指刘、李、朱三人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算是治中风病的“大家【原文】喑啮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语译】当中风发作之时,若出现口不能说话,口眼嘀斜,侔然倒地等症状,当以急救为主,其次再用柔润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填空窍的方法,可以根据金匮要略所列的方法处理。【注释】喑(yin)嘀(Wai)斜:“喑”是不能说话的病;“嘀斜”是口眼歪斜。“昏仆地”指突然昏迷倒地,是中风的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字经 全文 朗读 儿童 范文 2023 年度 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