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docx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第二单元金秋时节本单元的内容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有描写秋景的,有描写秋天的声音的,有描写秋雨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既是对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的回顾,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并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是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在仿写练习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本文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通过古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展现了一幅秋天落叶美景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水泥道
3、的美。2课时秋天的雨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抒发了喜秋、赞秋的情感。弄清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本文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启发学生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充分感受秋天的生机和活力。从朗读中展开想象,感受美好的秋声与浓浓的秋情;读写结合,尝试写几句小诗。1课时习作写日记以一篇日记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写日记的方法和好处,学写日记。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培养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的习惯。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讨论、总
4、结并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学会运用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掌握钢笔书写的要领,提高书写能力。2课时词句段运用丰富积累词汇,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学写钢笔字,注意横竖笔画。日积月累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L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重点)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山行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2 .通过观察图片
5、,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秋天的图片,明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金秋时节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
6、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3 .课件出示山行。齐读诗歌,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
7、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二4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5 .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识字方法: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行、径。“行”是多音字,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寒、径、霜”可以运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进行识记。“斜”可以运用生字加减法进行记忆。6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诗文配图,引导探究。(1)仔细观察图画,在诗中可以找到
8、哪些景物?(2)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画面和诗句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这种景物有什么特点?(4)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哪个字直抒胸臆?诗人的什么动作表现出了这份惊喜?2 .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说图画上的内容。示例:走进深秋的山林,远望,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向山顶延伸,山腰上云雾袅绕,隐约还有几户山居人家;近处,夕阳晚照,枫林似火,动人心魄。这真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教师“扶”学“远上寒山石径斜”。1.理解“远上寒山”的意思。诗人为何称这山为“寒山”?(深秋时节,山上草木枯黄,给
9、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这石头小路有什么特点?(曲折不直。)它伸向哪儿?(山顶。)3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串讲句意。教师相机点拨总结Q示例: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方法拓展: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跟现代文的表达不同。我们在说诗句意思的时候,可以先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思,把句意说完整、说清楚。如果运用直译法,也并非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还要调整表述顺序,使句意更加流畅才行。(二)半扶半放”学“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1 .引导学生想象描述画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所见:山高之处,云雾缭绕,炊烟袅袅。所闻:风吟,鸟啼,鸡鸣,犬吠。所感:
10、寂静的深山仍让人感到乡野生活的恬淡闲适,充满生气。2 .比较“生处”“深处”“升处”的差异,突破“生处”难点、易错点。3 .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读出画面感。(三)“放手”合作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 .自由读第3、4句,想象画面。2 .结合图片,交流“坐”“晚”“霜叶”“红于”的意思。3 .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串讲诗意。4 .朗读回顾,读出喜爱之情。小结:火红的枫林,火红的枫叶,是那么生机勃勃,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向衰败的痕迹。这怎能不叫人心生赞叹啊!同学们,让我听听你们满怀热情的朗诵,听听你们内心和诗人一样的喜爱之情。五、朗读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古诗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