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
2、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2、理清文章条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
3、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齐读第1自然段。(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讨论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按春一夏一秋一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一再过两个月一不久一于是转入一到了秋天一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
4、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
5、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2、学习第2、3自然段。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严密性。)“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物候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物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竺可桢,探索物候学的奥秘。1、指名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
7、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2、默读第610自然段。(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3、齐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2)物
8、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1、说明的条理性强。,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课文又在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它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
9、步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希望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更大的农业丰收。,2、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采取了以下的方法: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运用优美、描写性语句和大量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例变得生动形象。大自然的语言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四、说
10、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教学反思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本课教学我将课标的新理论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以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2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 .整体感知
11、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
12、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方法1 .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 .讨论法、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 .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 .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
13、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二)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
14、,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 .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 .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
15、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
16、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 .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17、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 .学生齐读610段2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
18、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五、布置作业1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
19、、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绐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
20、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3 .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4 .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 .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参考答案:1 .智力2 .逻辑顺序3 .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4 .准确性、严密性。5 .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6 .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
21、的物候学知识。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占,、1 .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学生齐读1、2段。1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生1:课文开头一句
2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
23、的程度。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 语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6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