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论与效用理论的联系.doc
《需求论与效用理论的联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论与效用理论的联系.doc(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一需求理论一、需求的概念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2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置和有能力的购置。消费者有购置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种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2个条件:必须有用和稀缺。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下降,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上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需求量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关产品的价格需求量在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消费者的偏好需求量随着偏好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偏好的下降而下降、消费者对商品
2、的价格预期需求量随着价格预期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预期的下降而下降等。三、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需求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用数学形式绘制的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1、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一个人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着消费总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意为满足效用而对某种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是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而定的,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向对于其他商品变得相对廉价,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廉价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这种影响就是“替代效应。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
3、为了到达同样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消费者会用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置这种商品,又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种影响就是“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这两种效应都是正的,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就导致了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点,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商品的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而需求的变动指的是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的收入,或者是相关商品的价格,或者是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四、需求的变动将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变化的后果为:1、 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4、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行移动;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那么向左平行移动。2、 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那么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反之那么向右平移。3、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反之那么向左平移。五、需求弹性 由于商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和收入的影响,就有了需求弹性的概念。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响,或者说是价格变动应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称之为价格需求弹性。具体而言,它是在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两者的增减总是处于相反的方向,所以其结果是一个负数。但为
5、了表述方便,把价格需求弹性定义为一个正值。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此类商品为富有弹性商品,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收入上升,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下降。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此类商品为单一弹性商品,价格的增减对销售收入无影响。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此类商品为缺乏弹性商平,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收入下降。当需求弹性等于0时,此类商品为完全无弹性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以同比例上升。当需求弹性为正无穷时,此类商品为完全弹性商品。二效用论一、效用的概念效用utility: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效用这一概念与人的欲望是联系
6、在一起的,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萨缪尔森提出:,n增加幸福的方法:1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2清心寡欲案例一:对效用的理解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 “世界上萝卜最好吃。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免子和猫争论不休,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n 说明效用特点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偏好不同决定对同一商品效用的不同评价。案例二: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某地闹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
7、聚集到一起。地主紧抱一盒金子 ,长工提着一篮面饼。几天过去,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面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愣。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面饼,长工不愿把饼白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大水退走。长工爬到树下,地主却永远留在树上了。n 说明效用特点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案例三:对效用的理解宝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头顶一只木碗四处流浪。一天,穷人上渔船帮工。不幸遇到特大风浪,穷人幸免遇难,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新奇,便用一口袋宝石换走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家。一个富人听到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
8、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小岛。酋长承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说明效用特点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称作效用单位,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起源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事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拟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
9、方法也不一样。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总效用TU:从某商品消费总量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MU: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效劳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例: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0 0 0 1 30 30 2 20 50 3 10 60 4 0 60 5 -10 50 4.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当MU 0,TU;当MU 0,TU ; 当MU = 0,TU最高点,总效应到达最大。处于 、的拐点5.边际效用递减规
10、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其连续增加的每个最后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解释: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心理原因:人性。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经济合理性原那么n 消费者总将第一个单位用在最重要用途,第二单位的用在次要用途。6.货币的边际效用如同商品一样,货币也具有效用,也适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货币量的不断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消费者用货币购置商品,就是用货币效用去交换商品效用。p 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因为:短期收入变动幅度不大。单位商品价格只占货币收入的很小局部,可略去。7.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假设前提:消费者偏好
11、既定 消费者收入既定 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那么:消费者购置各种商品,应使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都相等。或者:消费者应使购置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P1:商品X1的价格 P2:商品X2的价格Q1:商品X1的数量 Q2:商品X2的数量MU1:商品X1的边际效用 MU2:商品X2的边际效用I:消费者收入MUm:每元钱的边际效用u 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货币的MUm 越来越小;u 假设商品的MU 不变,那么可以承受的商品价格会较高。两种商品均衡条件的解释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置商品X1的边际效用水。价格不反映商品总效用,而是反映其
12、边际效用。比拟一下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谁更加表达了人性?谁违背人性?9.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消费者购置商品时,是按实际市场价格支付。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或者:消费者剩余指消费某种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n 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置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消费者剩余的求解令需求函数P=f(Q),价格P0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消费者愿意支付总金额消费者实际支付总金额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1消费者偏好p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需求 效用 理论 联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