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docx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献综述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探讨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探讨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探讨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己有的探讨基础与尚存的探讨空间,它既可以给探讨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探讨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批阅者)明确本探讨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探讨具有重要作用。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探讨方向为名)加“探讨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2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干脆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探讨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假如本课题涉与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终要介绍探讨者搜集的资料范围与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寻(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寻,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寻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干脆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
3、时还应留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探讨历史与探讨现状、国外探讨现状与国内探讨现状);按本课题所涉与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依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探讨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探讨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与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4、总结。对上述探讨成果的主要特点、探讨趋势与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探讨
4、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探讨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探讨空间(本课题已有探讨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5、参考文献。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2、打印格式:纸型一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一宋体三号,加粗。作者与单位名一宋体四号。正文一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L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页码设置:居中。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5、参考文献1 XXXXXX2 4、模版见后(第1625)。I从连词的运用看叙述节奏的音乐美文献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3级(1)班作者:万燕指导老师:李娟批注IX此处为L5倍行距.语言是一门艺术,小说叙述语言亦是如此。探讨如何使小说叙述语言变得生动鲜活并成一家之风,有助于文学工作者进一步锤炼叙述语言,写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让读者在体会文字美的同时观赏到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等,乃至于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小说生命之一的叙述语言,具体由段落、句子和各种词类构成,而在小说围城中,连词的运用显得突出而具有特色,围城带给读者最大的感受是其看似不动声色、镇定自若之下潜藏着的起伏跌宕的音乐美,因而大量运用
6、的连词对形成小说这一风格必定具有不行或缺的作用。以此类推,探讨本课题应当能给探讨叙述语言中的具体构成成分对整体风格的影响带来肯定的借鉴意义。在本课题中,笔者将致力于深化探究挖掘作者是如何通过运用连词来形成小说围城叙述语言节奏的音乐美。为了全面深化地分析探究这个课题,笔者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传统纸制著作,查找、翻阅了以下较为权威的专业书籍:口钱钟书,围城,(缺出版社),1998年版2王一川著,汉语形象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魏饴刘海涛主编,文艺鉴赏概论,其次版,高等教化出版社,2004年版4陈汝东著,当代汉语修辞学,北京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5王希杰著,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
7、004年版6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探讨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7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1999年版8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探讨,2004年版9周雪石胡向阳编著,音乐观赏教程,武汉测绘科技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0兴奋江柏安姚军主编,高校音乐,华中科技高校出版社,1997年版(格式不标准,参见正文参考文献,模版第5、9页)对上述著作的品读,使笔者建立了对该课题的一些初步理论学问基础。另外,借用现代互连网这一信息平台,笔者获得了大量实例分析论述的具体文学指货。笔者获得这些信息的具体方式是:阅读、查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网站,通过输入关键词“小说
8、叙述语言”、“钱钟书”、“围城”等共搜到论文与相关文章50余篇,其中对笔者有干脆参考价值的有20余篇。通过传统与现代多种获得信息、资料的途径,笔者发觉探讨钱钟书小说围城的文学指责可谓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经过整理归纳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探讨的如:1 .黄春波.从对话的语言结构与人物心理看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人物语言,2005.5.72 .围城与挪威的森林比方句的比较.好心情网极品综合下载中心,2005.4.7.3 .飞鸿在天.略论围城的人物塑造艺术与语言特色.叙述语言.比较分析.你我书屋,2005.3.28.4 .林雯霞.论围城的语言艺术.中国当代文学探讨,2006.6.5
9、 .陈旭荷浅论围城的语言艺术.蓝色枫叶网,2005.7.19.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了三种写作手法:一、幽默讽刺艺术,主要从小说的语句、语气的对比、转折和衬托方面分析:二、比方艺术,分析围城中比方的学问性和趣味性,学问性主要指其小说中遍与古今中外、天马行空的典喻,趣味性主要指其机灵幽默、妙趣横生,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的比方;三、象征手法,探究小说中蕴含深意的象征,比如“I制城”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无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冲突心态,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落伍的钟”象征那个时代的保守
10、、落伍和迂腐。(二)从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方面分析的如:1.许敏试论围城中赵辛楣的形象塑造.蚌埠党校学报,2006.3.2,吴凤祥.一个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心灵写照一论围城中的方鸿渐.江汉高校学报(人文科学版),1983年U3 .林雯霞.论围城的语言艺术.中国当代文学探讨,2006.6.4 .陈旭荷.浅论围城的语言艺术.蓝色枫叶网,2005.7.19这些文学指责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分析:(1) .分析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姓名,它们奇妙深刻而又切合人物性格特点,比如方鸿渐,姓方寓示着他做事不圆滑,鸿渐一名引自周易中的“渐卦”,该卦有“鸿渐于干(磐、陆)”等语,主体是以“鸿”为取象,说明士进取之过程(“渐”即
11、为进之义),而围城正是讲解并描述方鸿渐在社会中的探究和进取过程的;(2) .分析人物言谈举止从而深化到其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描写或通过变形法歪打正着,使原形自现,如写买办张先生,“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运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或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视察和分析,如写方鸿渐与韩学愈在三闾高校关于“克莱登高校”的对话;或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李梅亭“他神情傲兀,不大理睬人,并且对天气也鄙夷不理,因为这已是六月中旬,他穿的还是黑呢西装外套”,这些观点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钱钟书先生
12、在刻画人物形象、心理等方面的高妙。(三)从小说的思想意蕴方面分析的如:1.钱钟书围城的三层意蕴.考研论坛这些指责认为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首先,方鸿渐的命运是第一层次的,其所代表的留洋学问分子的命运代表了西方的文化志向在中国的破灭。主子公方鸿渐的性格特点也概括了当时学问分子的特点。其次,其次层次的思想意蕴表现了整个40年头,整个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独特而普遍性的生活情态:焦躁担心,难以实现自己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作品使人感觉到整个现代社会处于茫然之中。最终,第三层次的思想意蕴是钱钟书对整个人类共有弱点的揭示。围城是一种哲学的思索,作者将对学问分子弱点的思索上升到整个人类的背景下,使人看到
13、学问分子的弱点不是一部分人的,而是整个人类的。这个反思层次是相当深刻的。(四)从小说历史地位方面论述的如:1 .钱钟书小说的历史地位广西高校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1期.这些文章主要论述了闱城作为一部喜闻乐见的小说其空前的发行量,“于一九四七、四八、四九年还重版了三次,一时洛阳纸贵,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很大轰动”;高度的历史地位评价,如李健吾等人盛赞:”刊物以发表这部新儒林外史为荣”,“欣喜首先能向读者介绍。;文人争相传阅,“一些评论家如巴人、郑朝宗等,相继写了举荐文章”等等。(五)从小说人物形象方面分析的如:2 .吴凤祥.一个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心灵写照一论围城中的方鸿渐.江汉高校学报(人
14、文科学版).1983.1.3 .许敏.试论围城中赵辛楣的形象塑造.蚌埠党校学报,2006.3.4 .赵辛楣形象分析.试论围城中赵辛楣的形象塑造.这部分文学指责主要着重于分析小说中主子公等人物形象,比如分主子公方鸿渐人物形象,其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人还不错但全无用处的性格特征,以与其反映的当时学问分子的特点和人生悲剧,而这些性格特征与人生悲剧的形成既有他们自身的特质,也有时代社会的缘由。又如对围城其次主子公赵辛楣的分析,首先他是一个有才智、有本事、有情义、有情趣的学问分子,但是,由于生活在那个扭曲的社会,使这个受过高等教化的青年留学生和方鸿渐、苏文纨一样,在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里或
15、一事无成,或把聪慧才智运用于跟女人打情骂俏,或投靠官僚,却没有一个有好的归宿。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在于:反衬主子公方鸿渐,影响了主子公方鸿渐生活轨迹,推动了情节发展,为评析主子公方鸿渐打开了一扇窗口。(六)对相对生僻词句的探讨(宽假)1.赵光亚.说围城的“宽假”.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5.对相对生僻词句的探讨,例如“宽假”:他(方鸿渐)这两天有了意中人以后,对自己外表上的缺点,知道得不宽假地详尽,仿佛只有一套出客的衣服的穷人知道上面的每个斑渍和补丁。其用意在于不经意写出恋爱人中人的微妙心理改变。通过引证古往今来众多运用了“宽假”的文字材料,证明“宽假”一词的普泛性,从而推与到教学和日
16、常生活中。从上述分类总结可以发觉,尽管目前文学指责界对于围城这部小说的各类指责数不胜数,但关于其叙述语言的探讨的相关文章和论述却少之又少,而对于其连词的用法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的资料几乎空白,所以笔者坚信,从连词的运用对小说围城叙述语言的影响这个角度来分析探讨,肯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其成果对对从微观探讨围城叙述语言有肯定借鉴意义。当然,同时任务的艰难也是明显的,从连词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角度来探讨这步传世名作,若钻研不深,涉猎理论材料不广,就很简单使该论文流俗浅陋,价值不大,因而,我还须要努力。(此处为小四的回车键。)参考文献略。参见论文后参考文献格式,见模版第5、9页。分众媒体活动推广策划之受
17、众策略分析文献综述专业:广告学班级:03广告作者:吴锦仪指导老师:吴美娜笔者综合自身在相关分众媒体的实践阅历以与所访谈的媒体从业人员、专家的主流看法针对此论文观点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就取得的现有资料和理论发呈现状来看,无论是传媒界还是学术界一样对分众媒体活动策划成功与否具有确定性意义的“受众策略分析”好像都不怎么感爱好,进而使得它渐渐成为了分众媒体发展的“盲区”一无人问津。正是由于这一点,引起了笔者的极大的爱好,结合相关传媒专家和媒体运营者的访谈观点,笔者认为“受众策略的分析”对于分众媒体具有可探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分众媒体大量存在,但由于其普遍存在受众资源单一、有限,阅读量(
18、观看量或收听量)较低的缺陷,使得其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广告投放较分散,不如传统大众媒体来得全面和密集。而此时媒体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不断发展和全面普与,使得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经验了被动一一主动一一主动的演化过程,为了生存和发展,分众媒体的运营改革也变得犹为迫切。在运营中,活动推广是一个缺一不行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宣扬分众媒体在目标受众中的知名度,实现媒体的具体宣扬目的和品牌目标,而且可以成为经济效益比较单一的分众媒体的另一种收益途径,从而实现多方面创收。正是这样的行业背景为本论文的探讨供应了充分而必要的现实意义。于是,通过对分众媒体的一个细分一分众媒体活动推广策划的综合探讨
19、以与针对笔者本人实践操作相关活动的阅历总结能够综合出对分众媒体的运营有所帮助的策略运营新思维,同时尽可能使同行们在操作此类媒体推广活动时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获得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运营资本,为丰富广告学体系和文案策划学体系供应具体的有媒体针对性的案例和分析评论,为中国媒体运营尽一份绵薄之力,使之不断精细化、细分化,最终趋于完善。正是在这种背景和探讨意义之下,笔者特地针对这一课题一一分众媒体活动推广策划的受众策略分析,进行了全面而深化的探讨。在本次的论文探讨中主要是从以下书籍中获得了部分论据支撑,包括埃里克麦克卢汉的麦克卢汉精粹的媒介延长理论,朱迪艾伦的活动项目营销一一全新的竞争制胜手段中介绍的拓
20、宽客源、建立萧条时期的应急支配等方法,梁勤俭等主编的实战报业全攻略中事例的借鉴,国际4A广告公司一一媒介支配精要中的媒介支配中活动推广策划的重要性与流程借鉴,卓越推广中的推广细微环节留意与事项支配,营销策划中的受众策略分析的要点等等传播学界一些与本论文探讨相关的主流著作;但最主要的是通过查阅网络信息来获得最新的、最前沿的、最具经济效应的观点和理论,在数据搜寻中,笔者主要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与部分专业网站如中国广告人网、广告公社等,个人专业博客查看搜寻专业理论,在搜寻过程中,笔者主要实行输入“关键词”为主的搜寻方式,如须要与分众媒体概念意义方面相关的文献、论文与观点,笔者
21、就会在“百度知道”里输入“分众媒体”,依据2007年12月16日2:00的信息量,本人就可以获得748项与此相关的信息,假如更加精确一点,输入“分众媒体的概念”就可以获得583项相关信息,获得其他信息就以此类推(而往往在这些网络信息中可供应笔者实际须要的可能最多就只有1/20)。在全部借鉴参考的文献中,笔者依据本文论据须要板块的不同对它们进行了细分(即依据本论文所涉与的不同子课题进行分类),以示它们之间的区分,对此主要将他们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分别进行简述:一、论证借鉴分众媒体概念意义方面的文献、论文与相关观点简介;这一部分涉与的文献主要是为了给分众媒体下一个有理论支撑的具体定义,并且为其具体定义
22、特征进行显明性的阐明。为了寻求强有力的论据支持,相关主要文献有:1、聂艳梅:广告媒体分析一课程辅导本书意在能够使学习者正确理解行销、广告、媒体与消费者的基本关系,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与评估方法、评估手段,驾驭媒体支配的基本概念和作业方法,并能够在特定的行销环境与媒体环境中,供应策略性的媒体方案。其中“新市场的开发与既有市场的取舍”这一节主要探讨的的就是“分众媒体”的开发和既有市场的取舍问题,主要介绍了分众媒体的发呈现状和发展趋势,题中对分众媒体的定义概念也做了一个粗糙的定义。对本论文分众媒体定义特色的探讨起了提示作用。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
23、媒介本书作者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运用,塑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动态和传播方式。透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与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了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了某些预言。在这两本专著中涉与到的关于麦克卢汉的媒介延长理论是本文所需借鉴的,故特殊介绍。在理解媒介其次部其次十四节中的关于“嬉戏一人的延长”理论涉与到了媒介延长理论,故摘要其部分理论以作支撑。3、梁勤俭、穆虹:实战报业全攻略本书由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出版,本人参阅的是2006年2月第1版。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全面而具体的介绍了目前中国报业的发展态势:宏观态势篇:权威人士全面透析目前中国报业的宏观态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开题 报告 内容 格式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