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含解析).docx
《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6ng)魁父(kui)出入之迂(y)B.荷担者(h)箕畚(jIbn)始t(chen)C.穷匮(ku1)一厝(Cu。)冀之南(yi)D.万仞(ren)亡以应(wu)雍南(yng)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河曲智叟亡/以应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达于汉阴C.河曲智叟亡以应D.无陇断焉4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
2、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5 .下列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正确地一项是()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了人定胜天。6 .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语文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问题。【地名有讲究】明明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地名的资料,语序有点混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
3、项是()以低于地面的水为视角,河流北岸则成了阳面南岸则是阴面。我国国土地势西高东低,直接决定了大多数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东。以高于地面的山为视角,南为阳,北为阴。北半球的阳光大部分时间由南向北照射一一在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阴、阳可以用来代指南北。我们在这里捋一捋山、水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就是:山南=山阳、山北=山阴、水北=水阳、水南=水阴。我们从字面就能推断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如沈阳,就位于沈河以北。A.B.C.D.1 二、基础知识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3)杂然相许(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三、语言运用8 .仿写画线句子。
4、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四、综合读写9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请根据争论回答问题。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少经济效益了?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T: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毕力平险。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5、(2)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理由是什么?请简要阐述。五、默写10 .用原文语句填写。(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o(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o(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这一句而言的。六、文言文阅读IL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当海之尾。隐土之北J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鼠,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J乙翁曰:“差矣,汝之言!囊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途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
7、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冀陕甘一带。曩:过去。(I)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竹度、柳条等编织器具。D.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妻献疑日其真无马邪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面山而居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D.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A.甲文原文首先交代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做铺垫。B.愚公之妻“献疑”
8、,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反对愚公移山。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文章主旨。D.甲乙两个的故事,都说明了无论做何事都需要气魄、胆量和毅力。(4)句意理解。翻译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皮先生学愚公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日:“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臼:“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填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
9、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静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涸。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选自耳食录)【注】培壤:小土丘。窒:阻碍。静(ShI):栽植。右:西边。(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鲁而好奇我盍试其少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24 同步 练习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