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平安建设摆上重要位平安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保障工程已越来越被各级党委、政府所重视,柏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工作理念,“舍得出精力思平安,舍得花时间抓平安,舍得用人力保平安,舍得用财力买平安J以夯实平安建设及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强化各级领导抓平安的责任意识。明确各居委书记是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治安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年初层层递交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保证书,夯实工作责任。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亲自深入一线,经常性对
2、平安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定期下发通报,及时查找不足,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严格兑现奖惩,全年仅奖励资金一项就投入2万多元,真正使平安建设在基层“有人管、有人干、干得好”。二、加大投入,夯实阵地,筑牢平安建设工作平台今年以来,办事处在“人、财、物”上逐步向平安建设工作倾斜,切实解决平安建设在基层开展的瓶颈问题。全年投入综治工作经费、巡防经费共14.6万元,直接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投入1万多元对综治工作中心重新整修,添置了巡逻车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不断夯实综治工作中心软硬件建设。并将机关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综治工作队伍,特别是在全县人事调整后,办事处专门安排五名副科
3、级干部从事综治工作,党工委副书记分管,武装部长、一名副主任,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协助,一名综治办专职到主任主持综治办日常工作,进一步充实了综治工作队伍,为平安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创新思路,选准载体,深入开展“平安之星”创建为了进一步拓宽平安建设的覆盖面,不断延伸平安建设工作内涵,根据市、县要求,我们扎实开展了以“争创治安模范户”为内容的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以“争创文明商户”为内容的创建“平安商户”活动,以“安全防范知识进课堂”为内容的“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以创建“五好家庭”和推进“心防”工程为内容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以“安全知识进车间”为内容的创建“平安企业”活动,综合实际,制定了
4、工作方案和创建标准,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模式全面推进,实现了平安建设的底层突破,积“小安为大安”。四、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全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1、抓打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实行“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每个居委设一处警务室,派驻民警常年开展工作,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出租屋专项治理”,废旧物品收购类专项治理活动。期间,辖区柏城派出所、车站路派出所抽调专门警力,由居委会配合,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80多起,抓获各类犯罪嫌颖人30多个,使各种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净化了辖区治安环境。2、抓防范,
5、全面提高治安防范水平城区是全县社会治安的“晴雨表”,为了全面提高治安防控水平,办事处今年在“防”字上大做文章,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拨付专门资金6万多元,成立了办事处15人的治安巡防大队,添置了交通工具、巡逻器械,同时,各居委成立5-10人治安巡防中队,每晚由派出所干警参与,开展全方位治安巡防,各居委每“三十户”为一个联防小组,发动群众开展义务巡防,逐步形成了“派出所控制面,巡防队控制线,联防小组控制块”的人防体系。根据辖区小区和楼院较多的实际,大力推进“物防”,加快封闭式小区及封闭式楼院建设,做到小区规划与治安防范相结合,目前小区、楼院封闭率达75%o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安,
6、在居民户大力推广以“气死贼、子狗”为主的简易防盗报警设施,在小区及商户推广视频监控装置,大主要交通路口安装摄像头等防盗报警设施。目前,技防小区覆盖率达80%,居民户技防率达75%,在实行“政府投入,社会扶植,个人出资”模式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治安防范市场的运作,与一名个体商家联系,成立了城区无线防盗报警中心,该中心与商户签订治安防范协议,无偿安装防盗报警设备,组织专人巡逻,如有被盗,按比例赔偿,该模式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目前该中心已发展客户800多家,专职巡防人员20人,已成为维护柏城治安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五、主动排查,及时化解,切实维护辖区稳定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建
7、立健全定期排查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督办交办制度,全年共开展大规模排查活动四次,对排查出的问题,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单位,包案领导和办结时限,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全年共排查出各级各类矛盾纠纷42件,化解40件,上报两件,有效减少了辖区不安定因素。同时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坚持党政领导挂牌接访制度,每天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在综治工作中心坐班接待群众来访,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摆,事有人办”。近期根据上级安排,又开展了以“察民情、知民意、解民难、保民安”为主体的“大走访、大排查、大巡防、大督查”活动,办事处抽调机关干部60人,开展排查走访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大批不安定因素,同时通过
8、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推进了其他工作的开展。六、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助推平安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全年共开展大规模平安建设宣传活动4次,先后出动宣传车20辆次,路口制作大型喷绘4个,刷写张贴标语60多条,发放以治安防范知识,信访条例、安全生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检务公开、民警提示、依法处置赴京非正常上访和缠纺闹访通告等为内容的宣传单6万多份。在今年3月份,开展了平安建设宣传一条街活动,利用秧歌队设立平安建设宣传台,“法律服务台”、“技防设施演示台”等形式,开展对治安防范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今年11月份开展的依法治理非正常上访活动期间,柏城街道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的打击非访宣传
9、活动,出动宣传车15辆次,发放维护信访秩序,促进大局稳定一一依法治理非正常上访活动七字决IoOOO多份,在辖区刷写打击非访标语100多条,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辖区群众依法信访的自觉性得到了普遍提高,辖区信访秩序明显向好。在“四大”活动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谈论平安、宣传平安,听意见,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有效地推进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
10、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
11、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
12、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
13、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
14、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
15、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
16、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打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
17、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
18、,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
19、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心得体会1、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不健全(I)目前城乡文化体制差距较大,农村文化体制相对落后,造成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众多问题。我国目前农村文化体制中最主要的承载部门即
20、依照政策设定的乡镇文化站,这是我国最基层的专业文化单位,是负责指导和管理基层文化市场的公益性机构。从这一管理体制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的文化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乡镇政府可以管理文化站日常工作,握有人事权,但业务管理和指导却归属于县文化、图书馆,而负责监督检查责任的却是县文化行政部门。在这种多头管理情况下,经常就会发生政出多门导致管理混乱的问题,特别是遇到文化站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时,多头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就会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最终只能暂时搁置。基层文化站还面临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虽然县乡两级财政具体负责基层文化站的设立,并拨付工作经费,但县乡财政往往十分紧张,一些中
21、央强制性的财政支出都无力应付,就更不可能为文化站的发展提供多少经费了。而且目前在基层的政绩考核中,文化发展情况并不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基层干部就更加无暇顾及文化发展了。(2)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需要。应当说造成目前城乡文化发展巨大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以户籍政策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制结构,这种结构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完全断开,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断绝,农民很难享受城市文化服务,而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使得城乡文化差距进一步加大。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打破户籍制度,为城乡二元结构松绑,使农民能够自由的向城市流动。在农民流向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务工逐
22、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岗位,并平等的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文化公共服务,受到城市文化的滋养,不断从城市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接受现代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摆脱农村传统文化对自己思想意识的束缚,再将城市的文化带回到农村,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使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能够统筹协调发展。2、政府、城乡居民的文化建设认识不足(1)地方政府对城乡文化统筹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究其原因,还是与地方政府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有关。在经济建设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以经济建设规模和质量为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为了取得良好的政绩表现,政府官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建
23、设上来,从事能够短、平、快的拉动GDP增长、产生良好政绩的项目工程。在这种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自然无法分出精力去从事城乡文化统筹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发展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城乡居民对统筹文化发展认识不足。主要是农村居民对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的认识还不足,没有将文化发展提升到与增加家庭收入相联系的高度。目前农村现实的社会结构已经不再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农业经济联合组织,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社会结构已经转变为相对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农户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松散。特别是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业上的家庭协作关系日益势微,农村家庭地位更
24、加独立。但农村作为一个传统上具有集体意识的社会基层组织,特别是目前还存在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宗族思想和势力,因此农村必须要进行文化的统一发展,要建立起和谐的、融洽的、有归属感的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应对农村道德风俗的不断滑坡。这项文化建设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社会的扶持,也需要农民和农村家庭的积极参与,需要农民摆脱那种传统上依靠政府解决问题的思想,积极的行动起来,成为建设自己家园文化的主体,突破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在农村文化的自我建设过程中,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3、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无力带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
25、的助推作用,然而目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兴盛,甚至十分落后,对文化事业的帮助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有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吸引外部投资主动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刺激农村文化市场的快速开放,形成特色化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发掘地区优秀文化资源,根据自身特点着力培育本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形成地区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关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目前各级政府基本上是持扶持政策的,但社会力量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还缺乏较高的积极性,很多文化企业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是以较为单调的文艺演出形式进行,有时为了吸引观众,还表演一些有伤风俗的节目。因此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需要农村地区主动的走出去,邀请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来本地考察、共同合作开发地区文化产业,打消民间文化企业投资的顾虑,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农村文化建设,要在统筹发展过程中着力寻找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制订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才能有效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