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ppt
《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ppt(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人禽流感的诊治、防护及临床处置流程,北京市确诊一人禽流感病例 患者死亡,北京市卫生局月日发布通报称,北京市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患者黄某,女,19岁,现住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2008年月24日发病,12月27日症状加重后入院治疗,经全力救治无效,于2009年月5日7时20分死亡。1月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对患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进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卫生部人禽流感防控专家组判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疫情发生后,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按照人
2、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加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对全部密切接触者实行严格的医学观察。该患者的有关情况,卫生部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部分国家通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禽流感疫情统计(2009年1月7日),病死率:63.10%,2009年1月5日7:20,黄燕清在北京胸科医院ICU去世。2009年1月5日,阳性检测结果报出。2009年1月5日20:00,北京市卫生局方局长主持召开全市医疗机构院长会。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机制,北京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实施方案,北京市人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病例发现为什么重要?,确定所有可能的病例治疗感染者,确定
3、感染来源,防止进一步的传播可提供潜在的人传人的信息获得病例与其他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关性的信息依据附件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以及北京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实施方案,主动监测(1),对象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病例 密切接触者方法被动监测监测县(市、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病例进行登记和报告 主动监测对上报的发热伴流感样病例进行追踪和排查 入户搜索、排查居民中是否有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病例 病例回顾性搜索病例发病前一个月当地医疗机构报告的流感样病例、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情况,主动监测(2),一旦发现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病例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采
4、样送检,概 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高致病性,且人感染后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人传染人的证据。1981年,首次报告了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1997年,首次报告了H5N1型人禽流感。近年来,又先后报告了H9N2、H7N2、H7N3对人类的感染。,A/H5N1的病原学特点,球形,80120nm,有囊膜。单股负链RNAHA:红细胞凝集素NA:神经氨酸酶M2:离子通道蛋白NP:核蛋白较高的变异型,A/H5N1的理化特点,禽流感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
5、强,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水中存活的时间长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A/H5N1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易感人群: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已报告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聚集性病例举例,香港 2003泰国 2004印度尼西亚 2006,香港20
6、03年聚集性病例,2003年1月底,一家5口到福建旅游7岁女孩出现肺炎死亡,未进行检测剩余4人返回香港父亲和儿子均因病入院,随后均确诊为H5N1病毒感染,父亲死亡,泰国2004年聚集性病例,11岁女孩与她的阿姨住在有病死禽发生的村庄内女孩的母亲住在接近曼谷的地方,无禽类接触史11岁女孩出现发热和下呼吸道症状,肺炎入院母亲和阿姨均到医院对女孩进行无防护的近距离看护24小时后女孩死亡,母亲和阿姨均生病,并确诊H5N1感染,母亲死亡女孩和母亲及阿姨之间出现了可能的人传人,2006年印尼聚集性病例,北部的苏门答腊岛出现了大规模的聚集性病例8个病例,7例死亡7个病例均分离到病毒有限的人传人并没有证据表明
7、H5N1病毒已发生明显的突变,2007年江苏省家庭聚集性病例(1),2例人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我国大陆确诊的第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直系血缘关系父子儿子首发,父亲续发,发病日期前后间隔8天,儿子感染来源的假设:活禽市场暴露父亲感染最大可能:医院内护理儿子期间,与其近距离接触,并直接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和肠道排泄物而感染可能的有血缘关系直系亲属间有限人传人,2007年江苏省家庭聚集性病例(2),小结,两例或两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已经在某些国家发生大多数病例均有病死禽接触史已有局限的、非持续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的病例的记录至今全球2025的病例均为聚集性病例大多数的聚集性病例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家
8、庭成员中通过对严重死亡指示病例的调查,已发现临床轻型病例家庭聚集性病例出现提示大流行的威胁持续存在,临床表现,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临床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
9、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目前诊断的病例几乎都有明显的肺炎,临床表现,并发症: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胸水等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A/H5N1型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高密度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以病程3-7天病变最重,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多种酶学异常,如
10、ALT、AST、CK、LDH等。,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质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病毒分离:从呼吸道标本中(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禽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查: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预 后,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60%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禽流感 防治 知识 培训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