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ppt(7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致命的狂犬病,我区一例人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置,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的例子,学生手中的棒子是干什么用的?,主要内容,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我区一例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置狂犬病的监测狂犬病的防控,一、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率高达100%。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而中国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流行严重。,
2、疫区分布及其发病情况,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发病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发病最严重的国家是印度,约占亚洲总发病数的90%。我国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 发病数位居世界第二位*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控制或消灭了人与动物狂犬病。发生的病例也主要来自野生动物。*1996年澳大利亚的昆示兰州报告有蝙蝠咬伤引起的2例病例。,时间趋势-解放后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的变化,我国人狂犬病流行从建国到现在有过2次起伏,1951年全国开展统一性灭犬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 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每年狂犬疫苗生产只有3000多人份,每年发病数不足1000人。上世纪7
3、0年代中期疫情开始上升,到80年代,狂犬病在我国流行最为严重,1984年疫情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报告病例数为6018例。19841989年全国病例数40006000例范围波动,80年代10年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约5万多人,狂犬病死亡率上升为法定传染病之首。,1990年后因狂犬疫苗大量使用,疫苗效价提高加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限制养犬条例,使狂犬病发病率急剧下降,1995年狂犬病死亡率已下降到法定传染病第9位,1996年发病下降至最低水平为159例,此期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1997年以后狂犬病开始在全国持续快速上升 1997年:230例 1998年:238例 1999年:341例 20
4、00年:460例 2001年:854例 2002年:1191例 2003例:2037例 2004年:2651例 2005年:2537例 2006年:3279例2007年:3303例,建国以后全国狂犬病病例数,全国狂犬病疫区地理分布情况 人间狂犬病的疫区有不断扩大之势,1951年全国开展统一性灭犬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 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发病范围扩大到14个省份,1991年全国28个省市均有发病。至目前为止除青海省无病例外,全国其他各省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波及的县区数也不断扩大。,各地发病例数差异较大,以长江为界呈南高北低,全国发病持续较高省份多位于南方,
5、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这些省份的发病之和约占全国发病总和的50。在北方地区发病率则很低,例如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省份有时全年无病例或几个病例发生,山东、河北、东北等省份界于两地区之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南方四季温暖潮湿,人口密度大,人与动物接触时间长,动物自身带毒多等有密切关系。,狂犬病波及县次,季节分布,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呈现季节性高峰,夏季与秋季的狂犬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春季发病较少。这与夏秋季天气炎热,人群在外活动时间多,衣着少,肢体较多暴露于外及犬因炎热的气候炎热而烦燥易伤人可能有关。,宿主与传染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
6、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鱼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3.3%。,狂犬病的传染源,吸血蝙蝠,近年来学者发现了无症状带病毒的犬和猫,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携带狂犬病毒:,犬、猫,野生动物狐狸、狼、臭鼬、浣熊,我国近年的监测资料证实,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
7、%,被狼咬伤者占4.0%,其他野物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3.3%。,传播途径,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 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通过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口腔粘摸感染。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狗、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人类,人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人对狂犬病没有自然免疫力。受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30-70%。-伤口的正确处
8、理;-高效狂犬疫苗的使用;-抗血清的使用。可使狂犬病的发生率降到1%以下。,被咬伤后影响发病的因素被咬伤的部位有关。与被咬的先后有关。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与有无衣着有关。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与是否及时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发病率最低。,关于犬的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无症状带毒)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隐性感染犬可能是最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狂犬病的潜伏期,*咬伤后,病毒沿外周神经轴以1-3mm小时的速度向中枢神经移动 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在3060天之间,最短10天,最长可达一年,甚至5年以上。*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伤口的深浅、部位以及病毒的感染量大小。
9、如伤口较深,又接近脊髓或头部,病毒的感染量大,则潜伏期就短。儿童比成人的潜伏期短。,狂犬病致病机理,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每小时移动1-3毫米,临床表现,潜伏期(感染的病毒数量、年龄(儿童较短)、病毒毒力强弱、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的部位)前驱期临床症状(急性期)昏迷和死亡恐水症,后转入麻痹昏迷、最后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诊 断,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几乎所有的病例,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咬伤、抓伤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极少数病
10、例,吸入病毒气溶胶(在实验室环境,蝙蝠居住的洞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器官移植,被感染的患者咬伤或被唾液污染而感染,尚无确切报道,实验室检测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 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 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 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诊断标准,病例分类狂犬病疑似病例:指各级医疗单位临床医生上报的具有狂犬病临床表
11、现,而难以确诊为狂犬病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的任意一条。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的任意一条。狂犬病暴露者定义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分类,I,II,与动物接触类型,推荐治疗方法,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如果有可靠病史,无需处理,无流血多轻度擦伤或抓伤,立刻接种疫苗,WHO推荐处理原则,III,一处或多处皮肤穿透性咬伤,唾液污染粘膜,立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接种疫苗,上述原则下,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首剂狂犬疫苗剂量加倍,对暴露后的处理原则,III 度咬伤必须按下法处理 1.立即彻底清洁、处理
12、局部伤口 2.立即注射马或人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3.立即注射狂犬疫苗 注意:该处理程序无任何禁忌征 由于潜伏期长,即使咬伤后数月的病人 也应与被刚咬伤者一样同法处理,伤口处理 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 行清洗消毒:-可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冲洗伤口的时间应在分钟,-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推荐的此类局部处理伤口的方法是:“立即用肥皂水、消毒剂或单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是绝对必须的;这种措施适用于所有的咬伤,包括可能与狂犬病毒感染无关的创伤。”,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
13、,即使延迟1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伤口不止血、不包扎、不缝合,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入大血管),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对伤口“封闭”后再进行。,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严重咬伤,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推荐的预防狂犬病的最佳方案是:局部伤口的及时严格处理被动免疫(注射抗血清或)自动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辅以干扰病毒药物。,预防免疫,越早越好,一旦感染(被动物致
14、伤),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一旦症状出现,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死亡几乎不可避免,潜伏期,感染,前驱症状,临床症状,昏迷和死亡,在侵入神经系统前及早采取措施,侵入神经系统后没有任何有效手段阻止病程发展,免疫预防,妊娠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有关问题:我国所有人用狂犬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病毒彻底灭活,疫苗中不存在活病毒,因此不会对胎儿致畸。现代狂犬病疫苗已经进行了高度纯化,不含有目前已知的100多种能引起胎儿致畸、致瘤、致突变的药物,因此是安全的。孕妇暴露于狂犬病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无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异常的报道。,免疫
15、预防,暴露前免疫:保护 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 狂犬病高发地区,如果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可以建议儿童接受暴露前免疫而获得抗体保护那些可能意识不到暴露的人或没有条件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理的人简化 与暴露后免疫相比,可减少所需疫苗的针次和剂量不必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免疫预防,特殊情况下的免疫:伤后延误处理时间如何处置?WHO推荐任何时间均应按新伤者的方法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已经愈合伤口不再进行伤口处理。延误情况下是否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第一针疫苗超过伤后7天者,已无必要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二、我区一例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置,(一)、基本情况,死亡病例李*,男,汉族,11岁,出生于银川市,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狂犬病 预防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