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抑郁症的临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ppt
《老抑郁症的临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抑郁症的临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ppt(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2,概论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预后,内 容,3,(一)概 论,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指发病于老年期(60岁)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年期或成年期首发者,至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发病年龄60岁首发的原发性抑郁症。分类学上仍属于抑郁症的疾病单元,但该病临床上有某些特殊的特征,有人认为是抑郁症的亚型。,4,流 行 病 学,(国外资料),5,6,(二)病因及发病机理,Kay指出晚发抑郁症的遗传倾向较早发者少。沈渔屯(1991)晚发M-D有情感家族史者14.7%,早发者45.5%。,1、遗传因素,7,B
2、rown首先提出应激性生活可讲可促发抑郁,与老年的生活、心理老化有关,难以重建内在环境的稳定性。,2、应激易感因素,8,去甲肾上腺系统、5-羟色胺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等变化对老年性 性精神病发病起重要的作用。,3、年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生化改变,9,(1)NE系统-令脑内蓝斑核的神经细胞,放射元中枢的NE能纤维,中枢中NE含量,此外,与这些N细胞的同时,合成神经所必需的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羟酶活性,具有降介作用的单胺氧化酶-B(MAD-B)活性反而。(2)5-HT系统-5-HT2受体在中枢苍白球、壳核、前额叶部位的结构均,提示5-HT神经细胞或5-HT2受体中5-HT过剩形成代 偿性变化。
3、,10,11,Vogel(1980)提出情感障碍症状的昼夜变化、昼夜节律、同步失调有关,生物的生理活动(睡眠-觉醒-内分泌-消化-代谢-排泄)都有24小时的生理节律,而发生睡眠周期的紊乱,可能是原因之一。,4、生物节律改变,12,Nebes(2001)应用MRI调查发现脑深部(在皮层下)白质高信号(WMHs)的抑郁症病人有驱动力受损,注意力障碍和判断困难,说明抑郁症状的病因可能是皮质下WMHs所致的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Lesser(1996)发现皮质下WMHs与执行功能障碍有关,认为可能与前扣带回和背核,使额状体额叶环路的破坏所致。PET检查证实抑郁症病人前扣带回和背外侧扣带回通路的代谢率,并
4、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5、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13,P300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P300的延长与执行功能损害有关。P300是检查前额叶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指标,对预期的听觉刺激的反应需要前额叶的完整性及边缘系统、额叶联系的完整性参与。Bench(1995)应用氧测量脑血流发现额叶代谢率降低与抑郁症病人的认知障碍的程度有关。,14,Ketter(2001)用PET研究发现,正常组织对普罗卡 因(是边缘系统的激动剂,可激活杏仁核、扣带回、边缘系统)可引起焦虑、欣快等情绪反应,而抑郁症组无反应。Wsso(2000)用PET观察接受睡眠剥夺治疗的抑郁症者,发现其疗前边缘系统杏仁核下丘脑区氧代谢率增
5、强者,疗后恢复正常,抑郁症状消失。而疗前疗后氧代谢率无改变者,抑郁症状无改变,意味着边缘系统氧代谢率增强者,对睡眠剥夺疗效好。,6、与边缘系统功能,15,Sachein(1992)发现左额叶脑血液降低明显的抑郁症应用PET疗效好,脑血流量增多。Russell(1997)发现接受单光子治疗的抑郁症疗效好者,脑血流量增多,无效者无改变,其脑血液增多与抑郁症状改善的程度呈正相关。此外,还发现应用抗抑郁药物万拉法新等治疗有效者,其脑部血流量也增多的。,16,Dentin(1990)发现45岁抑郁症者,各抑郁量表分、因子分、EPQ之神经质分明显增高,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血浆血细胞介素(IL-2)活性显著降
6、低,治疗3个月后,其量表分明显下降,而IL-2活性增加,血淋巴细胞增殖显著,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免疫功能受抑制越明显。,7、免疫功能,17,(三)临床特征,老年首发抑郁者常表现焦虑、抑郁、恐怖、终日担心自己和家人将遭不幸,以致坐卧不安,慌慌不可终日,搓手顿足,萎靡不振,较轻者以喋喋不休,纠缠不休,诉述其“遭遇”,严重者悲观失望,焦虑万分、自残、自杀企图。Post(1985)称之激动性抑郁。,1、情感焦虑、抑郁和激惹混合状态,18,Bridgos K.W(1985)老年抑郁首发症状大部分以躯体不适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内部症状和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部阻塞感、全身乏力、各部位不适或疼
7、痛感、心慌、出汗。80%睡眠障碍、入睡难、早醒、陷入痛苦绝望之中,但内科检查无相应阳性发现,由于抑郁症状被躯体症状所掩盖,被称之“隐匿性抑郁”。,2、躯体或生物学症状,19,有1/3病人以躯体症状首发的抑郁症,症状持续存在,产生疑病观念,忧心重重,担心久治不愈,随着抑郁、疲乏加重,症状与日俱增,产生妄想,老年抑郁常见的妄想是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其次为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这类妄想的内容一般与老人的心理状态为前提,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态度有关。Baldwin(1986)报导伴有妄想性抑郁占3645%。,3、疑病观念及妄想,20,老年抑郁有80%有记忆障碍的主诉,老年重症抑
8、郁症有时可能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改变,类似于烦燥表现,称之假性痴呆,如急性发病、精神活动抑制、构思困难、语言缓慢、智能较前笨拙,但有自知力、定向力存在,经抗抑郁药在短期内可缓解,认知功能也改善。,4、抑郁与认知障碍症,21,Sainsbary报告自杀者中有55%在重症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于伴有躯体疾病的老人,且成功率较高,Pankim调查自杀未遂与成功率之比,40岁以下是20:1,60岁以上是4:1,导致自杀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孤独、社会的歧视、生离死别、经济拮据、疑病、焦虑情绪、酒精中毒等。,5、抑郁与自杀倾向,22,据Post(1985)根据老年抑郁的临床特点分以下类型:(1)激动性抑郁
9、(2)老年性抑郁(3)器质性抑郁(4)抑郁性假性痴呆(5)隐匿性抑郁。老年抑郁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而发病每个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长期伴有神经症和疑病色彩。,6、分型,23,(四)诊断与鉴别诊断,符合ICD-10、DSM、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诊 断,24,帕金森病伴抑郁-Mayeax(1990)约占50%。调查帕金森病伴有重症抑郁或心境恶劣者占45%,其中以僵直和运动迟滞型伴抑郁较多,而以震颤型伴抑郁较少。中风后抑郁-约23%发生,6个月后符合重症抑郁症状标准约34%,轻度抑郁症约20%,估计发生抑郁症高危险期可达2年之久,与左额叶受损相关。张庆臣(1990)报告以大脑左额前部中风后
10、发生抑郁症最高。糖尿病伴抑郁-Massia(1990)报道约8.727.3%,抑郁程度与血糖水平相关,也与饮食控制、经济负担及糖尿病伴发症有关(如视功能障碍、性功能下降)。,1、继发性抑郁(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至抑郁),鉴别诊断,25,癌症伴发抑郁-Massia(1990)报道 Ca症病人中有25%-50%出现抑郁症状,以胰腺Ca伴发D最高约76%。机理-Whitlock(1998)认为Ca伴发D可能是Ca症脑部转移所致的早期临床表现;或Ca产生内分泌代谢障碍作用结果;或是潜在性Ca症的首发症状。另外有人认为Ca与抑郁可能存在遗传基因的关系,因为这二种疾病都有明显的阳性家族史。其他疾病如心脏病、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抑郁症 临床 及其 相关 因素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