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课件PPT.ppt(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 弟子规2 礼运 大同篇3 感恩词,弟 子 规,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入 则 孝,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jing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gu反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出 则 弟,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财物轻 怨何生言语忍
2、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路遇长 疾趋揖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ju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低不闻 却非宜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谨,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勿践阈 勿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缓揭帘 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执虚器 如执盈入虚室 如有人,事勿忙
3、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将入门 问孰存将上堂 声必扬人问谁 对以名吾与我 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倘不问 即为偷借人物 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信,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彼说长 此说短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不如人 当自砺若衣服 若饮食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
4、,泛 爱 众,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大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道人善 即是善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即是恶疾之甚 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与宜多 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虽贵端 慈而宽势服人 心不然理服人 方无言,亲 仁,同是人 类不齐流俗众 仁者希果仁者 人多畏言不讳 色不媚能亲仁 无限好德日进 过日少,不亲仁 无限害小人进 百事坏,余 力 学 文,不力行 但学文长
5、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任己见 昧理真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功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 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义房室清 墙壁净几案洁 笔砚正墨磨偏 心不端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 还原处虽有急 卷束齐,有缺坏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圣与贤 可驯致弟子规终,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6、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yng)。男有分(fn),女有归。货恶(w)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感恩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歌曲:生命之河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 全都洒落啊!.啊!.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 全都洒落,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7、“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jue德。”,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w)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
8、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9、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guan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
10、,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 之。,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shi后稷ji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bei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
11、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te。,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
12、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kai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
13、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xia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yi,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guo衣衾qin而举之,陈其簠fu簋gui而哀戚之;擗pi踊yong哭泣,哀以送之;卜bu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