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行动计划(2023—2027年)》.docx
《《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行动计划(2023—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行动计划(2023—2027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2: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为推进本市智慧航道建设,加快水上交通数智赋能,全面推动本市航道高质量智慧化发展,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更高水平建设,依据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20232035年),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落实交通强国发展战略,以“统筹谋划、协同发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服务为本、应用升级,绿色发展、低碳节能”为原则,推动构建智慧航道“1+N”框架体系,加快推进航道基础设施数智升级、信息资源汇聚共享,着力提升本市航道监管决策能力、航道运维服务能力、航道风险防范能力,
2、为全面推进本市航道智慧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二、行动目标到2027年底,本市航道初步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系统汇聚、安全可靠的智慧航道数字底座;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完成一批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和应用场景建设,初步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对外服务智慧化。初步建立智慧航道政策标准体系。本市智慧航道建设的总体方案取得实质进展,建设、运行、管理和养护机制得到有效完善。智慧航道在建设养护、运行管理、数字资源、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基本完善。编制形成智慧航道建设养护、电子航道图数据管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并与毗邻省市相关标准规范实现有效衔接。基本建成本市智慧航道数字底座。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起
3、讫点、高等级航道间汉口、重要枢纽节点的船舶流量监测覆盖率达100%;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初步形成航道气象、感潮航段水位、助航标志牌状态、船舶尾气排放和水污染等监测网络。航道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高等级航道AIS信号覆盖率100%,完成4G/5G通信应用试点,初步建立航道通信专网。初步建成航道数据仓库,完成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建设和智慧航道应用支撑服务系统一期建设。建成一批智慧航道数字应用场景。推进本市航道智慧化应用场景建设,实现航道数字建造、数字养护、数字调度、数字服务,以及船岸信息协同、船舶信用管理、航道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航道整治工程实现BIM
4、技术应用,航道养护工程实现数字化管理;航道实时监测、通航管控、搜寻救助、污染防治和非现场执法取证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全市通航枢纽联合调度和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建成全市船舶信用管理系统。完成智慧航道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明确本市航道智慧化建设的三级目标,持续推进全市航道的高清视频监控、船舶流量监测、电子航道图应用三方面的基础层级建设。同时,按照高等级航道的各自功能定位,开展智慧航道特色示范工程建设,完成黄浦江核心段、大芦线、苏州河共3个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并形成一批智慧航道建设项目储备清单。三、主要任务(一)完善智慧航道政策标准体系1 .完善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明确本市智慧航道总体发展目标,编制
5、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20232027年)行动计划。深化智慧航道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形成统筹规划、职责明晰、建管养一体的智慧航道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及时制订或修订上海市智慧航道设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上海市航道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运维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2 .健全智慧航道标准规范。根据国家关于智慧航道建设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本市智慧航道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订和完善本市智慧航道一系列标准规范,完成上海市内河智慧航道建设运行技术导则、上海市航道数据资源规划和目录、上海市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为本市智慧航道的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标准。(二)建设覆盖全市航道的智能
6、感知网3 .提升航道通航环境感知能力。提升感潮航段水情实时监测能力,重点推进跨航道建(构)筑物、重要下穿管线区域及航道汉口区域水位监测点建设。提升航道气象实时监测能力,重点推进重要危险化学品运输航道的气象监测点建设。提升船舶尾气排放和水污染监测能力,重点推进高等级航道省界、黄浦江核心段船舶尾气排放和水污染监测点建设。推进高等级航道助航标志牌状态监测。4 .提升航道船舶运行监测能力。积极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新型智能感知设施部署应用。在现有船舶流量监测设施基础上,重点开展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起讫点、高等级航道间汉口、重要枢纽节点的船舶流量监测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同时,积极推进高等级航
7、道和市管航道高清视频监控覆盖,全面提升船舶识别和行为监测能力。专栏1:航道感知能力提升工程1 .感潮航段水位监测建设。推进黄浦江(吴淞口一分水龙王庙)、杭申线、长湖申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平申线感潮航道和高等级闸控航道共计14处监测点建设。2 .船舶尾气排放监测建设。推进黄浦江核心段(杨浦大桥一徐浦大桥)以及杭申线、长湖申线、苏申外港线、平申线航道省界处共计10处监测点建设。3 .船舶水污染监测建设。推进黄浦江核心段(杨浦大桥一徐浦大桥)南市水厂取水口、杨树浦水厂取水口、汇龙码头、十六铺码头共计4处监测点建设。4 .航道气象监测建设。推进黄浦江(吴淞口-分水龙王庙)、杭申线、长湖申线、苏
8、申外港线、平申线、龙泉港、张泾河、紫石泾等重要危险化学品运输航道共计26处航道气象监测点建设。5 .助航标志牌状态监测建设。推进航道临河助航标志牌位置、电压、电流等状态监测,实现高等级航道1718个助航标志牌运行状态监测全覆盖。6 .船舶流量监测建设。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起讫点、高等级航道间汉口、重要枢纽节点共计IlO处监测点建设。7 .航道高清视频监控建设。推进高等级航道、危险品运输航道、旅游航道共计552公里航道视频监控覆盖。(三)推进智慧航道通信服务现代化5 .完善智慧航道通信网结构和覆盖。积极推动现有航道基础通信网覆盖,开展高等级航道AIS信号覆盖普查,通过补漏增强,实现552公里
9、高等级航道的船-船通信、船-岸通信、岸侧-中心通信的服务保障全覆盖。6 .加快智慧航道新型通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航道4G/5G信号覆盖,强化航道公众信息服务、过闸申报、水上救援、应急处置、水上执法等通信保障。推进航道数据通信专网建设,保障航道业务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可靠,逐步完善航道光纤专网和无线专网建设。专栏2:航道基础通信网完善工程1 .AIS基站建设。对高等级航道AIS信号未覆盖或覆盖弱航段进行补点增强,实现552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AIS信号全覆盖。2 .4G/5G布局优化。优化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的4G/5G基站布局,实现黄浦江核心段、大芦线、苏州河航道共计96公里4G/5G信号覆盖和应
10、用。3 .航道通信专网建设。推进重要通航枢纽数据通信专网整合,实现大芦线57公里航道基础设施数据纳入航道通信专网。(四)建设智慧航道数据资源中心7 .建设航道数据仓库和数据归集系统。强化航道数据治理,持续梳理和汇聚航道数据资源,编制数据资源目录,推动航道基础数据、监管数据,运行数据集中管理和互联共享,建立数据治理规则和责任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溯性。完成全市统一航道数据仓库和数据归集系统建设。(五)推进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和应用8 .推进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和融合应用。加快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建设,重点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市管航道的电子航道图建设和应用。开展内河电子航道图和电子海图数据
11、标准研究,推进电子航道图和电子海图融合应用,在黄浦江、大芦线实现河海直达导助航应用一体化服务。专栏3: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工程1 .电子航道图数据编制。完成高等级航道和苏州河航道共计446公里的电子航道图数据编制,其他等级航道有序推进电子航道图建设。2 .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具备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管理、审核和发布为一体的内河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建设。3 .电子航道图与电子海图融合应用。完成内河电子航道图和电子海图的融合应用,在黄浦江、大芦线实现河海直达导助航应用服务。(六)加强智慧航道应用场景支撑服务9,推进应用和算力服务系统建设。推进港航监管平台共性能力建设,实现入口统一、用户授权统一,
12、数据资源统一,内容管理统一和业务流程统一,完成应用服务建设,实现智慧航道“权限”支撑。试点建设新一代智能化计算设施,整合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资源,提高应用场景的建设效率和迭代升级能力,完成算力服务建设,实现智慧航道“算法”、“算力”支撑。(七)拓展智慧航道应用场景建设创新10 .推动航道数字建造场景建设。推进BIM技术在大芦线东延伸、油墩港、苏申内港线等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开展航道工程BIM方案、仿真、交付领域的BlM正向设计,挖掘BIM正向应用和施工仿真价值。推进BlM技术与预制装配、3D打印、物联网、仿真分析、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新型技术融合应用。在重要航段、重要枢纽试点开展数字李生
13、建设。11 .推动航道数字养护场景建设。基于电子航道图实现航道设施量、航道检测、疏浚监管的动态展示和数字化管理,支撑航道养护整体态势分析及趋势预判。推进航道数字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围绕航道设施数据上报、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完成航道设施量管理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围绕航道疏浚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等关键环节,完成疏浚工程监管模块的开发和应用。12 .推动航道数字监管场景建设。拓展智慧航道执法应用,推进水上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实现动态监管、违章查处、区域警戒、事故调查和历史回溯。推进水上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开发船舶流量监测、船舶污染排放监测、航道视频监测汇聚等模块,实现航道状况实时观察、船舶污染实时监测
14、、船舶流量实时分析、航道通航环境预警等功能。开发涉航建筑物事中事后监管模块,动态核查项目施工状态。13 .推动航道数字调度场景建设。推进全市通航枢纽联合调度指挥系统建设,聚焦船舶过闸效率和安全,推进船闸设施智能化升级,实现智能诱导、智能核验、智能排档。推进水上服务区智能化建设,并将水上服务区以及码头、锚地等设施逐步纳入联合调度系统。完善内河水上搜救信息化系统功能,推动全市形成集海上、内河搜救指挥功能于一体的水上搜救指挥系统。提升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调度服务中心的智能化水平。14 .推动船岸协同服务场景建设。深挖“一站式”通航服务需求,推进智慧航道一站式港航服务平台建设。以大芦线、苏州河为重点,研
15、究建设船岸信息协同系统,实现船舶和岸边设施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开展电子航道图服务、船舶过闸申报、水上服务区申报、航道动态查询和预警信息推送等功能建设,实现船舶“在线规划、手机导航”。15 .推动船舶信用管理场景建设。深挖数字监管场景、数字调度场景和协同服务场景各类数据,结合船舶信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本市船舶信用管理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完成黄浦江核心段、大芦线、苏州河的船舶信用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利用智能感知设施对船舶行为的监测记录,通过“智能评分+人工核查”,评估船舶的行为表现并形成信用评级。专栏4:智慧航道特色示范工程1 .黄浦江核心段(杨浦大桥-徐浦大桥)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围绕数字养护、数
16、字监管、数字调度、协同服务等方面,重点推进数字李生航道和航道智能决策模型建设,以及绿色航运示范区配套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完成黄浦江核心段(杨浦大桥-徐浦大桥)智慧航道示范工程。2 .大芦线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围绕数字建造、数字养护、数字监管、数字调度、协同服务和信用管理,重点推进智慧船闸、智慧服务区建设,完成大芦线智慧航道示范工程。3 .苏州河旅游航道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围绕数字调度、协同服务等方面,重点推进电子航道图虚拟航标和电子围栏技术应用,以及绿色航运示范区配套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完成苏州河旅游航道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八)推进智慧航道绿色能源系统速设16 .推动岸电、光伏设施改造。完成本市低
17、压小容量岸电标准化建设和本市营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善岸电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推动智慧航道外场设施能源转型,开展大芦线视频监控设施“光伏+储能”改造,逐步推进外场设施能耗智能监测、能源智能管理。17 .推进客货船舶能源结构转型。结合绿色航运示范区的配套政策和智慧化监管,加快内河船舶绿色发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旧运输船舶。内河新增公务艇原则上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有条件的区实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务艇全覆盖;新增客渡船、旅游船运力原则上实施电能替代,并鼓励既有船舶更新为新能源船舶。全面落实新能源船舶优先过闸、优先靠离泊等政策。(九)加强智慧航道网络安全建设18 .加强网络安全
18、建设。依托市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提升港航监管平台综合防御能力,保障互联网应用、门户网站、重要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中心的安全运行。重点完成数据容灾、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认证,推进密码服务建设。四、工作机制(一)加强组织保障。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形成以航道运行管理部门总牵头,规划、建设、科技、安全、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统筹推进的智慧航道建设工作架构。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横向协作,建立项目进展动态评估机制。(二)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并完善智慧航道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机制,保障智慧航道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抓住航运“新基建”建设契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智慧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智慧航道建设一阶段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上海市 智慧 航道 建设 一阶 行动计划 2023 202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