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平台向管理服务平台转变,努力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探索创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工作评价机制,制定风险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健全联动工作体系。探索创建全省城管培训学院,严格落实江西省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管理规定,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开展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扎实开
2、展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推进城镇建筑物档案数字化,构建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加快建立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城市综合和专项规模化应用,强化城市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推动供排水、燃气等市政设施智能更新升级。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智能管理水平。二、加快健全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长效机制1、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定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价格合理、供求平衡、保障多
3、元、风险可控、预期平稳的健康发展态势。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差异及不同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差异,着力提高全装修成品住宅在新建住房的比例,适应人民对美好居住生活的需要,推动房地产开发建设转型升级;强化建设销售全过程监管,严格把控全装修建设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严格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城市对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住房供求关系等情况,明确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及时研究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针对性、差异化调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
4、平稳健康发展。3、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整治充分发挥省房地产市场会商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自然资源、发改、公安、金融、税收、市场监管、宣传等部门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法采取警示约谈、信用扣分、公开通报、停业整顿、行政处罚、列入失信名单、吊销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等措施进行处置,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4、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逐步建立住房租赁信息服务和监管系统平台,推行租赁合同网上签约,逐步实现房源登
5、记、信息发布、租赁交易、网上签约、登记备案等全过程网上办理。大力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申报。继续指导南昌市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5、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落实一城一策工作要求,发挥房地产市场会商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库存较大的城市,扩大货币化安置比例。对商品房销售量和价格波动较大的设区市进行预警提示。推进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建立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引导机制,积极释放正面信号,引导市场健康发展。6、持续优化住房公积金综合效能(1)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机制加强全国
6、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应用,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支持租赁住房发展试点。扩大缴存覆盖,加强目标管理,规范政策备案,强化风险防控。全省住房公积金总体个贷率控制在85%左右,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探索推进南昌大都市圈公积金一体化政策,做大做强做优南昌大都市圈。三、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建设美丽宜居乡镇以全省乡镇(不含城关镇)为对象,兼顾周边村庄,将农林垦殖场、不在城区的工矿区纳入乡镇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实施以一深化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乡镇镇区功能与
7、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1)深化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垃圾污水、卫生乡镇创建、水体清洁、道乱占、车乱开、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乱搭乱建、违法建筑、线乱拉、沿街立面等9大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实现乡镇镇区面貌干净整齐有序,提升镇区人居环境。(2)完善乡镇功能设施加快完善镇区道路交通、便民服务、医教文体、养老服务、旅游服务、农村生产服务、绿化照明、防灾减灾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打造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夯实镇区承载能力。(3)提升乡镇品质引导各地注重保护和延续乡镇的自然景观,挖掘和传承乡镇的文化基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景观,提高小城镇可阅读性和可识别性。注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在
8、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原则上每个县2025年至少建成2个以上示范类乡镇;全域旅游县辖区内原则上所有乡镇均按提升类以上标准建设,示范类乡镇比例不低于30%;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应创建示范类。基础类的乡镇以完成一深化为主要目标,补齐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功能设施;提升类、示范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功能设施,全面提高镇区建设水平,做好乡镇风貌管控和引导,探索创新管理镇区的工作机制;示范类要打造一流镇区设施和景观,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风貌,提升镇区综合管理水平。到2023年,全省所有乡镇脏、乱、差的现象基本解决,干净整洁有序,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乡容镇貌大为改
9、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全省1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到2025年,全省3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2、有效提升农房建设质量(1)建立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户、易返贫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其他脱贫户和国家政策明确的保障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持续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资金后续支持。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依法依规有序
10、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农村房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逐步推行农村房屋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的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抗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房摸排和抗震改造。(2)加强单体农房设计与整体村庄风貌协调探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推动构建乡村风貌引导机制。引导以村落为单位开展风貌设计,加强单体农房设计与整体村庄风貌协调。总结提炼本地传统风貌建筑元素,引导农房单体设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形成不同地域赣派民居新范式,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在农房建设中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3)开展农村建
11、筑工匠技能培训和服务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档案登记制度,组织农村建筑工匠轮训,引导建房户选择经培训合格、无不良从业记录的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农房施工。培育一批农村建筑工匠,成为当地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士专家、农房建设安全协管员、培训师资力量等,提高农房建设质量。3、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1)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体系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开展省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工作,争取新增一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列入国家保护名录,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市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工作。加快推进传统建筑调查登记建档工作,推进挂牌保护工作,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档
12、案编制,不断提升保护规划编制水平。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重点查处村庄核心保护区的违法建设行为,健全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警示退出机制。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切实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2)探索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探索破解传统村落用地指标不足、一户一宅宅基地制度等难题,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孵化库,吸引有一定实力和一定经验的社会企业主导、参与村落保护发展。积极争取银行、基金等金融业提供信贷支持或设立项目孵化基金,探索开辟传统村落内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转化路
13、径,着力挖掘培育新增一批古色、绿色、红色、秀色兼具、发展态势良好的传统村落,提升赣鄱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3)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落实江西省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要求,推动形成三核-九片-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持续指导抚州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工作,总结示范经验,建设一批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示范项目,推动上饶、吉安、赣州等地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省级试点。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作,总结推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经验。(4)推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数字化采集工
14、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设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与管理系统,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数字化平台,借助传统媒介和短视频、VR等新媒体向社会宣传传统村落魅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积极培育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开展金溪县、婺源县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重点区域传统建筑工匠队伍的摸底普查,建立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台账。鼓励引导大专院校、设计施工单位、传统建筑工匠加强合作、共同参与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发掘本地传统建筑工匠,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重点区域培育建立一
15、定规模、人员稳定、品牌初显的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做好传统建筑建造技艺的记录和整理,总结提炼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改良提升,并在现代建筑中活化应用。4、纵深推进污水垃圾治理(1)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五河流域沿岸建制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未建设施的建制镇制定计划、有序推进。推动制定建制镇生活污水相关技术文件,实施设施(管网)补短板行动。抓好建成设施的运行管理,探索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运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生活污水处理信息化、台账化管理,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16、智慧管控平台,创新城乡污水一体化管理体系。(2)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推动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持续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县级统一监管、乡镇属地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治理工作。建立有关部门、乡镇、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代表共同参加的督查考核制度。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提升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评估,统筹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收运处置方案,推动农户源头分类投放减量和有机垃圾就地就近堆肥,实现分
17、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或村庄为单元,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村废弃物品回收站点和有机垃圾讴肥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5、持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在自然村因地制宜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发动社区居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居社区美好环境。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社区空间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
18、、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四、持续完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1、继续做好公租房保障与管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继续为中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补好位的同时,着力统筹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住房保障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在轮候期内予以保障;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重点保障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员工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加快实施公租房租赁补贴完善公租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加大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力度,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房
19、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纳入公租房租赁补贴范围,结合市场租金水平和财力水平,并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分档确定补贴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保障对象租赁到适宜的住房。住房保障对象在实物配租轮候期内应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多渠道筹集房源结合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住房保障供需平衡等情况,明确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筹集方式和数量。有新增公租房实物需求的,应遵循布局合理、设计科学、质量可靠、配套完善的原则,借鉴先进试点地区的探索经验,通过新建、改建、配建、购买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及物业
20、设施、设备、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防等的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实现对业主信息、保修、收费、综合服务等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严格公租房违规行为执法,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承租家庭守法守约意识,促进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4、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以需求为导向,主要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适当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新供应建设用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科学布局保障性
21、租赁住房用地,主要安排在城市建成区、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引导产城人融合、人房地联动。坚持小户型、低租金,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最高不超过90平方米,70平方米(不含)至90平方米的户型面积不超过保障性租赁住房总规模的15%o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或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以及确有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的城市(含县城)作为确定的发展城市。鼓励其他城市(含县城)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
22、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至十四五末,全省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19.82万套(间)以上,其中南昌、赣州两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5、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严格把握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摸清本地现存有待棚户区改造的规模情况,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定分年度计划,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实施征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棚户区改造规划管控,严格落实配套设施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6、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并单独列出;统筹各项资金用于公租房房源筹集、租赁补
23、贴发放。各级财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资金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或引导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7、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实施机制,编制完成江西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专项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2025年前,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总体任务: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43个,涉及总户数约160.87万户,估算总投资约498.
24、59亿元。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4525个,占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72.48%,2001-2005年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1718个,占比为27.52%o其中基础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4598个,完善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1105个,提升类改造内容为主的小区540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6243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160.87万户城镇居民。全省城镇老旧小区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整洁、文明安全、管理有序、邻里和谐的居住社区的目标,居住在城镇老旧小区的居民迎来新生活。全省的城镇老旧小区道路由洼到平,管线由乱到齐,环境由差到美,
25、绿化由缺到全,配套设施由粗到精,基本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五、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大力推进省部合作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
26、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1、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全过程,认识尊重顺应城乡发展规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方式。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住建系统发展活力,赢得长远发展优势和战略主动权。2、协调发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全省城乡建设事业各个方面,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行业联动发展,实现城乡建设事业共赢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补齐城乡设施短板,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3、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生态文明
27、,尊重自然格局,提高行业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引导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4、开放发展,助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挖掘区域合作潜力,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积极引导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培育开放型城乡建设新优势。5、共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市体检为抓手,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民生工程,让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
28、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主要目标1、聚焦两大产业稳增长发挥同时毗邻长珠闽的独特优势,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统领,深入推进房地产建筑产业链链长制,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力打造全国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引领区。(1)全力保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严格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新建商品住房均价年度增长比例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城镇居民人
29、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基本匹配;基本建成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城镇基本住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城镇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基本全覆盖;新建住宅小区入住率达到条件的,交付满5年的业委会基本覆盖。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新建城镇住房建设总套数264.42万套,总建筑面积30028万平方米。新建商品住房216万套,建筑面积2700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为3000亿元,提取额1800亿元,发放个人贷款额为1600亿元,到十四五末,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达到6300亿元;提取总额达到3
30、600亿元,个人贷款总额达到3800亿元,住房公积金个贷率保持在85%左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实现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业务办理率达95%以上。(2)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以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大力推行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做优做强建筑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江西建造品牌。到2025年,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到L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装配式建筑新开
31、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3、实施两大行动提品质全面推进省部合作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以全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全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省部共建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精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紧扣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全覆盖,建立
32、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查找城市病根源,科学精准提出治疗方案。加强城市体检成果转化,精准生成城市更新政策和项目,对城市病成因发展、城市更新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城市建设项目推进等动态监测和高效评估。到2025年,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进一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22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5%;各设区市中心城区、赣江新区直管区以及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有条件的县(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3、达到14.8平方米。(2)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建立以县域为单位、以乡镇为载体、统筹城乡建设的工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深化综合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乡镇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推动小城镇功能与品质提升,构建宜居宜业、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探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建立农村房屋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制度,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有效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持续巩固拓展安居脱贫成效。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完善传统村
34、落保护名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数字化管理,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数字化平台,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营造技艺的活化、打造。持续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到2025年,全省3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初步建立新时代乡村建设管理机制。4、狠抓两大实事惠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助力打造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区。(1)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
35、障体系,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到2025年,努力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比例显著提高,计划全省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9.82万套。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城镇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科学确定改造计划,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新建(筹集)开工任务。到2025年,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38.95万套。(2)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当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建立健全组织实施保障机制、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完善项目
36、审批、土地等配套保障政策。以适应居民不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实施基础类改造,突出补齐功能性设施短板,推动城市更新,创建一批完整社区、绿色社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整洁、安全健康、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居住社区的目标,基本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到2025年,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省力争完成6243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160.87万户城镇居民。5、做优两大服务添活力(1)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平台
37、向管理服务平台转变,努力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探索创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工作评价机制,制定风险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健全联动工作体系。探索创建全省城管培训学院,严格落实江西省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管理规定,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开展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扎实开展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推进城镇建筑物档案数字化,构建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加快建立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城市综合和专项规模化应用,强化城市信息资源动态
38、更新和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推动供排水、燃气等市政设施智能更新升级。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智能管理水平。(2)不断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赣服通住建专区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改革方案,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深化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施工过程结算制度,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强化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
39、管理,严查建设工程消防领域违法行为,提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区域评估,精简规范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优化市政公用服务程序。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细化项目分类和改革措施。加强审批行为管理,杜绝体外循环审批。健全推进改革工作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政企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保障作用。六、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五河流域沿岸建制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未建设施的建制镇制定计划、有序推进。推动制定建制镇生活污水相关技术文件,实施设施(管网)补短板行动。抓好建成设施的运行管理,探索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运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生活污水处理信息化、台账化管理,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智慧管控平台,创新城乡污水一体化管理体系。参考资料: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