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大单元识字教学”:为何与何为——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识字单元的二次开发.docx
《教师论文:“大单元识字教学”:为何与何为——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识字单元的二次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大单元识字教学”:为何与何为——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识字单元的二次开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论文:“大单元识字教学”:为何与何为一一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识字单元的二次开发统编教材在一、二年级共集中安排了六个独立的识字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感受汉字文化,这也反映了统编教材识字教学关注文化、关注识字思维的趋势与方向。那么,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让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汉字文化,进而转化为一种识字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为此,我们二次开发教材,提出“大单元识字教学二一、为何要“大单元识字”汉字具有直观达意,逻辑性强的特点,且数量大,字形各异,字与字之间在构形上存在相互关联。数以万计的汉字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字素拼合而成,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根可循的,这就是汉字的构形规律。如果把教材的六个识字
2、单元和汉字构形规律联系起来,会发现各识字单元蕴含的关键知识: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一)重在认识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字单元(二)重在认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一)重在学会“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的综合运用,识字单元(二)重在了解形声字偏旁部件的意义联系;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重在学习汉字从字到词到句的内在意义联系;二年级下册的识字单元重在了解识字的综合实践运用。这些关键知识指向的是可迁移的识字关键能力,而且它们相互关联,并不孤立。纵向上看,六个单元的关键知识与汉字构形文化一脉相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关键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与先前知识、后续知识、与之类似的知识之间的系
3、统关系。横向上看,可以发现单元学习之间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每一个关键知识在单元中都按三个层级逐步进阶。以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二)“学习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为例,它可以分三个层级:1.理解会意字的特点(画大小多少小书包);2.探究会意字的几种造字方式(日月明);3.运用会意字的特点识字(升国旗)。理解(知道是什么),探究(明白怎么做),运用(学会自己做),这是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对教材中六个单元内容的逻辑有了深入的把握。“大单元识字教学”,就是从更中观的“大单元”范畴,二次开发教材识字单元,让学生掌握这些前移后拓的结构化知识,学以致用,并从中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有用、有意义。二、“大
4、单元识字”何为那么,怎样发掘教材单元几篇课文之间的关联点,从而将零散的认知聚合成统整的主题,形成新的“大单元”逻辑结构呢?怎么设置“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统整的项目任务,引领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经历知识发生过程,并学以致用?怎么策划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指向“大单元专题”,确保整个学习过程连贯、有目的?这就是我们要二次开发的重点。(一)怎样统整“大单元”主题前面分析提炼了各个“识字单元”的关键知识,如果与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单元组织照应,这就是“语文要素”线索。“大单元识字”还需要我们高屋建飙地俯瞰整个单元体系,通过串联主题,将单元内的一篇篇课文或层层递进,或相互勾
5、连,形成“人文主题”线索。由于统编教材的“识字单元”同时承载着写字指导的任务,而写字的编排又是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因此,“大单元识字教学”宜按照统编教材的教学进度进行。统整“大单元”主题,可以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L找递承关系就是由简到繁,连续递增。比如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一),短短五课,就折射出了传统文化的整体情境:天地人是周易中的“三才”理念,“三才者,天地人”是古人心中世界的基础;金木水火土中涉及的“五行”学说,是古人理解世界的另一种维度。因此“三才五行”概括了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后三篇识字课文则是这一主题在不同侧面的具体展现:口耳目传递了古人对人体自身的思考;日月水火则囊括了自
6、然万物;对韵歌中蕴含着古人对世间万物间互相联系的自然哲思。“三才五行”,万物轮转,由面及点,层层递承。顺着这条脉络,我们就可以用“你知道汉字里的世界吗?”为主题,来进行“三才一五行一人体一万象一对韵”,多角度来展现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2 .找共性联系即找到学习内容之间的共同特质,呈现它们之间类同性的规律,达成整合延伸之效。以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二)为例,细细研读会发现,这五篇识字课文含着跨学科、全方位识字的匠心。用“语文学习在哪里?”为主题,将五篇识字课文分别与美术、数学、整理、语文、音乐等课程相联系展开学习:“中国画里的诗”画,诗画结合,侧重艺术赏析;“数学中的儿歌”一-大小多少用数学的“比
7、多少”,学习判断;“整理时的童谣”一一小书包,提倡学生学会自主整理文具与书包,这与我校的校本课程整理课的理念不谋而合;“变出来的汉字”一一日月明则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曲调间的歌词”一一升国旗,将音乐学科中关于国旗的歌曲和升旗场面融合,在学汉字的同时,更学做人。在整个“大单元识字”过程中,边学习边建立“汉字银行”,不同学科、生活,处处可识字,把不同渠道积累的汉字储蓄到“汉字总行”中,然后理一理,按象形字、会意字、其他的类型,分出几个“汉字分行二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积累、分类这就是识字方法,也是识字意识。3 找知识发散中心找寻知识发散中心,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一个始发站,从始发站
8、起步,我们可以到达不同的地点,这样纲举目张,让学生更系统地、直观地看到知识的枝脉。比如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一)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就是将不同的汉字特点和游戏相结合,能创造出丰富的汉字游戏,以此为主题辐射整个单元:春夏秋冬依托汉字纸牌游戏,单字牌、双字牌、任意牌,从字到词到词串,层层推进;姓氏歌以拼字游戏来设计,把学习变成拼字游戏大闯关,介绍姓氏,识记合体字;小青蛙借助学生十分熟悉的玩具风车,结合风车的风叶围绕中心转的特点,融合对“青”字族等字族文的学习,并制作风车,玩转风车;猜字谜本身就是游戏,先从课文两则字谜中学习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再迁移运
9、用,继续猜字谜巩固识字,然后利用本课中的生字巧编字谜,补充拓展了猜字谜的其他方法。就这样,学生边玩游戏,边学识字方法,在亲身体验中,逐步了解怎样根据汉字的不同特点设计汉字游戏,这样既融合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又使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4 .找总分关系就是挖掘单元内容本身之间的总分关联,以达到连线串珠、化零为整的效果。以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二)为例,人之初节选自三字经,讲述了从小学习的重要性。顺着三字经,链接“古今为学”会发现,“人不学,不知义”“蚕吐丝,蜂酿蜜”“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这些句子与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相互照应,诠释着古往今来对“全面发展”的共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论文 单元 识字 教学 为何 统编 教材 年级 二次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8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