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docx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必然要求和有效举措,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校家社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采用何种方式实现校家社之间的有效协同,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方式,通过将社区服务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支持学生学习、公民参与和学校一社区合作,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结果,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并帮助学校、家庭和社区建立可持续且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它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借鉴。一、困境审视:我国校家社协同
2、育人实践的现实问题校家社协同育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协同育人的共识模糊在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点在促进青少年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发展上日益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和力量,这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使其无形中降格为学校的辅助者和附和者。同时,学校基于专业性容易放大自身的主导力量,无视家庭和社会的主体作用。这导致校家社三方对于自身在协同育人中同为主体、共担责任的认知出现偏差。校家社由于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沟通与协商,致使协同育人未能在协同理念与目标、协同责任与原则等方面形成基本的共识。这导致或是学校一方负压前行,或是三方按照各自的
3、教育观念行动,协同育人往往陷入重宣传、轻落实的困境中。各方育人主体性欠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是一种介于行政组织和自组织之间的新型组织,各行动主体平等且独立,不存在控制和服从的要求,主体间的协同主要源于自觉、自愿和自发,即各方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然而,实践中三方的主体性都有所欠缺。首先,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功利心态使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多带有任务性,其主导作用缺乏内在动力,方式也相对被动。其次,协同育人的实施多从学校立场出发,较少关注家长和社区的现实需求,如学校倾向于开展便于组织和管理的集体性活动,但家长对这类活动的认可度并不高;有研究表明“在工作中脱不开身”和“学校活动时间不方便”是阻碍家长参与
4、学校活动的两个最主要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长的主动性。同样,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社区的利用价值被考虑得较多,其发展利益被忽视,社区很难从中发现教育活动与社区发展之间的有益联系,这影响了其参与的动力和意愿。主体性不足导致协同育人陷入形式合作的困境。协同育人机制松散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质上是为各类教育形式间的互动交往建立一种常态运行机制,从而保证良性合作,实现最佳育人效果。这需要一个能有效推动主体间密切且稳定合作的机制,但是,目前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机制较为松散。主要表现为,协同育人缺乏一个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涉及人员构成、权利与职责、联络机制、合作程序、资源建设等,因而通常校家社较少会对
5、合作目标和方案、活动组织和评价反馈等进行共同商议,以实现协同育人活动的有效设计,这导致三方合作的随意性或偶发性较强,如家校联系较多是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的“救急式”活动。这种因需、应急的零星、松散合作使得协同育人很难形成时间上的延续、内容上的循序深化和效果上的强化。缺乏调控协同育人的必要组织机构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指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最高层次是正式组织协同,即校家社三方在专门组织中协同共生。自2012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多数中小学设立家长委员会作为校家社合作的机构。家委会实质上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学校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沟
6、通学校与家庭等职责,但在现实中,家委会的作用多在于协助教师完成一些繁杂的班级事务工作。在校外,协同育人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妇联负责。前者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育人工作,后者负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都不是协同育人的专门机构。社会教育机构也存在管理机制紊乱的现象,各地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分属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等不同组织,管理分散和错位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校家社共育缺乏规范的组织机构,负责协同育人工作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也存在职能碎片化的现象,导致教育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二、关系构建:服务学习中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学习肇始于19世纪末的“社区改善教育”,后发展
7、为“社区服务”,最终演变为“服务学习:其基本意图是期望青少年和社区成员从共同活动中了解彼此的利益与行动如何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使用公民知识的能力,以改善共享的物理和社会空间。随着服务学习的不断推进,其积极影响日益显现: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社区伙伴关系逐渐形成,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家长对其认可度逐渐提高并参与其中。于是,服务学习在成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成为构建校家社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以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参与热情服务学习旨在培养合格公民,为此它非常重视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仅靠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伙伴关系是“具有共同利益、责
8、任、权力的各方之间的密切合作力而如何实现这种密切合作是关键。服务学习认为不能将社区仅仅作为服务的场域,而应将其作为合作主体,为此,要将满足社区的真实需求作为出发点,即“参与者为了自己和彼此的利益而寻求改进,致力于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直面并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满足社区需求,才能调动社区的参与动力,激发参与热情。基于此,服务学习强调师生要经过研讨确定需要解决的社区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与社区建立联系。例如,路易斯安那州某小学的学生调查发现,在飓风破坏了社区之后,居民的社区自豪感持续低迷,因此学生决定开展一项社区美化计划。主题确定后,学生联系社区相关合作伙伴,各方积极响应,制定了活动目标:恢复社
9、区士气,重建美好家园。社区真实需求是服务学习的关键要素,是服务学习在学校、学生、社区等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重要纽带。以互惠为宗旨激发伙伴责任由于在传统的服务活动中,不少社区抱怨被当作“需求的口袋、学习的实验室或专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于是,服务学习提出了互惠原则,主张“服务学习必须建立在一个真实、民主、互惠的伙伴关系网络上”,社区、家长可以表达明确的自我利益需求,以及在任何时间段内维护他们的利益,以实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给予与接受之间的交换”,即实现各方利益共赢。为实现互惠,学校和教师通常要做很多工作,如主动了解他们希望与之合作的对象及其需求,组织合作者经常利用定期会议、列表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家社 协同 育人 现实 困境 优化 路径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8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