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58-2008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docx
《JGJ158-2008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158-2008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Olstorageair-conditioningsystemJGJ158-2008J812-200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12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4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58-2008,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3.12、3.3.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8月5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e)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充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设计;4施工安装;5调试、检测及验收;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3、;邮政编码100OI3)本规程参编单位:际高建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美国巴尔的摩空气盘管有限公司(BAC)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约克(无锡)空调冷冻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徐伟丛旭日邹瑜朱清宇陈风君孙宗宇徐宏庆宋孝春赵庆珠吴喜平杨光周敏马友才王业纲王智超袁东立宋宏坤徐飞施敏琪施雯目次1总则12术语23设计53.1 一般规定53.2 负荷计算63.3 冷源系统设计73.4 末端空调系统113.5 系统监测与控制124施工安装1
4、44.1一般规定1442设备安装144.3控制系统的安装155调试、检测及验收175.1 一般规定175.2 设备调试175.3 控制系统的调试175.4 系统调试和验收18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20本规程用词说明22附:条文说明231总则.o.为使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本规程不适用于共品盐蓄冷空调系统及季节性蓄冷空调系统。1.0.3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
5、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蓄冷空调系统coolstorageair-conditioningsystem将冷量以显热、潜热的形式蓄存在某种介质中,井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冷量的空调系统。2.0.2冰蓄冷系统icethermalstoragesystem通过制冰方式,以冰的相变潜热为主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2.0.3载冷剂ciant在蓄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蓄冷装置冷量的中间介质。2.0.4蓄冷介质clstoragemedium在蓄冷系统中,以显热、潜热形式储存制冷机所产生的冷量的介质。常用的蓄冷介质有水、冰等。2. 0.5蓄冷方式mannerofclstorage蓄存冷量的方式。包括
6、水蓄冷、盘管式蓄冰(内融冰、外融冰)、时装式(冰球、冰板式)蓄冰、冰片滑落式蓄冰、冰晶式蓄冰等。2.0.6蓄冷装置olstoragedevice由蓄冷设备及附属阀门、配管、传感器等相关附件组成的蓄存冷量的装置。2. 0.7水蓄冷系统chilled-waterstoragesystem利用水的显热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2.0.8盘管式蓄冰系统(内融冰、外融冰)ice-on-coilsystem(internalandexternalmelt)由浸没在充满水的蓄冰槽内的金属或塑料盘管作为蓄冷介质与载冷剂的换热面,通过载冷剂在盘管内的流动使盘管外表面结冰,以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因融冰方式不同分为外融冰
7、和内融冰。2.0.9封装式(冰球、冰板式)蓄冰系统encapsulatedicesystem将封装薪冷介质的蓄冷容器密集地放置在蓄冰装置中.由低温载冷剂流经蓄冰装置,使蓄冷容器内的蓄冷介质结冰来蓄存冷法的蓄冷系统C2.0.10冰片滑落式蓄冰系统iceharvestingsystem在制冷机的板式蒸发器表面上不断冻结薄冰片,然后滑落至蓄冰槽内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又称收冰式或片冰式蓄冰系统。2.0.11冰晶式蓄冰系统slurrysystem将低浓度栽冷剂冷却至。七以下.产生细小而均匀的冰品,与载冷剂形成冰浆状的物质蓄存在蓄冷槽内的蓄冷系统。2.0.12蓄冷一释冷周期periodofchargean
8、ddischarge蓄冷空调系统经一个薪冷一释冷循环所运行的时间。2. 0.13全负荷箫冷fullcoolstorage蓄冷装置承担设计周期内平、峰段的全部空调负荷。2.0.14部分负荷蓄冷partialclstorage蓄冷装置只承担设计周期内平、峰段的部分空调负荷。2. 0.15双工况制冷机refrigeratingunitwithdualduty能在制冷工况和制冰工况下稳定运行,并均能达到较高能效比的制冷机。2. 0.16基载负荷baseload在蓄冷-释冷周期内冷负荷中较为恒定的部分。2.0.17基载制冷机refrigeratingunitforbaseload用于满足基载负荷需求而设
9、置的制冷机。2. 0.18蓄冷温度chargetemperature蓄冷工况时,载冷剂进入蓄冷装置中的温度。2.0.19释冷温度dischargetemperature释冷工况时,我冷剂流出荒冷装置的温度。2. 0.20蓄冷速率instantaneousstoragecapacity蓄冷工况时.蓄冷装置瞬时的单位时间蓄冷量的大小。2.0.21释冷速率instantaneousdischargecapacity释冷工况时,落冷装置瞬时的单位时间释冷量的大小。2.0.22低温送风ldairdistribution送风温度不高于IOt的空调送风方式。2.0.23运行模式operatingmode蓄冷
10、空调系统本身所能实现的各种运行工况。2.0.24控制策略controlstrategy根据控制指令和监控参数的变化.采用一定的控制逻辑和算法,设置制冷机、蓄冷装置、水泵、阀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某种控制目标的方法。3设计3.1 一般规定XLl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前应对建筑物的冷负荷、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特点,以及当地电力供应相关政策和分时电价情况进行调查。3.1.2以电力制冷的空调工程,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宜设置蓄冷空调系统:1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2空调冷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聿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的空调工程,3逐时负荷的峰谷悬殊,使用常规空调
11、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空调工程;4电力容录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匚程;5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6要求提供低温冷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7区域性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3.1.3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空调冷负荷计算;2确定蓄冷方式和蓄冷介质;3确定系统流程、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4计算制冷设备、蓄冷装置的容量;5确定其他辅助设备的形式和容最;6编制蓄冷一释冷负荷逐时分配表;7计算蓄冷一释冷周期内的移峰电量、减少的电力负荷以及总能效比。3.14应根据蓄冷一释冷周期内冷负荷曲线、电网峰谷时段及电价、建筑物能够提供的设置蓄冷设备的空间等
12、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采用全负荷蓄冷或部分负荷蓄冷。3.1.5根据工程需要经技术经济比较后,蓄冷装置可采用下列类型:1水蓄冷装置;2盘管式蓄冰(内融冰、外融冰)装置;3封装式蓄冰装置;4冰片滑落式蓄冰装置;5冰晶式蓄冰装置。1.1.6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宜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和能耗分析C1.1.7 对于改、扩建的蓄冷空调系统,应根据设备重量对放置部位的结构进行校核。3.2 负荷计算321应对蓄冷空调系统一个蓄冷-耶冷周期的冷负荷进行逐时计算。蓄冷一释冷周期应根据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特点、电网峰谷时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2.1 负荷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谢节设计规范GB50
13、019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供蓄冷一驿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3.2.2 蓄冷一释冷周期内逐时负荷中,应计入水泵的发热量以及蓄冷槽和冷水管路的得热量。当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时,应根据室内外参数计算是否产生附加的潜热冷负荷。3.2.3 间歇运行的蓄冷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时,应计算初始降温冷负荷。3.2.4 对于改建、扩建工程,蓄冷空调负荷宜采用实测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出。3.2.5 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冷负荷系数法或平均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3.3 冷源系统设计3.3.1 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经济技术分析和冷负荷曲线,确定蓄冷一释冷周期内系统的逐时运行模式,以及对应的制冷机和蓄冷装置的状态
14、。3.3.2 全部负荷蓄冷时的总蓄冷*应按在设计工况下平、峰段的逐时空调冷负荷的桎加值确定。3.3.3 部分负荷蓄冷时的总蓄冷量.应根据工程的冷负荷曲线、电力峰谷时段划分、用电初装费、设备初投资费及其回收周期和设备占地面积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确定。3.3.4 蓄冷时段仍需供冷时,宜设置宜接向空调系统供冷的基载制冷机;蓄冷时段所需冷量较少时,也可不设基载制冷机,由蓄冷系统同时蓄冷和供冷。3.3.5 制冷机、蓄冷装置的容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制冷机、蓄冷装置的容量应保证在设计蓄冷时段内完成全部预定蓄冷St的储存;2蓄冰空调系统的制冷机应能适应制冷和制冰两种工况.其制冷量应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性能
15、资料,对不同工况分别计算;3基载制冷机容Itt应保证蓄冷时段空调系统需要的供冷量。3.3.6冷源系统设计时,制冷机应根据蓄冷方式和蓄冷温度合理选择。对于双工况制冷机,应按制冰工况的制冷量选型同时应满足按制冷工况运行时的要求。3.3.7 当地电力部门有其他限电政策时,所选蓄冷装置的最大小时释冷依应满足限电时段的最大小时冷负荷的要求。3.3.8 冷源系统设计时,应对不同运行模式下蓄冷装置与制冷机的进、出介质温度进行校核。蓄冷时,应保证在蓄冷时段内储存充足的冷Sb释冷时,应保证能取出足够的冷量.且释冷速率应能满足蓄冷空调系统的用冷需求。3.3.9 制冷机的逐时制冷量宜根据白天和夜间的室外温、湿度.选
16、用不同的冷凝器入口温度进行计算。3.3.10 冷空调系统的蓄冷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蓄冷周期和负荷曲线、蓄冷系统规模、蓄冷装置的蓄冷和释冷特性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蓄冷装置的蓄冷和释冷特性应满足蓄冷空调系统的需求。3.3.11 蓄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中具有可利用的消防水池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兼做蓄冷水池;2蓄冷混凝土水池不宜小于100n?,3确定蓄冷混凝土水池深度时,应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掺混热损失,在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加深,4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7C,蓄冷容积不宜大于0.048m3kWh;5水蓄冷蓄水温度在47C时,宜采用常规制冷机组;6蓄冷水槽宜采用温度分层法,也可采
17、用多水槽法、隔膜法或迷宫与折流法;7采用分层法的蓄冷水槽,应合理设计水流分配器,使供回水于蓄冷和释冷循环中在槽内形成重力流,并保持一个合理稳定的斜温层;8蓄冷时,蓄冷水槽的进水温度应保持恒定;9水路设计时,应采用防止系统中水倒灌的措施:10蓄冷水槽宜远离振动设备,当与振源较近时,应对振源采取相应的减、隔振措施63.3.12 水蓄冷系统的蓄冷、蓄热共用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3.3.13 盘管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各蓄冰单元内的冰层厚质或蓄冰盘进行监控;2外融冰蓄冰槽应采用合理的蓄冷温度和控制措施,防止管簇间形成冰桥;对内罐冰蓄冰槽,应防止膨胀容积部分形成冰帽;3当设置空气泵时,应
18、设置除油过滤器.以避免压缩空气中的油液进入冰槽;空气泵的发热量应计人蓄冰槽的冷Qt损失;并应对钢制蓄冰槽和钢制盘管采取必要的防腐保护措施;4外融冰蓄冰槽的数量大尸2个时,水侧宜采用并联连接。3.3.14 封装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闭式蓄冰装置膨胀水箱应能容纳冰水相变及载冷剂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枳膨胀量;当采用开式蓄冰装置时.应采取防止载冷剂溢流的措施;2封装冰容器配置应保证其膨胀和收缩不产生短路循环;3当配置矩形封装冰容器时,宜在槽内中间高度加装折流板。加装折流板的蓄冰槽,其进出口压差不应过大;4当配置球形封装冰容器时,可采用冰球隔网保护措施;其蓄冰槽的进出口应设集管或分配器;5蓄
19、冷槽宜采用外保温,6出水温度控制宜采用旁通法,应设置三通阀门或联动的两通阀门进行控制。3.3.15 冰片滑落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合理设置制冰与脱冰循环周期;2蓄冰槽宜采用外保温;3应采取措施减少蓄冰槽内空穴的形成;4出水集管宜在槽底贴外壁设置,当其立管位于槽体内部时,应采取防止冰片划伤管道的遮护措施;5冷却塔应满足蒸发温度较高时制冷机的排热量。3.3.16 蓄冷装置保冷层的表面温度不应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保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及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8175的规定。3.3.17 现场制作
20、开式蓄冷槽时,材料可采用钢板、混凝土或玻璃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蓄冷槽必须满足系统承压要求,埋地蓄冷槽还应能承受土壤等荷载;2蓄冷槽应严密、无渗漏;3蓄冷槽及内部部件应做耐腐蚀处理;4蓄冷槽应进行槽体结构和保温结构的设计。3.3.18 当开式系统的最高点高于蓄冷槽水位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水泵停止时管路中发生倒空。3.3.19 空调水系统规模较小、工作压力较低时.可采用载冷剂作为冷媒直接进入空调系统供冷;否则宜采用间接连接的蓄冷空调系统。3.3.20 采用间接连接的冰蓄冷系统中,换热器二次水侧应采取以下防冻保护措施:I载冷剂侧应设置关断阀和旁通阀;2当载冷剂侧温度低于2C时,应开启二次侧水泵。
21、3.3.21 冰蓄冷系统设计中,应明确所使用的载冷剂种类及浓度。载冷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载冷剂的凝固点应低于制冷机制冰时的蒸发温度,沸点应高于系统最高温度;2载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稳定;3载冷剂应比热大、密度小、黏度低、导热好,4载冷剂应无公害;5载冷剂中应添加防腐剂和防泡沫剂。3.3.22当采用乙烯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冰蓄冷系统的载冷剂时.应选用专门配方的工业级缓蚀性乙烯乙二静水溶液,其配比浓度应根据蓄冰系统工作温度范围确定。3.3.23 载冷剂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应根据选用的载冷剂物理特性进行;双工况制冷机的制冷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量应根据选用的载冷剂的传热特性进行修正。3.3.24 载冷剂管
22、路系统应设置存液箱、补液泵、膨胀箱等设备。膨胀箱宜采用闭式,溢流管应与溶液收集箱连接。3.3. 25乙烯乙二醇的载冷剂管路系统不应选用内壁镀锌的管材及配件。3.3.26载冷剂管路循环泵宜采用机械密封型。X3.27载冷剂系统设计时,应使循环泵的性能参数与不同工况对应的需求相适应。3.3.28应根据运行模式、控制策略合理设计系统配置和流程.蓄冷空调系统的基本流程应包括:1蓄冷装置与制冷机并联布置;2蓄冷装置与制冷机串联布置,制冷机位于上游;3蓄冷装置与制冷机申联布置.制冷机位于下游。3.X29多台蓄冰装置并联时,宜采用同程式配管;,当采用异程式配管时,每个蓄冰槽进液管宜设平衡阀。3.4 末端空调系
23、统3.4.1 蓄冷空调系统宜使用大温差供水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3.4.2 2蓄冷空调系统的末端表冷器出风F球温度与冷媒进口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宜小于3七,出风温度宜采用4101。3.4.3 采用大温差低温供水的风机盘管机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机组GB/T19232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低温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3.4.4 低温送风空周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低温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3.4.5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的保冷构造应有可靠的隔汽措施,送风管道的法兰、阀门及其他连接附件也应采取保冷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暧通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GJ158-2008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158 2008 空调 工程技术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8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