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读.docx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五十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等。本文将对该法的一些亮点内容进行解读。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诈骗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除具备传统诈骗的构成要件以外,必须是利
2、用电信网络为犯罪工具,与受害人是非接触性的,犯罪对象也是网络空间中的不特定对象。与传统的诈骗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手段的多样性、行为的隐蔽性、成本的廉价性、传播的广域性、犯罪的连续性、后果的难以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诈骗。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不仅是为了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而且为了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实现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第六条、第七条对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国家层面依次落实到具体机构层面:(1)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区域内
3、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开展综合治理;(3)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4)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本行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5)人民法院、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6)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7)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三个维度处罚,对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提供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行为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具体的规范要求,
4、以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全方位与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八条规定了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市场监管、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各单位为义务主体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此外,要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对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老年人、青少年群体要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突出保护个人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的背后往往是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上游犯罪及周边黑灰产业,为诈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信 网络 诈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