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重难点学生活动练 案教师活动【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 时间和主张;2、识记维新派创办 的报刊及宣传的维 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 内容和历史意义。【自主学习】知识点1康有为与 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时 间、背景、人物、意 义?2、维新变法思想传【基础过关】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 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 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 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签订D.清政府腐 朽统治2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 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 动维新变法的是(
2、B)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3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0A.中外纪闻湘学报8 .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D.天演论变法通议知识点2百日维新一、导入新课用光绪之死导入,让 学生带着疑惑学习二、新课讲授第一幕:公车上书 揭序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并展示康有为、梁 启超的照片。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主备人:郭瑞琴集备时间:2017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学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习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目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标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
3、容及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播的途径?当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知识点2百日维新3、百日维新背景、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变法的内容、结果、影响?【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 1894年(农
4、历甲午年)B. 1901年(农历辛丑年)C. 1898年(农历戊戌年)D. 1911年(农历辛亥年)5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6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文C.精简机构D.裁撤冗官7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为
5、走救国之路,A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8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能力提升】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他们的背景资料,得出他们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3 .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戊戌变法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