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受众辨识虚假新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ocx
《后真相时代受众辨识虚假新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真相时代受众辨识虚假新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后真相时代受凝识假新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在信息传播中,虚假信息、谣言始终存在,但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形态却随时代变化不断演进。在后真相时代,受众不再关注事实本身,反而更倾向于接受与自身情感和认知相趋近的信息,更关注情感宣泄本身,受众对真假新闻的认知愈加发杂,辨识也愈加困难。目前学术界对虚假新闻的研究已经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但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现有的一些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西方语境,围绕政治化的假新闻,并基于此探讨其产生、影响和治理。需要注意的是,虚假新闻现象是全球性的,不同国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中国的虚假新闻则更聚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严理误导公众对事实的认识,会导致群体极化和社会分
2、裂。受众对虚假新闻的辨识并不仅仅是受众个人的问题,本文将从受众视角出发,探究后真相时代下受众信任虚假新闻的原因、受众辨识虚假新闻的困境并为其提供有效对策。后真相时代下受众认知虚假新闻的现状在后真相时代,受众身欠网络环境之中,他们在面对问题本质和选择自身立场时就已经形成了个体认知失调,在追求自身的认知平衡时不知不觉地受到网络场域中沉默的螺旋”影响,由独特的个体慢慢演变成从众的群体。受众心理完全表露在其群体的舆论行为中,而当群体情绪到达顶峰时,受众群体便会受到情绪的支配,他们也将更加关注情绪的宣泄。根据拉斯韦纳唐硕等人对当前中国人是否认为虚假新闻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是否真的了解虚假新闻
3、所做出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受众受访者中15.3%表示经常读到虚假新闻,58%的受访者表示有时会读到虚假新闻,而有65.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辨识虚假新闻的能力。同时,有25%的受访者认为虚假新闻使得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当下的一些议题和事件的事实感到困扰,有61.2%的受访者则认为虚假新闻在一些程度上对此有影响。这表明中国受众绝大多数都读到了虚假新闻并且这些虚假新闻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虽然大多数人对自己辨识虚假新闻很有信心,但事实上通过研究者的观察发现,那些自称有足够能力可以辨识虚假新闻的受访者也认为目前受众容易相信虚假新闻。后真相时代,干扰受众判断事实真相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受众辨
4、识虚假新闻更加困难,尽管受众有意识地去认真辨别真假,但在网络舆论环境受到群体感柒后,也常常会让情绪先行来替代事实。后真相时代受众信任虚假新闻的成因分析拟态环境的构建主体多元化。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处在一个被多种媒介裹挟的社会,媒介从根本上构建着我们对所处世界的认知。1922年,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lerLiP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首先提出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理论。“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它是摆在客观事实与受众之间的绊脚石,阻碍了受众对事实的追寻。互联网出现后,媒介环
5、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不适应于新的媒介环境,拟态环境”开始被自媒体解构和重构。社交媒体平台在某些情况和意义下构建了基于情感化真相的拟杰环境,受众依靠自身关注的“小圈子”的经验和立场来判断事实往往会偏离真相本身。现下,构建拟态环境的主体趋于多元化,拟态环境的建构主体由单一的传统媒体变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存的双主体。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受众获取新闻最直接的渠道,普通用户也可以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这些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媒介主体为受众辨别虚假新闻设置了一层厚厚的屏障。刻板成见影响受众认知心理。刻板印象的理论同样来源于李普曼所写的舆论一书,书中指出人们对犹太人
6、、黑人的定型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是不合理的。李普曼曾谈及,在日常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先定义后理解,而不是先理解再定义,刻板印象往往会对人们进行事物的判断产生影响,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甚至是扭曲事物原本的含义。所谓刻板印象,即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往往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情感。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刻板印象的作用下会无意识地轻信虚假新闻,在没有核查事实的前提下就让情绪代替真相提前作出了颈判。证实性偏差造成受众对虚假新闻的盲从。虚假新闻的出现,反映的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特殊的生成机制一证实性偏差。证实性偏差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彼得沃森提出的溉念
7、。他指出,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比起证伪更倾向于证实。在求证时,人们更愿意默认所证事情的真实性。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人有着使自己的认知和感觉相一致的需要,因为当认知失调时就会产生思想上的矛盾,这会造成个体的不适。所以当受众有了信息的初步判断时,他就会不断寻找可信的信息源来脸证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通过内部的认知调节来保持思想上的一致。由于证实性偏差的存在,受众在面对新闻的时候第一判断并不是新闻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它是否与自己巳有的认知相一致。如果相一致受众不管该新闻信息的真实与否,受众都会更倾向干接受这一信息。在证实性偏差的心理机制影响下,已经存在的事实核查网站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虽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相 时代 受众 辨识 虚假 新闻 困境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