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ppt
《化学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ppt(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学给药技术,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化学治疗药物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其真正被用于癌症治疗大约从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芥子气的发明开始。之后的20年,化学药物在肿瘤治疗的角色仍未脱离实验性的地位。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晚期病人,治疗效果往往因此欠佳。直至1960年有了重大的突破。由于现今对于遗传基因的了解及医学生化技术的进步,已将化学治疗的角色提升为肿瘤治疗的标准疗法之一,抗肿瘤药物的发展,1946年 氮芥用于治疗淋巴瘤,即烷化剂的临床应用为开端1948年 应用抗叶酸药甲氨蝶呤(MTX)治疗急性白血病1950年 MTX成为绒癌的有效药物1956年 放线菌素D(ACTD)治疗绒癌和肾母细胞瘤取得疗
2、效。1955年 长春花碱类药物用于临床,开创了植物类药物。1957年 按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CTX)和氟尿嘧啶(5-FU),直至目前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癌药。1967年 分离出阿霉素(ADM),扩大了抗肿瘤适应症1971年 顺铂(DDP)应用于临床后,逐渐扩展其使用范围,对多种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第2代(CBP)、第3代(L-OHP)、第四代(奈达铂)铂类已上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从植物中提取并合成的长春瑞宾(NVB)和紫杉醇(PTX),在80年代后期用于临床,并对乳腺癌和卵巢癌取得了较突出的疗效,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抗癌药物,现还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于80年代后期在肿瘤化疗不良
3、反应方面又取得了进展,即在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骨髓抑制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出5-HT3拮抗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白介素11(IL-11),在止吐及升白细胞和血小板方面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为解决这些不良反应及推动肿瘤内科治疗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其他在生物反应调节剂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方面亦有一定进展,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分 类 方 法,细胞动力学角度分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传统的分类方法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来源及作用原理 分为六大类抗肿瘤药物,细 胞 周 期,定义:指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这一间隔称为细胞周期四个阶段:G1期DNA合
4、成前期,分裂出来的子细胞继续长大合成RNA及酶蛋白等为S期做准备S期DNA合成期,进行DNA复制。此期之末DNA含量加倍,除合成DNA之外,此期也合成蛋白质、RNA,同时微粒蛋白的合成也在此期开始 G2期DNA合成后期。此期DNA合成结束,已进行细胞分裂的准备工作,继续合成与癌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和微管蛋白M 期有丝分裂期。每个癌细胞分裂为2个子细胞当增殖周期完成后,部分细胞进入G1期开始第二个细胞周期,另一部分处于静止状态(G0期),传统分类方法,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 其他抗肿瘤药物(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物)激素类,烷 化 剂,细胞毒药物,最早问世、最初临床应用有效药物的代
5、表。迄今,在联合化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细胞烷化 阻断DNA合成 DNA复制错误 导致细胞分裂增殖停止或死亡,烷 化 剂,类型:(1)氮芥类及其衍生物:氮芥(HN2)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2)亚硝脲类:卡莫斯汀(BCNU)尼莫司(CCNU)(3)乙撑亚胺类:噻替哌(TSPA)(4)甲烷磺酸旨类:马利兰或白消安(BUS)(5)环氧化物质:二溴甘露醇(DBM)二溴卫矛醇(DBD),烷化剂氮芥类及其衍生物,氮芥(HN2)最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适应症: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莙样霉菌病;腔内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胸腹水、心包积液用法: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腔内给
6、药;局部皮肤涂抹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栓塞性静脉炎;脱发、乏力和头晕注意事项:1、药物开封后应在10分钟内注入体内;2、禁止口服、皮下及肌肉注射;胸、腹腔给药务必确定注入腔内,烷化剂氮芥类及其衍生物,环磷酰胺(CTX)适应症:恶性淋巴瘤、莙样霉菌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用法:静脉、口服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皮肤色素沉着;中毒性肝炎;出血性膀胱炎注意事项:1、CTX水溶液仅能稳定2-3小时,最好现配现用;2、有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液质慎用;3、大剂量化疗使用时应水化利尿,以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烷化剂氮芥类及其衍生物,异环磷酰胺(IFO)适应症
7、:各种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复发或转移性睾丸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用法: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尿路保护剂Mesna,于0、4、8小时各静脉冲入一次不良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应用尿路保护剂Mesna;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佳或只有一个肾脏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2、水化、利尿同时应用Mesna,是减轻或消除出血性膀胱炎的有效措施,烷化剂亚硝脲类,卡莫斯汀(BCNU)、尼莫司汀(CCNU)均能通过血脑屏障适应症:对脑瘤、脑转移瘤和脑膜性白血病有效;对恶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有效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一般用药后4-6周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胃肠道反应 3、肝肾功能损害注
8、意事项:有溃疡病或食管静脉曲张者慎用,抗 代 谢 药 物,作用机制: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与人体必须的代谢物很相似,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药物类型:叶酸拮抗类:氨甲喋呤(MTX)嘧啶拮抗剂类:5-氟尿嘧啶(5-FU)5-氟脲嘧啶脱氧苷(5-FUDR)呋喃氟脲嘧啶或喃氟啶(FT-207)嘌呤拮抗剂类:6-巯基嘌呤(6-MP)胞苷类拮抗剂类:阿糖胞苷(Ara-c),抗代谢药物 叶酸拮抗类:MTX,适应症:急性白血病、绒毛膜癌、头颈部鳞癌、膀胱癌、乳腺癌辅助治疗或晚期乳腺癌治疗;鞘内给药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侵犯脑膜或其他肿瘤脑膜转移的治疗;大剂量治疗用于骨肉瘤、
9、白血病不良反应:MTX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在用药后4-14天,21天恢复。胃炎、腹泻和口腔溃疡较常见注意事项:1、与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或磺胺类药物合用时,能增加本药疗效 2、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血象和肝、肾功能,抗代谢药物 嘧啶拮抗剂类,5-FU、5-FUDR、FT-207适应症: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缓慢滴注出现消化道溃疡(口腔黏膜炎、腹泻等)注意事项:1、监测肝肾功能 2、用药期间注意尿量,成年人在1500ml/24h以上 3、静滴4-24h各种毒性反应较轻,且疗效较好 4、滴注前,应用CF,可解毒增效,抗代谢药物
10、 胞苷类拮抗剂类,阿糖胞苷(Ara-c)适应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慢性粒细胞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异常;鞘内注射可出现神经毒性(头疼和呕吐)注意事项:1、用药时应适当增加患者液体的摄入量,使尿液保持碱性 2、快速静脉注射引起的恶性、呕吐反应较严重,抗代谢药物 脱氧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吉西他滨(健择)适应症:晚期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或转移性膀胱癌及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注意事项:1、使用0.9%NS溶解,配制的最大浓度为40mg/ml 2、肝功能失代偿
11、或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 3、静脉给药时需快速滴注,减少静脉炎发生,抗 肿 瘤 抗 生 素,作用机制: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学物质,采用不同机制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变异,影响细胞分裂,最终细胞死亡药物分类:蒽环类:阿霉素(ADM)柔红霉素(DNR)阿克拉霉素(ACM-A)表阿霉素(E-ADM)吡喃阿霉素(THP)米托蒽醌(MTT)正定霉素(DRB)亚硝脲类:链脲霉素(STZ)乙撑亚胺类:丝裂霉素(MMC)糖肽类:博来霉素(BLM)平阳霉素(A5)放线菌素类:放线霉素D(更生霉素 ACTD),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ADM、DNR、E-ADM、THP适应症:恶性淋巴瘤;急
12、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0%-80%,与用药后10-14天降至最低点;2、心脏毒性:与累积剂量相关,大多发生于总量400mg/m2;3、消化道反应 4、脱发注意事项:1、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必须确定静脉通畅后才能给药;2、总量不能超过450-550mg/m2,以免发生严重的心脏毒性,抗 肿 瘤 植 物 药,作用机制: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抑制DNA或RNA合成;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小管的蛋白装配;干扰增殖细胞的纺锤体的生成,从而抑制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死亡。药物类型:生物碱类:去甲长春花碱(NVB)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LB)长春花碱酰胺(VDS
13、)伊立替康(CPT)拓扑替康(TPT)木脂体类: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柄型大环类:美登素其它: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紫杉类,抗肿瘤植物药生物碱类,VLB、VCR、VDS适应症: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1、神经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2、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较轻;3、静脉反复注药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注射时漏至血管外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事项:1、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必须确定静脉通畅后才能给药;2、防止药物溅入眼内采用深静脉插管给药是避免静脉炎的理智选择,抗肿瘤植物药木脂体类,依托泊
14、苷(VP-16)、替尼泊苷(VM-26)适应症:支气管肺癌及睾丸癌、恶性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静脉滴注过快可有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脱发注意事项:1、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低血压 2、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混合,采用生理盐水配置 3、配制浓度不宜过高,抗肿瘤植物药紫杉醇,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的一线或二线化疗;肺癌;头颈部癌等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多出现于用药的10分钟内;2、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多数为周围神经病变;3、胃肠道反应 4、脱发:可见于80%以上 5、关节及肌肉痛:见于55%病例,常出现于用药后的2-3日内,数日内恢复注意
15、事项:1、使用前,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注射液不得用PVC材料的输液瓶和输液管,必须使用一次性非PVC材料输液瓶和输液管 3、给药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其他抗肿瘤药物,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非典型烷化剂,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氮烯咪胺(DTIC):非典型烷化剂铂类:顺铂、卡铂、草酸铂、奈达铂羟基脲:杀伤S期细胞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线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氮烯咪胺,氮烯咪胺(DTIC)适应症:恶性黑色素瘤;霍奇金病;对软组织肉瘤、脑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可出现流感样症状:全身不适、高热、肌肉疼痛注意事项:1、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2、防止药物外漏以避免对局部组织
16、刺激 3、输注时需要避光,其他抗肿瘤药物铂类,顺铂(DDP):为铂的金属络合物,具有烷化剂双功能基团作用,引起DNA复制障碍,抑制癌细胞分裂,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适应症:睾丸肿瘤、骨肉瘤、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不良反应:1、肾毒性:进行水化处理,建议每天水化至少1500ml以上 2、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0%,主要为恶心、呕吐 3、耳毒性:先出现耳鸣,发生率为24%,继之发生听力丧失,发生率6%注意事项:1、必须根据DDP的使用剂量给于相应的水化、碱化利尿,保护肾功能 2、做好胃肠道反应的预防措施 3、应及时了解病人有无耳鸣,及早发现,停药观察 4、既往有慢性肾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治疗 临床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