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
《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的解剖及功能.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耳的解剖及功能一.耳的解剖及部位名称耳的别称很多。如称皓、月奄、月周。玉篇:“皓,胡老切,耳也”;“月奄,于检切,音掩,耳也”;“月周,之酉切,音帚,耳也。”又称颠大。如灵枢.根结:“阳明根起于历兑,结于颖大。颖大者,耳也。”又称窗笼。灵枢.卫气:“窗笼者,耳也。”黄帝内经太素卷10:“以耳为身窗舍故曰窗笼也。又称听会。明.朱棣普济方.身形:“耳为听会,肾之官。”耳可分为三部分,即耳郭、耳窍、耳骨。1 .耳郭:与解剖学同。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耳郭俗称耳朵,别称耳轮、耳壳。又称耳间。灵枢.论疾诊尺:“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挈痛。”按部位不同,耳郭有耳门、耳弦、耳折、耳垂、耳
2、根之分。耳门:位于耳窍口之前的小瓣,即解剖学之耳屏。又称蔽。灵枢.五色:“蔽者,耳门也。”又称菌页。说文解字:菌页一日耳门。”又称膳。玉篇:“膳,耳门也。”耳门亦指耳窍口,即解剖学之外耳道口。辞源:“耳门,外听道口。”耳弦:指耳郭的边缘部分,即解剖学之耳轮。清.郑梅涧重楼玉钥:“肥珠子斯疾耳弦生。”别称耳边。明.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发耳,其疮生于耳边。”耳垂:同解剖学,指耳郭下部的下垂部分,无软骨。又称引垂。灵枢.五阅五使:“引垂居外”,即耳垂向下向外,明显开豁。又称耳珠。明.楼英医学纲目:“耳聋而鸣,或痛或痒,或盯耳,听会主之,穴在耳珠前陷中。”又称耳坠。重楼玉钥:“两耳坠上浮肿如核。”又
3、称耳垂珠。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根脚咽喉常发者,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七壮。”(4)耳根:指耳周根部。明.薛己外科枢要.论耳疮:“文选姚海山,耳根赤肿”。别称耳本。黄帝内经太素.九针:“耳间青脉,附足少阳脉契脉,一名资脉,在耳本。”耳折:即耳根与头皮相连处之折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后疽生耳折间。”别称耳后缝。清.祁坤外科大成.耳部:“耳镀者生耳后缝间。”其下部凹陷,称耳后陷,素问气府论:“足少阳脉气所发者耳后陷中各一。”2 .耳窍:与解剖学之内耳、中耳、外耳道之部分相当。寓意草:“耳窍窒塞不清”,指中耳或内耳疾病;外科大成:“耳窍内有虫见”,指外耳道。根据部位结构不同,耳窍有耳道、
4、耳膜、耳底、听户、皮膜包裹真水之分,其内藏司听之神,上通于脑,内通顽颗。耳道:即解剖学之外耳道。王德鉴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耳拜是指发生于耳道的拜肿”。别称耳孔。石室秘录:”将此药尽抹入耳孔内”。又称气窍。普济方.身形:“气窍不通,盯聆为聋。”耳底:泛指耳窍的深处,主要包括外耳道内段、鼓膜、鼓室。冷庐医话卷4:“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膜:即解剖学之鼓膜。医学衷中参西录:“然耳聋之证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其不可治者,耳膜破也.亦称膈膜。寓意草:“肾气上入耳际,亦为膈膜所蔽,不能越于耳外”。皮膜包裹真水:血证论卷6:“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解剖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