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产业扶贫的探索与实践.docx
《广西“科技+”产业扶贫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科技+”产业扶贫的探索与实践.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西“科技+”产业扶贫的探索与实践一、总体情况广西农业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农业科技人才聚集优势,组织院属20个研究机构、28个基层党组织以及11个地市分院精锐出战。面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特别是扶贫产业发展需要,成立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科技+”扶贫工作新方法、新模式,以专家团队科技服务为支撑、以科研项目落地实施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以党支部联建和党员结对帮扶为带动,精心谋划、精准实施了科技扶贫“三百行动”、科技精准扶贫“四个一”行动等科技扶贫专项行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方力量、广大贫困群众携手合作
2、,合力攻坚,在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科技主力军的作用。广西农业科学院以贫困县、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相继选派了218名科技特派员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推动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与20多家扶贫龙头企业、16个贫困村开展了支部联建,积极助力全区贫困地区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农科院定点帮扶的兴业县卖酒村、旺龙村309户贫困户2018年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并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农科院蔬菜所黎炎、南亚所王文林和广西农业科学院分别获2019年度科技部通报表扬的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二、主要做法(一)打造“科技+专家+
3、合作社”专家带动模式以农业科技人员入乡为重点,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将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直通合作社,把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实现新品种新技术在贫困地区落地。一是直通合作社,辐射农户。科技专家在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中,直接对接合作社,将科技项目、科学技术、政策资金送进合作社,由合作社集聚农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点对点、一对多的成果展示、技术应用、科技培训。二是品种推广,技术辅助。针对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品种混乱品种渠道来源不明以及技术缺乏、技术老旧等问题,科技专家指导合作社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方面做文章,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指导农户使用正规品种、高质量品
4、种,并配套推广相应的轻简化栽培管护技术,品种与技术相辅相成,帮助农民脱贫创收、增收,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品牌构建,打造持久产业。科技专家与合作社联合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利弊因素,研究市场需求导向,集中成果,打包创建农产品主品牌、衍生品牌,以创品牌、推品牌的形式,为合作社、为乡村建成效益持久、动力持续的优势产业。(二)打造“科技+平台+基地”平台带动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以平台共建为载体,按照“将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的思路,在乡村共建各类科技扶贫平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平台中落地、集成、转化和应用展示,形成科技集聚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吸引广大农户主动走进基地接受技术培训,共同参
5、与扶贫产业开发。一是共建成果展示示范与推广平台。院所、院地、院企联合,依托现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院士工作站、科技工作站、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平台,共建科技成果展示示范与推广平台,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向基地集聚、应用和推广,形成“化学反应力产生“示范效应”,服务基地发展,提升基地实力。二是共建产业扶贫示范平台。以人才项目、扶贫项目为载体,向贫困地区、基地投入项目资金、输入项目政策,与农业研究机构、农业企业合作社在贫困地区、基地共建扶贫示范平台,形成专家帮扶、政策扶持、成果共享、平台服务“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平台带动扶贫、扶贫提升平台效能的互赢模式。三是共建科技传播平台。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科技 产业 扶贫 探索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