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
《最新: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摘要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约发生2000万例HEV感染,其中约有330万例戊型肝炎,7万例与HEV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过去10年,我们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仍有大部分HEV感染者,尤其是重症及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并基于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诊断和治疗HEV的主要场所这一事实,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CCSHEX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制订
2、了该共识,希望促进医疗机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有效筛查和诊断HEV感染人群;帮助戊型肝炎患者及时会诊和转诊,优化患者随访及复诊管理流程,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非感染、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戊型肝炎的认知,以便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及时发现HEV感染者。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感染引起。HEV是一种非包膜、正股、单链RNA病毒,直径为27-32nm10基因1型和2型HEV仅感染人类,主要分布在环境与水源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3、。基因3型和4型HEV为人畜共患病毒,多呈散发性感染,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20基因5型和6型HEV在野猪宿主中被发现3,4,51基因7型和8型HEV在骆驼粪便中被检测到6,7,同时7型HEV在经常食用骆驼肉和骆驼奶的患者中也曾被检测到80全球每年约发生2OOO万例HEV感染,其中约330万戊型肝炎病例,7万例与HEV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9o据世界卫生组织10统计,2015年HEV感染造成约4.4万例死亡,占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的3.3%0我国属于戊型肝炎高发国家,近年来戊型肝炎已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发病人数已超过甲型肝炎m202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戊型肝炎发病率为1.3558/10
4、万,病死率为0.0009/10万12o我国人口基数大,应尤为重视HE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口3显示,我国HEV感染者大部分为4型HEV,小部分为1型HEV,主要为散发性病例。我国戊型肝炎由先前的以基因1型为主转变为以基因4型为最常见基因型,这与国内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相关。HEV感染通常为无症状感染或自限性病毒性肝炎,病死率较低,急性戊型肝炎通常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似,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和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见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大多数患者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14,15o其中,0.5
5、%4%的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为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较高,在孕妇、老年人和有基础肝病患者中尤其明显16,17,18,19o孕晚期孕妇中戊型肝炎病死率可达15%25%200在肝移植的患者中,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急性HEV感染易发展成慢性感染,之后发展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化21,22o目前,由于部分地区HEV感染筛查范围有限、检测方法敏感度低,加之非感染、非肝病专科临床医师对戊型肝炎认识不足,检测普及率不高,国内戊型肝炎的实际负担可能被严重低估。临床上常忽略特殊人群中的HEV感染,最终导致戊型肝炎慢性化、肝衰竭等严重后果。一、目的根据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301-2008)23构建中国戊
6、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以期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戊型肝炎的重视程度。联合感染、肝病、检验、医院感染、信息及医务等多科室、多部门,促进戊型肝炎的诊治、防控及健康管理;完善HEV感染检测方法,有效筛查和诊断HEV感染人群,特别是戊型肝炎高危人群;帮助戊型肝炎患者及时会诊和转诊,为相应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减少HEV院内接触或血液传播,避免交叉感染,优化患者随访及复诊管理流程。同时加强非感染、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戊型肝炎的认知,以便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及时发现HEV感染者并提供诊断和治疗。二、使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组织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责(一)组织
7、管理1 .管理总负责人及其职责:主管医疗或医院感染副院长任命为本流程管理总负责人,全面、统一、管理、协调本流程在医院内的执行,同时确保流程的持续改进。2 .管理小组及其职责: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医务科牵头成立戊型肝炎院内筛查和管理小组,以便确保遵守法律法规,贯彻落实规范标准。结合本流程制订管理方法,明确部门职责,督促工作实施和协调相应问题,以推进院内戊型肝炎的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2)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3)制订质量管理计划和方法;(4)定期举办质量管理会议,按季度各部门报告应时数据,探讨下季度的计划和目标,严格落实,进行考核评价。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应作为重
8、点评定标准。(二)感染管理科专人跟踪管理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与患者密切接触和输血传播。HEV对乙醇类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医疗机构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和个人手卫生,尤其对可能传播HEV的重点场所,须加强排泄物和污水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医疗机构食堂加工肉食、海产品时应生熟分开,防止污染。感染管理科应设立专人管理,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定期前往相关科室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根据戊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抗-HEV抗体检测,检测率应90%;(2)抽查戊型肝炎患者报卡工作,防止漏报、错报;(3)实施专人监
9、督实施HEV感染预防措施,精准落实各项管理职责。(三)医务科专人培训与上报医务科设立专人负责培训,对相关医学人员进行戊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培训,并向公众宣传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HEV感染防控、诊断、治疗及院内管理等。分配专人负责戊型肝炎的上报工作。(四)检验科戊型肝炎报告单明确呈现抗-HEV(HEVIgM及IgG)抗体及HEVRNA检测结果,对HEVlgM抗体阳性注明建议进一步筛查HEVRNA,应检尽检,阳性结果及时上报医院医务科。按季度向管理小组报告入院患者、高危人群的抗-HEV筛查率、抗-HEV阳性率及HEVIgM抗体阳性患者的HEVRNA检测率。入院高危人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病毒性肝炎 院内 管理 流程 专家 共识 2023 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