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性皮肤病的诊治常规.docx
《节肢动物性皮肤病的诊治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肢动物性皮肤病的诊治常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节肢动物性皮肤病的诊治常规一、疥疮疥疮是疥蜻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一)病因人的疥疮主要由人型疥蜻引起。疥蜻可由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染,如握手、同卧、被褥、衣服等传染。寄生于动物的疥螭如狗疥蜻、兔疥蜻、羊疥螭等偶可传染至人,但症状较轻。(二)临床表现基本皮损为瘙痒性丘疹、丘疱疹及隧道,主要侵犯指缝、手腕、前臂、肘窝、腋窝、乳晕、脐周、下腹、生殖器及臀部等皮肤柔嫩部位。丘疹为小米粒大小,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可有炎性红晕;隧道在皮内轻度隆起、浅灰色、直线或弯曲,肉眼刚能辨认。病程较长者可表现为湿疹样变、苔葬样变或脓疱疮和病病。疥疮活跃时或受累时间较长可出现直径35mm的暗红色结节,称疥疮结节。自觉瘙痒或不
2、痒,分布于阴囊、包皮、龟头等处,瘙痒夜间加重尤为明显。显微镜下可见疥虫或虫卵。(三)诊断根据特定人群聚集性(如家庭、寝室等)、接触史、瘙痒和典型皮损,本病易于诊断。(四)鉴别诊断L寻常性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丘疹较大,多数自幼童开始发病,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皮肤瘙痒症好发于四肢及躯干,不发生在指缝,皮损为干燥皮肤表面的抓痕,无脓疱、水疱,无成群发病等特点。3,丘疹性尊麻疹暴露部位的散在性丘疹、水疱,周围有纺锤形红晕或抓后起风团,易复发。4.湿疹皮损具多形性、慢性和复发性,无传染性。(五)治疗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且有皮肤瘙痒者,所有性伴侣及家庭成员都应接受治疗;衣物和床单应更换并采用煮沸或暴
3、晒的方法彻底消毒以去除其上的疥蜻;治疗后如发现新发皮损,1周后应再重复治疗1次;疥疮并发化脓性感染时应同时采用抗感染药物。L外用治疗5%三氯苯醒菊脂霜,1%Y-666霜(疥得治或疥灵霜),5%10%硫磺软膏或霜;疥疮结节的治疗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也可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混悬液、焦油制剂或手术切除结节。2.内服治疗伊维菌素或对症止痒制剂口服。3.治愈指征治疗后12周无新皮疹发生。二、蜻皮炎螭皮炎是由螭叮咬或因对蜻过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皮炎。蜻的种类繁多,有的寄生在表皮内如毛囊蠕形蜻和疥螭,分别引起蠕形蜻皮炎和疥疮,有的寄生在农作物,有的寄生在鼠类或家禽身上,其中一些蜻可叮咬皮肤致病,另一些螭本
4、身不叮咬皮肤,但其代谢产物或蜕壳可引起皮肤过敏。(一)临床表现好发于颈、手腕、前臂、腰腹部、小腿和其他暴露部位。皮损主要为红斑、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及瘀斑,可成批发生,散在分布,偶有张力性大疱,有时中央为出血性红斑。自觉奇痒难忍;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表现,局部淋巴结可肿大,个别患者可发生哮喘、蛋白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本病有自限性,1周左右可自行消退。(二)治疗一般皮损给予对症处理,可用含1%2%薄荷炉甘石洗剂或5%樟脑乙醇;皮损广泛者或瘙痒严重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风团状丘疹或丘疱疹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严重者可短期内服糖皮质激素。三
5、、蠕形蜻病蠕形螭病又称毛囊虫皮炎.是由蠕形蜻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而引起的慢性炎症。(一)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在皮脂腺丰富的颜面部发生红斑、丘疹、结节、肉芽肿等,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毛囊炎、脓疱及疗肿等;还可引起酒渣鼻或酒渣鼻样、座疮样、口周皮炎样改变。本病病程缓慢,容易反复。挤压法可查到蠕形蜻。(二)诊断面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潮红,间有毛囊性丘疹、脓疱者应考虑本病,如镜检检查到蠕形蜻即可确诊。(三)治疗停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甲硝嗖0.6gd,分3次口服,1015d为1个疗程,必要时服2个疗程,或替硝嗖lgd,分2次口服,1Od为1个疗程;也可用氯喳每次5gd,分2次口服,1周后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肢 动物性 皮肤病 诊治 常规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