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组织.docx
《13+1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组织.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3+1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组织1 .模块1使命2 .模块2愿景3 .模块3价值观4 .二、商业层面5 .模块4战略6 .模块5三年规划7 .模块6一年13件事8 .三、组织保障层面9 .模块7架构10 .模块8KPl11 .模块9计划12 .模块10激励13 .四、执行力层面14 .模块11沟通15 .模块12考核16 .模块13人才盘点17 .模块+1领导力18 .结语开始做吧19 .fi20 .赞誉模块1使命文化三部分:使命、愿景、价值观关于文化,可以找到很多定义,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因为“13+1”只讲最基础的管理知识,在文化上,我们只要先抓好“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三样就足够了。随着对
2、“13+1”体系讲解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提到和要做到的文化还有很多,如“271”、一年13件事、如何制定KPI、怎么激励、怎么考核、如何进行人才盘点等,这些都是在建立打硬仗、干实事的文化。这里我们先把精神层面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内涵搞明白,将这三点真正落地运用起来。What:什么是使命“使命”这个词的英文是“mission”,也有“任务”的含义。打游戏,每一关给你的任务就是一个mission。如电影碟中谍的英文原名MiSSiOnImPoSSibIe是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命”在中文里让人感觉是一个很大的词,而在英文里这个词用得很广、很普遍。比如人们会问,“你去北京的使命是什么?”(实
3、际上就是问你去北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来莫干山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来莫干山?),等等。讲到“使命”,我总是用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来说明。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建筑工人。你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呢?“第一个工人问答说:“这不是人干的活儿,天气这么热,这活儿太辛苦了。”第二个工人回答说:“为了老婆孩子,我在养家糊口啊!”第三个工人回答说:“我在建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三个人,三种感觉,三种状态。第一种:眼睛里没光,只有负能量、消极情绪。在做“被迫的、不得已,的事情,说不出“为什么而做,要做什么长远来看,随波逐流,没有方向感。属于不靠谱、不担当、不负责。这种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从来不差理由”。
4、第二种:眼睛里有光,有责任,有方向。有人为了家人会说“我要努力工作、努力挣钱”等,属于靠谱、担当、负责,至少有小目标、小追求。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区别是无和有的区别,或者是负和正的区别。第三种:有使命感、宏大的目标和长远的追求(SomethingbiggerIhanyOUrSeIf)。比如马云做电商、乔布斯做iPhone、任正非做5G等,属于大靠谱、大担当、大责任、大梦想。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区别是:小和大的区别,1和10、100、IoOO甚至IOooO的区别。我们做人或做公司别做第一种,至少做第二种,最好能做第三种。我们可以不断问自己“每天上班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家公司”“为什么写这本书“,等等
5、。你处在哪个状态呢?是第一种“这不是人干的活儿”,还是第二种“在养家糊口啊”,还是第三种“在建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希望你至少是第二种,最好是第三种。这几种状态,其实就是你的使命感。使命就是要说明公司是干什么的,以及为什么要干。为什么比干什么还重要!我们要做的这件事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事。这事可能需要我们花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所在,是我们的事业。拥有使命感是那种“晚上睡觉都在想着,早上一起来就去干的感觉,是每当说起来眼睛里有光的那种状态。其实使命这个雪球是一点点滚大的。在任正非会见索尼CEo吉田宪一郎的会谈纪要(2019年2月)一中提到,任正非曾被
6、问到是否一开始就想把企业做到世界第一的厂家。任正非回答:没有。40多岁创业是因为我的人生换了一次轨道,大裁军整建制地把我们部队裁掉,我们只能走向市场经济。从军队转业的我,不熟悉市场经济,活不下去,必须要找一条活路。被裁军以后,命运(生活)是很难的,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当时是如何求生存的问题。从人生的高位跌到谷底,我自己要生存,还要养活(赡养)父母,(养活)老婆、孩子,找不到地方用我,我也不甘心,就只有走向创业。Why:为什么使命重要(I)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有一个同学受王阳明影响很大。一次他专门来杭州,让我陪他去看了王阳明的故居。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开始了解王阳明。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
7、这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对王阳明了解有限,但对他这句话非常认同。我的理解是立志很重要。没有志,你什么也做不成。我常用这句话来提醒我自己和我的小孩。王阳明从小立大志。12岁的时候,他就问他的老师:“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那个老师就说:“读书当状元是人生第一等事。”而王阳明反驳老师说:“读书当状元不是第一等大事,成为圣贤之人才是。”普通人读书就是为了能当官,能出人头地,而王阳明不是,所以他注定不是普通人。立志做圣贤的王阳明,为了能够报效国家,开始学习射箭、兵法,还孤身去边疆考察。后来做官被贬,龙场悟道。这之后,他曾在江西剿匪,在鄱阳湖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在绍兴立院讲学,位至两广总督。最后
8、病逝归途,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用传奇的一生追求做圣贤,成了一位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军事家。明确使命,就是明志,明确方向。我们为公司制定使命,就是要告诉大家(主要是员工、客户、供应商)我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要做。要立大志!使命(以及后面的愿景)决定了每家企业的高度,是要建成一幢高楼大厦,还是一个小茅草屋。立什么样的志,立大志、立小志还是不立志,让企业和企业之间产生天壤之别。“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这句话,是我在基金公司的同事朱海龙先生(基金管理合伙人)用来评价一家公司时喜欢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那些只盯着钱、为人民币服务的公司,往往得不到好的人民币的回报;反过来那些为人民服
9、务、真正能解决客户需求、有着高于金钱的更高追求的公司,最后却得到了金钱上源源不断的回报。目标越高,得到的越多;目标越低,得到的越少。(2)使命是用来招人的。使命确定好,才能招对人。越早制定好使命,说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以及为什么,就能越早吸引那些认可我们的、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上车!每个公司都可以看成是一辆巴士,我们的巴士是开往广州的,而你们公司的巴士是开往青岛的。我们去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使命。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想和我们去往同一目的地的人上车,而不能让什么人都上车。(3)使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使命确定好,日常工作就有了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使命是指导工作的一辈子的大箭头,用来提醒我们每
10、天的时间精力是否投放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这里提到一辈子的大箭头,后面还会提到十年的大箭头、大箭头、中箭头、小箭头等,目的是要用这样的语言方便大家理解它们之间的大小和从属关系。上了我们车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们这辆车是开往广州的。在这辆车上,各部门人员每天都在齐心协力操心着去广州的事。指导工作的方向就是去广州。很多时候,特别是决定到底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时,使命起着关键作用。是应该使命驱动还是老板驱动呢?如果是使命驱动,那大家都在忙同一件事,大家的状态是主动的,是自发的。大家可以相互提醒、相互影响和促进。如果是老板驱动,那就每天要看老板的脸色和心情,是“试”的心态,不是“要”的心态。在中国的企业家里面,马云
11、可能是最擅长使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来管理公司的了。他在湖畔大学专门为此进行了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使命、愿景、价值观,在关键时候能起重大作用。看创始人信不信,老板边上的人信不信。你相信,才会有人相信。你不信,上面松一点,下面基本上垮掉了。在重大利益决定,生死攸关时,何去何从时,它们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是认真的(takeitseriously)o骨子里,血液里,不是墙上的。第一天成立公司时,就想好,至于多和少是另一回事。没有这个,你不可能在后面孤独的路、曲折的路上走下去。今天每一家成功的公司,一定有一样(这样的)东西。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放在其官网首页上。How:怎么践
12、行使命(1)谁负责:CEO为主,ToPIO为辅。力3+1”的第一个层面“精神层面”和第二个层面嘀业层面”都是以CEO为主,ToPlo为辅的,见表1-1。表1使命CEO和ToPIO的权重:、主要任务使命(模块1)CEO:占70% 确定公司的使命 每年回顾一次 宣传和使用ToplO:占30%辅助确定公司的使命宣传和使用CEO可以和ToPlo商量、讨论,但最后的决策权在CEO。(2)确定使命:一句话或一段话都行。确定使命的重点是内容,不是形式。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甚至很多和阿里巴巴没有打过交道的人也知道这句话。朗朗上口,容易记,也好理解。很多时候,企业的老板和高管也发
13、愁,问我:“怎么能为使命找到像这样的一句话?”我的回复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如果能找到这样一句称心如意的话,当然好。找不到也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找到称心的一句话,为什么不可以写一段话?标准的模式是:“我们为了谁,提供什么、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真正的重点不在于找到一句漂亮的话,而是要能给团队说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且我们是认真的,是真的相信这个使命。接着要让更多的人理解、认可和加入我们,用使命来招人和驱动我们的日常工作。使命可大可小,不一定越大越好,关键是信不信,是否有感觉。(3)使命确定了后,要宣讲,要使用。使命要常讲,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要常用
14、,天天用、月月用、年年用;要好用。使命定了之后,要通过宣讲,让更多的人知道,让使命成为每个人的使命。你不讲就没人知道。你讲得少,大家就会忘记。你公司的使命的好坏应该由谁来评价?应该是由你使命的受众来评价,即你的员工、客户和供应商。要看他们能否听懂、是否认可、是否觉得有意义,并愿意参与进来!除了宣讲,还要经常使用,大会小会经常用。用来招聘,找志同道合的人。用来指导日常工作,提醒和确保大家还在正确的前进轨道上。所以好的使命,是活的使命,是在你我血液里的使命,是让大家谈论起来就有激情的,而非墙上装饰用的、冷冰冰的文字。(4)鼓励各部门定部门使命。因为使命离每个人越近才能让人越有感觉,越能指导日常工作
15、,越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反过来高高在上的使命,不能和自己部门的工作产生多少联系的使命,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在下面案例里,我会用我在沃尔玛的部门使命来说明这一点。常见问题 公司没有使命。 有使命,但描述得大而空,不知所云。 有使命,但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说出我们的具体特色。 有使命,但平时不用(来宣讲/招聘/指导工作)。 有使命,但TOPlO不信,或眼睛里没有光。案例和推荐(1)领教工坊成就美好企业。领教工坊面向“中国价值创造型民营企业家”,以“私人董事会”方式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致力于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终身学习与突破成长的首选社区。关于使命,领教工坊在2017年专门组织团队在厦门讨论了两天,最
16、后才定下来这个使命:成就美好企业这句话非常好地表达了领教工坊是做什么的,非常清晰!和领教工坊打交道的领教、老师、组员等都表示能感受到他们“成就美好企业”的使命感。(2)沃尔玛的部门使命。1999年我加入沃尔玛的时候,沃尔玛在中国只有5家店,当时的目标是要开100家店。我的任务就是为这100家店培养100个班子。每一个班子的标准配置是一个总经理、一个常务副总、三个副总以及下面的部门经理和主管。虽然公司发展总体向好,但公司内部管理环境并不是那么好。那个时候高层都是外籍人员的天下,比较喜欢搞办公室政治,大佬们都在忙着争宠、争权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四大业务部门的支持。四个业务老板陆陆
17、续续给了我十多个业务上的专家,让他们加入我的HR团队。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破天荒了。那么我这个零售新人,怎么能管理好这些专家,把事情做起来呢?两年后,我们部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为当时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回过头来看,当时对我工作帮助最大的就是两样:一分钟经理人和部门使命。如果我把“13+1”定位为管理的基础,是大写的ABC,那么一分钟经理人应该是基础的基础,是小写的abc。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肯布兰佳和斯宾塞约翰逊认为做一个好的经理人就三招儿: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和一分钟批评。我当时就认真学习了这本书中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定得去
18、看一看。另外一个对我和部门帮助最大的就是我们部门的使命了。这是我给部门定的使命:要和管理层做伙伴要提供有质量的培训服务改善全员业绩表现我来解释一下:第一句”要和管理层做伙伴这一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源头。我们部门为公司最重要的四大业务部门:购物广场运营、购物广场采购、会员店运营、会员店采购提供服务,面对着四个外籍老板。部门内也相应地分成四个小组。这一条的要求就是希望各小组能和对应的业务老板成为伙伴关系。比如,业务老板每年定的新的年度业务计划,他们是否愿意给我们的小组成员看;他们开业务例会时是否愿意我们的小组成员去参加。还有我们的每个小组每年制订的工作计划是否对这四个老板的胃口。看了之后,这四
19、个老板是否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甚至还愿意给你提供资源去更快、更好地完成你的计划,从而最终支持他们(四位老板)的计划。第二句”要提供有质量的培训服务这一条是说明我们的工作性质、工作手段和服务意识。这要求我们各小组首先能够理解各业务的需求和问题,然后自己也要有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才能有条不紊地为业务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讲专业、讲质量、能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倒逼着团队成员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第三句改善全员业绩表现这一条是要求我们的工作最后要有结果。我们一定得是价值的创造者。我们提供的东西最后要反映在业绩的提升上。举例:如果2701店出现库存问题,我的同事就会去店里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再到2701店的
20、管理例会上,给他们提供1520分钟的问题陈述和建议,然后接着儿周和他们一起跟进和改善结果。说到这,不知道各位对我们部门的使命是否更有感觉了?是不是这样一说,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对如何确立自己公司的使命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了?(你公司、你部门的使命也可以这样做。)那个时候我们部门十几个人对这个部门使命都非常认可,甚至引以为豪。当然不认可的人,也不可能进入我们部门。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微博,每个人的电子邮件的签名都放着这三句话。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自动自发地运转着。以至有人后来离开去了其他公司,在新的公司和岗位上,还在用这三句话作为自己的信条。希望这个案例能给你带来启发。使命就是要让你眼睛里
21、有光,而且离你越近越好。信则有(用),不信则无(用)。无独有偶。有一天和瀚蓝环境的CEo金女士聊天时,她提到自己在管理投资者关系部门时给部门的定位就是“成为瀚蓝资本市场形象的塑造者和传播者这是一个很好的部门使命和定位。只有像这样想清楚、想明白,后面做事情才能做得好。(3)从“没有使命感”到“淘宝的一天”。2008年,陆兆禧接受任命,成为淘宝的第二任CEO。有一天下午,马总到淘宝巡视。(马云是公司里面唯一被称为“总”的人,这算是一个习惯吧。)马云的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嗅地毯”。他很少待在公司里,但只要他在,他就会到处转一转,闻一闻味道。那天他在淘宝转了一下午,和很多部门的员工聊了聊。最后他把TOP
22、lo叫到一起,生气地搭下一句话:“没有使命感”,然后就走了。大家都愣住了,不明白马云的意思。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忙我们该忙的事吗?!看来这不是马云想要的状态。淘宝的TOPlO很快明白了马云的意思,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调整。他们在当年的淘宝年会上设计了播放视频短片淘宝的一天这一环节。淘宝的一天从两个角度描述了在淘宝的一天中发生的事。一个角度是淘宝的店家万黎,一位下岗聋哑人士,从早到晚辛苦开店的故事。另一个角度是淘宝公司里各部门员工从早到晚工作的情况。播放这个片子是希望员工明白:冷冰冰的屏幕和鼠标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店家和生计。这一次马云满意啦!不知道你看了这个视频或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如何?你会用有没有
23、“使命感”来评价和要求你的班子和团队吗?(4)“13+1”的使命。下面是我为“13+1”写的使命(定位)。希望等你把“13+1”个模块全部看完的时候,帮我验证一下,我是不是这么做的。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核心的管理要点串起来、说清楚,以此统一企业TOPIO的管理语言,提升效率;促进TOPlO对企业的体系化思考,并聚焦再聚焦;最终提升TOPlO的管理信心和企业的绩效。(5)好书推荐。多去了解一些优秀的公司,包括竞争对手,都能给自己带来营养。看一些好书,特别是传记类的书籍,也能帮助你提高对使命这个话题的认识。富甲美国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的首富是如何抠门省钱,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体系 打造 持续 健康 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