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行动计划.docx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行动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行动计划一、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葡萄种植、产业培育实际情况科学判断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提升我国人均消费量、提高新疆葡萄酒产量在全国消费量占比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本规划对新疆葡萄酒产业提出了较为积极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比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65万亩,用于保障蒸偷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8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4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在2019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7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60万千升、10万千升。力争成品酒在酿酒总产量中占比达到30%,酒庄
2、酒等高档酒在成品酒中占比达到30%,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470亿元左右。精品特色葡萄酒庄发展到150家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2家,每个主产区培育3-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种植、加工环节直接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IOOO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3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60万亩,用于保障蒸储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面积20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6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IOO万千升、50万千升,成品酒占比50%以上,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达到IOOO亿元左右。直接
3、吸纳就业达到2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500亿元以上。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区域品牌带动、龙头企业支撑、特色酒庄协同的发展思路,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惠民水平,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新疆十大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
4、经济带上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二)基本原则把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作为新疆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加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力度,提升优质原料供给能力。选准市场定位,坚持葡萄酒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和酒庄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双轮驱动并重,促进葡萄酒产业向酿酒葡萄优势产区和旅游资源富集区域集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大葡萄酒产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宣传推广力度,选准领军企业,创出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新疆深厚的葡萄酒历史文化,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
5、。依托丰富特色旅游资源,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带动新型消费。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种植、生产、销售等葡萄酒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落实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抓好绿色产区建设,强化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实现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S)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葡萄种植、产业培育实际情况科学判断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提升我国人均消费量、提高新疆葡萄酒产量在全国消费量占比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本规划对新疆葡萄酒产业提出了较为积极的发展目标。到202
6、5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比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65万亩,用于保障蒸储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8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4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在2019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7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60万千升、10万千升。力争成品酒在酿酒总产量中占比达到30%,酒庄酒等高档酒在成品酒中占比达到30%,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470亿元左右。精品特色葡萄酒庄发展到150家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2家,每个主产区培育3-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种植、加工环节直接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IOOO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
7、关产业收入3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60万亩,用于保障蒸僧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面积20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6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100万千升、50万千升,成品酒占比50%以上,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达到Iooo亿元左右。直接吸纳就业达到2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500亿元以上。三、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一)发展历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新疆葡萄酒产业先后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1964-1997年,以1964年建设伊犁葡萄酒厂和1976年都善县葡萄酒厂投
8、产为标志,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现代工业化阶段。1997-2002年,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1997年,西域葡萄酒业在石河子市建设年产2万千升葡萄酒加工项目;1998年,新天国际葡萄酒业在玛纳斯县建设的当时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葡萄酒生产项目投产,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达到8万千升。2002-2012年,新疆葡萄酒庄从2002年开始起步,经过这一时期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乡都品牌为代表的焉耆盆地酒庄群,以驼铃、新葡王、新雅品牌为代表的吐哈盆地酒庄群和以伊珠品牌为代表的伊犁河谷酒庄群。2012-2019年,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工业化量产和酒庄酒同步高速发展时期,2014年达到发
9、展顶峰,形成特色鲜明的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葡萄酒产区,新疆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产装备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根据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做优做强新疆十大产业,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产业现状近年来,新疆产区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风土条件推动葡萄酒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在国际获奖数量较多的新兴葡萄酒产区之一。十三五以来,受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进口葡萄酒持续冲击影响,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和葡萄酒产量连年下滑。2019年,全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葡萄酒产量比20
10、14年分别下降46%、33%o虽然新疆葡萄酒高端产品销售近年来不断下降,但是中低端产品销售却稳步上升,特别是天山北麓和伊犁河谷产区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得众多奖项,产区知名度、产品市场口碑和消赛者忠诚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全区已形成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产区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各产区发展特点的产业业态,葡萄酒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酿酒葡萄产量达到12.8万吨;伊犁河谷产区种植面积3.5万亩、酿酒葡萄产量3.5万吨;吐哈盆地产区种植面积L6万亩、酿
11、酒葡萄产量L3万吨;焉耆盆地产区种植面积12万亩、酿酒葡萄产量3万吨;其他区域种植面积2万亩、酿酒葡萄产量L6万吨。葡萄酒产品种类丰富,已形成涵盖干红、干白、甜型酒、起泡酒、葡萄烈酒、特色果酒、加强型等7大系列葡萄酒产品。2019年,新疆葡萄酒产量17.5万千升,其中:原酒、成品酒产量分别为15.5万千升、2万千升,原酒占比近九成,实现产值40.6亿元。近年来,新疆中信国安、唐庭霞露、中菲、天塞、元森等企业多次在葡萄酒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在2017年、2018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荣获金奖、银奖46个,在2019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荣获大金奖1个、金奖8个、银奖6个,在2020年
12、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荣获金奖8个、银奖10个。在2019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产区以及中国酒协认证的玛纳斯小产区均被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目前,全区已培育形成西域、尼雅、唐庭霞露、楼兰、乡都、芳香、天塞、中菲、伊珠、新雅、驼铃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截至2019年底,全区已建成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134家,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全国35家通过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审核的企业中,新疆占有10家。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促进了集种植、酿造、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酒庄快速兴起。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展会、论坛、品鉴推广
13、会及面向内地主要市场的开拓活动,促进了新疆葡萄酒销售方式由小超市、大卖场向直销店、品鉴中心扩展,部分产品还远销欧美市场。(三)存在问题一是公共品牌宣传推广不够,产品销量持续下滑。宣传营销主要由企业以单打独斗和自行组织为主,难以形成抱团走出去态势,导致新疆葡萄酒公共品牌效应和市场认知度不高,企业高附加值的精品和个性化产品少。新疆本地市场空间容量有限,加之远离东部主要消赛市场,运输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开拓难度较大。我国将葡萄酒作为工业产品征收相关税费等政策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价格低廉的免税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对国内产品市场冲击较大,加之国内葡萄酒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大众化
14、消费需求等影响,我国葡萄酒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徘徊不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从顶峰时2014年65万亩下降到2019年35.1万亩,降幅达到46%,葡萄酒产量由2014年26万千升下降到2019年的17.5万千升,降幅达到33沆二是种植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各主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品种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优质品种和特色品种,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缓慢,种植户管理水平低、种植规模小。葡萄种植在土地整备、冬季埋土防寒等方面成本逐年增加。部分葡萄园配水不足,用水价格高且没有保障。近年来,受种植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影响,果农种植意愿下降,基地面积缩减明显。同时,葡萄酒生产、加工、储藏、
15、包装等方面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完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三是人才匮乏,投入成本高,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缺乏酿酒葡萄选育、种植、栽培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和葡萄酒酿造工艺研发、检验检测、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现有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不足,果农缺乏技术指导,葡萄园管理不到位。入冬埋土、机械化程度低等增加种植和生产成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短板,葡萄酒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木桶、木塞、酒瓶、包装盒等配套产品大多从内地或国外购进,缺少本地配套生产企业,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五是统筹谋划和高位推动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扶持政策和长期持续的资金支持,与宁夏
16、回族自治区等国内新兴葡萄酒产区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疆葡萄酒历史文化挖掘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和组织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不至IJ位,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够,葡萄酒饮食文化培育不足,新疆葡萄酒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四)发展优势新疆地处北纬4146度,位于全球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上。具备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自然气候条件,光照充足、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有效积累;降雨量小,不易发生果实霉变和病虫害;土壤条件适宜,戈壁砂石土壤导热快,富含硒、钾、钙等矿物质;高山雪水纯净无污染,适合种植绿色有机酿酒葡萄。新疆区域酿造的葡萄酒在色度、抗氧化物含量、酒精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普遍高于国内
17、其他产区。同时,新疆气候干燥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和病虫害发生,葡萄及葡萄酒产品农药残留量远低于内地产区,适宜种植绿色有机葡萄和出产优质葡萄酒产品。经过50多年的发展,新疆已形成地理跨度大、风土多样化和特色鲜明的四大葡萄酒主产区,产业体系较为健全和完备。在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上形成了规模优势,是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基地,地位举足轻重。同时,新疆现有葡萄酒生产能力大但利用率较低,未来产业发展可释放产能空间较大。葡萄酒产业业态和模式多样,既有规模化企业、也有各具特色的酒庄。葡萄酒产品品系齐全、种类丰富,还出产慕萨莱斯、蒸储酒等新疆地域特色产品。一批葡萄酒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品牌价值不
18、断提升,中国第一枚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金奖均出自新疆产区,产品品质得到国内外业界专家和消费者高度认可。同时,新疆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地资源潜力大,仅天山北麓沿伴山公路两侧适宜种植面积就达30万亩左右,伊犁河谷自然条件优良,葡萄及葡萄酒品质优势明显,区域内各地方县(市)仍有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基础和空间。新疆葡萄酒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慕萨莱思葡萄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有中国葡萄酒活化石之称,酿造技艺被认定为新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唯一与葡萄酒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新疆成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聚地,具备了加快葡萄酒和文化旅游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育 葡萄酒 产业 壮大 龙头企业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