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隧道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隧道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XX公路工程XXX隧道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XXXXXXXX公路工程项目指挥部二O二O年六月X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原则及依据Ll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现行国家技术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某省地方规定,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相关条款要求。(2)深入领会设计意图,认真做好现场踏勘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使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得到有效控制。(3)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合理采用“四新”技术,按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要求配置资源,杜绝资源浪费。合理安排物资设备的运输、储备和储存,减少库房占
2、用和二次搬运。(4)严格按合同工期安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资源,以保证阶段性进度目标和总工期目标。(5)结合项目前期策划,贯彻“永、临结合”原则,合理规划施工平面布置。(6)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加强工序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争创优质工程。通过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信息的优化配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1.2编制依据1、由XXXXXX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XXXX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国家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3、我公司依据IS0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11
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4、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施工规范、技术规程等,其主要目录如下:5、现场调查的交通、水文、地质、气候、能源建材和地方其他条件,依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劳力的情况。6、国内外现场调查报告;近年来高速公路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公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7、某省公路建设文明工地标准、某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管理文件、当地政府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1. 3编制范围XXXXXXXX公路工程四分部XXX隧道,起止点桩号左幅ZK25+920ZK27+450,路线全长1
4、53Om,右幅K26+005”K27+786,路线全长1781m。工程内容包括洞口工程、洞身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等。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XXX隧道设计起点位于某县南台街道XXX村,设计终点位于某省某县X镇X村。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洞长度为1530m,最大埋深175.94m,起讫桩号为ZK25+920ZK27+450;右洞长度为1781m,最大埋深191.57m,起讫桩号为K26005-K27+786。隧道采用双向掘进。本项目主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洞内路面设计荷载:公路-1级,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0.5+23.5+2.5+0.7
5、5=11.5m;净高:5.Omo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XXX隧道右副不设置紧急停车带、左幅增设一个紧急停车带)有效净宽:0.75+0.5+23.5+3.00.75+0.75=12.75m;有效净高:5.Omo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有效宽度:4.5m;有效净高:5.0m。人行横通知二道建筑限界有效宽度:2.0m;有效净高:2.5m0XXXXXXXX公路工程四分部XXX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放入相应的工程数量表于此)2. 2施工条件2.1.1 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XXX隧道为一座分离式隧道,进、出口洞门形式均为端墙式,隧址区属侵蚀溶蚀低中山地貌。隧道横穿山脊,总地势东高西低,进出
6、口为溶蚀槽谷地貌,进出口斜坡陡峭。地表冲沟发育,山坡基岩零星裸露,地表多被第四系坡残积土覆盖,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林地。(2)地层岩性本隧道出口斜坡地表分布第四系残坡积土(Q4dlel);土层厚度变化大。隧道穿过主要地层为茅口组和栖霞组(PIm+q)地层。区内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地层编号为本合同段统一编号)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4dl+pl)3-1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一软塑状,土质不均,含少量角砾和碎石,搓捻砂感强,粘性差,层厚26m,分布于坡麓地带或槽地内。细分如下:粉质粘土:软塑为主,属I级松土。 3-1-2粉质粘土:软塑为主,属11普通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
7、:棕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含少量碎石角砾,粘性稍强,属11级普通士,据钻探揭示一般层厚07m,在山坡中局部分布。二迭系下统茅组(Plm)二迭系下统茅组深灰、褐灰色灰岩、生物灰岩等组成,隧道隧址区域附近见有F7断裂地质构造发育的迹象,隧道出口与断裂呈小角度相交通过,为非活动性断裂,对隧道建设有一定的影响。(3)地质构造D经地表调查,拟建隧道区域未见断层迹象,但见有褶曲构造,岩层缓倾,层理产状不稳定,其岩层产状240。330Z4o16之间;在隧道的出口端的东西有区域大断层F4通过,该断层对隧道区域的次级构造有一定影响。XXX隧道根据构造和岩性不同,本次节理裂隙统计分进口段、出口段以及洞身段统计。隧
8、道进口段:为茅口组和栖霞组(PIm+q)的厚层状灰岩形成的陡坡,节理较发育。主要节理特征统计见下表;隧道进口节理统计表隧道出口节理统计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l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o(4) (1)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山坡树枝状冲沟发育,隧道进出口各有一条大的V”型冲沟穿过,平常均无水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平常地表水多从地下流走。地下水孔隙水该隧址区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地表覆土层内,地表覆土主要为零星分布在斜坡地带粉质粘土夹角砾土,厚度为O7m,透水性较好,不利于孔隙水赋存,故本区孔隙水不发育。碳酸盐岩岩溶
9、水隧道穿越的地层为茅口组和栖霞组(Plm+q)的灰岩。经调查,本区域岩溶发育,具有良好的赋水空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隙、溶孔、溶洞、溶蚀管道和暗河之中。各种溶隙或管道透水性强,赋水性为中等强。水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等随季节变化较大。在该区域内沟谷深切,沟内平常无表水流动,同时还分部有落水洞,落差深。由此,可看出地下水主要是沿着层面溶隙或岩溶管道,向深部运移,总体趋势是由南向北流动,向北面更低的沟谷排泄。本区域岩溶水属垂直循环带水。最低排泄基准面为西面的铜厂河谷,标高约1138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Plm+q地层地下径流模数M3OLskm2。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本区域地下水主要接
10、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部分购税沿途也参与补给。由于隧道区斜坡缓倾,植被发育,减慢了地表雨水的流动,有利于雨水的下渗。雨水通过基岩裂隙下渗,各岩性层之间互相补给,但遇见渗透性较差的泥岩和页岩,地下水就多沿层间移动。(5) (1)不良地质1)岩溶经调查本路线区段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大型不良地质现象。区内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问题。1)岩溶发育特征:该工程地区丰富的降水使得水的运动交替迅速,灰岩的渗透条件良好,有利于岩溶地貌岩溶地貌的发育。隧址区岩层灰岩较纯,层理较厚且岩层缓倾,倾角一般大于20。,使可熔岩大面积暴露于地表,直接接受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并沿裂隙向深部运移。经调查地表未见溶洞,但
11、地表小型溶沟、溶槽、石芽发育。由此可见,隧道内岩溶发育中等,以垂直岩溶形态发育为主,洞内一般不会出现的溶洞。2)地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的沟槽内,出洞口沟谷内土层较厚,厚度26m,主要为塑软塑状的粘土、土质软。2)隧道地应力据现场调查,本隧道埋深小于192m,地应力以垂直自重应力为主,地应力不高。虽围岩较坚硬,洞内施工一般不会发生岩爆。2.2.3 涌水量预测XXX隧道K26+329K26+832;隧道轴线段视电阻率值一般在100.m-600.m之间,推测为较硬岩的强风化的破碎岩体段,岩性为灰岩,岩体较破碎,岩溶发育,并被充填、半充填,充填物为粘土、碎石。K27+304-K27+650:隧道
12、轴线段视电阻率值一般在IOoQ.m500Q.之间,推测为较硬岩的强风化的破碎岩体段,岩性为灰岩,岩体较破碎,岩溶发育,并被充填、半充填,充填物为粘土、碎石。根据对本隧道区内的地质调查、访问,以及对隧道区内勘察结果的深入分析,整个隧道路段内地层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溶发育,给地下水的蕴藏富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岩层富水性相对较好;而节理裂隙及岩溶发育较集中地段或岩性接触段、断层破碎带附件。通过以上降雨入渗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隧道各段的涌水量对比如下表:各种计算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对比表为了工程安全起见,涌水量采用两种计算结果最大均值作为隧道的推荐涌水量。即预测本隧道雨季最大总涌水量为m3d
13、o2.2.4 围岩分级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对本隧道进行围岩分级。考虑隧道埋深、岩石风化程度及完整性、节理发育程度、地下水作用局部浅埋等因素影响,整座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如下表。XXX隧道左线里程为ZK25+920ZK27+450,长153()米,为已建隧道;右线里程为K26+005K27+786,长1781米,洞身围岩以IV级围岩为主,占洞长的46.7%,V级围岩占19.3%。右线隧道围岩分级表2.2.5 隧道进出口及洞身地质条件评价(1)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评价进口里程段:K26+005K26+170;进口山坡陡峭,覆土薄,植被发育;岩层为粉质黏土及褐灰、深灰色灰岩,隐细
14、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较为完整,局部岩溶发育,中风化,局部强风化,呈块状。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富水性较弱,开挖时可能存在较小量的滴水、渗水等现象。属于V级围岩,开挖时应及时支护衬砌。(2)隧道出口段地质条件评价出口里程段:K27+610-K27+786;出口山坡陡峭,覆土薄,植被发育;岩层为粉质黏土及褐灰、深灰色灰岩,隐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较为完整,局部岩溶发育,中风化,局部强风化,呈块状。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富水性较弱,开挖时可能存在较小量的滴水、渗水等现象。属于V级围岩,开挖时应及时支护衬砌。2.3施工平面布置按照某省交通运输厅编制的某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
15、化实施要点的相关要求,临时设施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便于管理、注重环保、减少用地、服务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XXX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下图。生产和生活设施、电力、供水、弃土场等设施满足施工高峰期需求,一次建设成型,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用地精心规划,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使用面积和使用期限,使用后及时做好恢复和复垦。本隧道进出口弃渣场位于呢噜沟距隧道约6KM,设计弃土容量能够满足弃土要求。隧道工程所需的钢筋加工场和喷射碎拌和站等布设在便道进出口附近。本隧道工程施工作业现场驻地布设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分隔布置,按标准化要求设置办公室、会议室、职工宿舍及
16、其他相关设施。2.3.1项目驻地XXX隧道进口驻地拟选于XXX隧道进口交警队停车场内,地点位于南台街道大老沟,占地约3亩。XXX隧道出口驻地拟选于陈家沟二水厂往隧道方向,地点位于某镇洗白村,占地约3亩。项目驻地分办公区和生活区两部分,驻地内共规划房屋41间,办公区9间,工人生活区32间,满足施工管理要求。项目驻地拟选于XX街道呢噜沟左侧山坡上,本项目职工(项目管理部)驻地拟建设1栋双层办公楼,占地面积328平方米;拟建设1个卫生间和1个淋浴间,共占地50平方米;拟建1个食堂,占地面积80平方米;拟建四栋单层宿舍楼,占地面积为2940平方米。本项目民工驻地拟建设1个卫生间和1个淋浴间,共占地15
17、0平方米;拟建3个食堂,占地面积87平方米;拟建2栋双层宿舍楼,占地面积为400平方米。2.3.2施工便道根据实际地形地貌,为满足施工要求,新建两条横向施工便道,具体布置如下:进口进场便道由赤水源大道开始修建,横向修建水泥路50米,路面采用20Cm厚C25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满足施工车辆及设备运输车辆通行。出口进场便道由赤水源大道开始修建,横向修建水泥路250米,路面采用20Cm厚C25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满足施工车辆及设备运输车辆通行。综合加工厂综合加工厂设置在XXX二号互通内(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占地面积约3320m2(4.9亩),选址位置属荒地。综合加工厂采用封闭式结构,工厂化管理,加工
18、厂配置5T龙门吊一台,跨22m,中间设置6m宽道路。加工厂按部位分为原材料区、加工区、存料区,按类别分为拱架加工区、钢筋加工区、网片加工区、钢板加工区。各部分别按标准化要求设置标识标牌。各种设备相应位置设置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氧气瓶、乙炊瓶分开放置,相距5m以上,并远离明火作业区。2.3.3拌和站拌和站设置在XXX隧道进口右侧,占地面积约6000m2(9亩),为租用地方商品混凝土站进行改造。站内设置JS1800型强制搅拌机两台,配备4级配自动配料斗,8个水泥罐,最大生产效率为180m3h,满足两洞喷浆施工要求。现场配置Iom3混凝土搅拌车6台,运送混凝土。2.3.4空压机房XXX隧道进口空
19、压机房布置在隧道进口左侧,站内设置开山22m3/h螺杆式空压机3台,满足XXX隧道进口掘进供风要求。XXX隧道出口空压机房布置在K27+875处,站内设置开山22m3h螺杆式空压机3台,满足隧道出口掘进供风要求。2.3.5供水系统(1)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利用附近村民饮用的山泉水,通过管道连接至生活区。(2)施工用水进口施工用水利用XXX隧道山上常年流水,在隧道左幅右侧新建一蓄水池,容量为50立方米,通过高压水泵送150管道接引至各施工作业面。出口施工用水从隧道出口水厂接入,铺设软管100米,在新建一蓄水池,容量为50立方米,通过高压水泵送150管道接引至各施工作业面。2.3.6排水系统XXX隧道
20、出口位于陈家沟,出口掘进为反坡排水,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流水畅通,具体排水方案如下:在进场道路右侧设置一条纵向排水沟,接引至某县二水场废水排水边沟中。排水沟宽L5m,沟深LOm,在跨便道位置埋设中1.Om预制水泥管。洞内排水在隧道路面下坡一侧,按50m间距设置集水坑,有渗水量较大处进行加密,通过潜水泵分级接力抽排积水,水泵大小按渗水量大小进行配置。2.3.7施工用电经计算施工现场用电容量总计为1750KW,为满足施工用电需要,拟在隧道进口洞口和出口位置各设一台800KVA容量变压器,低压接引至各施工作业面,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拟在空压机房配备300KW发电机2台以备不时之需。2. 3.8弃磴场根
21、据设计图纸弃硝场选址在呢噜沟山谷中,距隧道进出口约6公里,弃磴场满足使用要求。弃磴时分层进行堆放,并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挡硝墙和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2.4施工要求2.4.1 质量目标本隧道质量目标是:单位(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杜绝质量责任事故;合同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达到合格标准,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达到合格标准。2.4.2 进度目标按照合同工期,合理组织安排施工,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合同约定的所有工程量。2.4.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1、安全管理人员到位率100%;2、安全教育培训率100%;3、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4
22、、工程机械及设备完好率100%;5、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6、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不发生火灾责任事故、不发生交通责任事故、不发生职业健康责任事故、责任事故千人重伤率不超过015%,严格控制轻伤事故。7、“平安工地”考核合格率Io0%。2. 4.4环保目标本隧道有责任的环境、水土保持违规事件为“0”。3. 5技术保证条件开工前充分做好施工队伍的布置、建点和安置工作;认真审核施工图纸,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加强施工调度指挥,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及时进行调整,并定期组织调度会,协调各方协作配合关系,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的矛盾,加强薄
23、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全面实现层层计划交底,保证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参与计划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前,根据任务进度文件的要求层层交底落实,使有关人员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预控措施、开始结束日期、有关保证条件、协作配合要点,使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工作协调一致,从而保证施工生产有步骤、连续、均衡地进行。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纽带,精心组织,科学排序,流水作业,利用现代项目管理和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施工的管理技术方法。各系统施工前必须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并于当日布置工作时间向施工人员交底,施工方案明确以下内容:施工地点、施工条件、人员分工、工机具使用、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计划工程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实施 总体 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