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16区九年级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docx
《2023年上海市16区九年级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海市16区九年级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上海市16区九年级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2023年上海市16区九年级一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一、对比阅读(2023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暨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
2、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魔,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枇,跳往助之。塞著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丙】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
3、身亦皆如三。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1 .【乙】【丙】都选自列子。列子,原名,是战国时家学派代表人物。2 .解释下列加点字。(1)长风破浪会有时O(2)汝之不惠()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句子。为国与身亦皆如之。4 .【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是借用和(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5 .【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D.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6 .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
4、【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一模)【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上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碟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5、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詹何钓鱼詹何以独茧丝为纶(D,芒针为钩,荆栋为芋,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日:“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微,乘风振之,连双鸽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英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日:“善。”选
6、自列子汤问【注释】纶:钓鱼的丝绳。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荆窿(Ciiiio):楚国产的细竹。剖粒:剖开的米粒。汩流:湍急的河流。蒲且子:古代善射者。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连双鸽(ca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鹏鸟。放:通“仿”。聚沫:聚拢的泡沫。7 .【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寒暑易节(2)五年始尽其道9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O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B.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C.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
7、就可以一手掌控了D.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10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篇目所叙之事寄寓之理【甲】(1)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乙】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2)11 .【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窿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12 .【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的道理。(2023上海徐
8、汇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奥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令尹子西对日:“臣不知也。”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日:“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
9、,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13 .【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以下O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14 .解释下列加点词(1)曾益其所不能O(2)秦欲伐楚()15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16 .以上两段选文都探讨了治国理念。【甲】文论证了的观点。【乙】文中楚王认为国之宝器是,而昭奚恤认为是;“王遂使昭奚恤应之“说明楚王认识到的道理。17 .以下对昭奚恤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有政治远见B.洁身自好C.有高远志向D.智
10、勇双全(2023上海徐汇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短,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搴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朱元思书
11、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酉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变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缥(PiA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轩邈(mim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嘤(ym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
12、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18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人名)19 .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2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之情。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从流飘荡窥谷忘反21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22. 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
13、书中的“书”都是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23. (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乙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14、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河曲智叟亡以应。(1)甲诗作者是(人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乙文出自一书,教材中我们还学过其中的作品有等。(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下列对甲诗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OA.甲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B.甲诗“咬”字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竹石的顽强与坚定。C.乙文以河曲智叟的嘲笑和劝阻来反衬愚公移山的坚毅执着。D.乙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24. (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都公值永嘉之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见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
15、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物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都公亡,翼为到县,解职归苫,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注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3),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馁(n6i):饥饿。饴(si):同“饲”,给人吃东西。炎IJ(Shan)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煤州市。苫: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还,吐与二儿(2
16、)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OA.周翼是判县人,他辞职回家,用席子盖在了鄱公灵床前B.周翼是刻县人,他辞职回家,在都公灵床前铺了草垫子C.周翼任刻县令,他辞职回家,用席子盖在了那公灵床前D.周翼任判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都公灵床前铺了草垫子(3)文中乡人对都公“传共饴之”,原因是“”;当乡人因饥困而表示“恐不能兼有所存”时,鄱公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的室铭山不在高,
17、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舫。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丙)何晒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崇困于丛林,民谓子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苻之以卉药;率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
18、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一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选自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上国:指京城。蔚:栽种。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信:通“伸”,伸张。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25 .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人名)。2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谈笑有鸿儒(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8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
19、区。B.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C.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D.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29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1)(2)(3)。(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的人生态度。(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宏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20、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日:“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21、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注释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塞。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30 .甲文作者(人名)和乙文作者(人名)都是(朝代)人。3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 .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人不得033 .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O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C.因为天
22、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34 .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35 .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2
23、)o(2023上海金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子路受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日:“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间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市 16 九年级 古诗 古文 比较 阅读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