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传输理论-第三章.docx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辐射传输理论-第三章.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第一节地球大气的成分和结构热力结构为了描述地球大气与太阳辐射的为了确定与太阳光吸收和散射有关的大气区域,我们首先给出相互作用,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标准大气的垂直温度廓线:大气的结构和成分。大气的分层命名通常由它的热力状态导出 对流层一对流层顶的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低纬1718km,中ll12km,高89km);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汽;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一高达50km;气层稳定;T最初微升,30km以上随Z的升高增加很快,达270290K。这主要是由于03吸收紫外辐射所致;水汽很少,能见度很高。 中层一高达8085km;T随Z升高而
2、递减得很快;有强烈的湍流混合和光化学反响。 热层一高达500600km;T随Z上升而迅速增加,可达10002000K,所以称热层;由于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被热层气体吸收所致。温度是分子运动速度的一个度量;温度一日间有显著变化;热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外层一热层顶以上是外层,这一层可能一直延伸到约160Okm的高空,并且逐步融合到行星空间去。由于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力很小,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粒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又称外逸层。 电离层一从距离约60km开始向上延伸。在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磁层一50Okm以上的高空。受太阳风的作用,看起来像彗星状。
3、行星边界层:大气层的最低Ikm左右的层次明显与对流层的其他高度不同,它与地表发生强烈而重要的相互作用,这一层称为行星边界层。化学成分体积比 假设在压力P、温度T状态下干空气占有容积%,其中某气体成分的分压力为p,当温度T保持不变,而该气体成分的压力变为?时。它占有容积V,那么定义该气体成分的体积比为q=VVa 其数值以百分数(%)或百万分数(ppm)表示,当含量非常少时,又可以用千兆分数(PPb)表CO2,CH4 CO2虽然被列为恒定成分,但由于矿物燃烧、海洋的吸收和放射及光合作用,一直以大约0.4%的速度增加。CO2能够强烈地吸收和放射红外辐射,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CH4的含量也以每
4、年1%2%的速率在增加,现在达1.7PPmV CO,N2O的含量也在变化可变气体成分:H2O 水汽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辐射和动力要素,它的含量随时空变化很大。对流层H2O的空间分布取决于局地水文循环和大尺度输送过程。最大值出现在南、北半球亚热带70OhPa高度以下的气层中。 它是在大气温度变化范围内唯一可以发生相变的成分。由于水的三态都善于吸收和放射红外辐射,因0.746.10.981482.2330.750.10.9912.52.3590.760.00110.252.42030而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水汽的吸收系数可变气体成分:03 031840年唠患学家膘发现1警丸浓噂要出瘠
5、约值湍呼)km的高度,这个区域称为臭氧层(法国)J0,79-1.7511523002.彳嬴OOOO近地用群中臭趣含量I物?,在彳管25klj胜达极器需,具体取决于纬度和季节,再往上又减小,制25Okm附据臭氧含我趋于电0如果把它集中向丽在标准状态下,平均厚度约3mm83酎L:,。3.123000,(m)0.290.893龈31.650.48513.71.725(0.595.20.2952则L70.49513,82.11400.612.50.30.91M鹿1-75:O.3.92.5170.605130.305L4杼,JOyOou0.430.61120.312700.5053.50.6210.50
6、.3151350.5140.6390.32800.5154.50.647.9臭氧吸收系数气溶胶 气溶胶: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目前常将气溶胶分成三大类:雾,指液体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和分散性气溶胶;尘,指固态粒子的分散性气溶胶;烟,指固态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大气电现象,大气辐射和光学,大气化学过程,以及云降水的形成,都跟气溶胶有关。 最大浓度出现在城市和沙漠,在对流层,浓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平流层某些高度上,观测到有气溶胶薄层长期存在。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最大,气溶胶浓度的变化次之,二氧化碳的变化比拟小。 参看气溶胶教程章澄昌,气象出版社,199
7、3o标准大气第二节大气吸收吸收截面,吸收系数太阳辐射一短波辐射:0.154.0mm(UV,VIS,IR)地气辐射一长波辐射:4.0-120mm(IR)短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短波辐射指波长在0.2mm到4.0mm的辐射,其主要的源是太阳,因此也称为太阳辐射,包括UV,VIS和IR辐射。在这一波长范围,大气自身的热辐射相对较弱,常常可以不加考虑,仅在近红外波段,才需要给予考虑。但本波段所涉及电磁波的波长与大气气溶胶的尺度相近,因此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需要进行仔细的计算。紫外吸收带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有02、03、N2、CO2、H2O以及原子O和N 大局部紫外辐射在高层大气中被集中于平流层
8、的03分子吸收1)HarUey带:最强的吸收带,位于0.22-0.3Omm,吸收中心在0.255mm。-2)Huggins带:0.30-0.34mm。一3)ChaPPUiS带:0.44-0.74mmSOLARSPECTRUM大气质量在上面公式计算中都要用到大气质量这个参数。按定义,大气质量是倾斜路径的光学厚度与垂直路径光学厚度之比在均质平面平行大气中,简单地有力=SeCqdz,且SeCg为常数,可移至积分号以外,因此大气质量即为secg而与k/无关。但在又折射、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球面分层大气中,大气质量切的计算就要复杂得多。(与地面大气密度,均质大气高度。地球半径,折射率随Z的变化,天顶角有关)
9、从图中可以看到,对同样厚度的一层大气, 由于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力与dz的比值是 不相同的。现在再考虑公式中的积分值。由于H(Z)随 高度有不同的分布,当口值在低层较大,而 那里的力值也较大,这样分子上的积分值就 会较大,反之,如果的大值出现在高层, 那里dl的值相对较小,其结果是分子上的 积分值相对较小。因此对二种具有不同垂直分布特征的吸收气 体,即使对垂直路径而言,吸收的光学厚度 是相同的,但对吸收气体主要分布在高空的气体其大气质量会小于主要集中在低层的吸 收气体。实际大气中臭氧和水汽分布就具有上述特 征,因此它们的大气质量要分别计算。而对 其它均匀混合的气体,其大气质量的计算可 用同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辐射 传输 理论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