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docx
《安徽省高等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等学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工程任务书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工程名称: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效劳能力工程工程负责人:梁建军联系方式:所在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周期: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二O一一年十一月填表说明1 .本任务书适用于2023年省级质量工程工程中特色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开展中心和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程。任务书由工程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学校审核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公布,作为工程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2 .本任务书一式3份,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3
2、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一、工程根本情况简介本工程是经安徽省教育厅2023年评审立项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效劳能力工程一一安徽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工程名称:特色专业。工程编号为:2023123建设周期自2023.01-2023.01,省财政每年资助经费50万元。工程承办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负责人:梁建军。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开展规划纲要和滁州市“十二五开展规划纲要,目前化工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滁州市经济开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纵深推进,滁州市面临的高端技能型化工人才的强大需求与供应严重缺乏的矛盾将愈发凸显。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化工材料专
3、业群将在我院的专业建设乃至滁州经济开展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徽省和滁州市化工产业的快速开展,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端技能型人才紧缺,而且伴随滁州市进入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时.机,滁州市在近几年内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速度还将继续快速增长。我院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多年来为滁州经济开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增长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总量缺乏,二是素质不够,适应不了行业开展的需求。目前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因此,对适应化工产业飞速开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目前,我院应用化
4、工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三个专业。本专业群已经与“金禾化工集团、“安邦聚合高科技、“瑞兴化工、“艾迪亚模具制造”等9家当地化工材料及其相关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与“金达石油公司、“安邦聚合高科技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并开设了冠名班;与定远县职教中心合作开展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前应用化工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o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不含外聘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人,占22.2初中级职称7人,占38.9初初级职称7人,占38.9机具有研究
5、生以上学位8人,占44.4%。具有“双师型教师8人,占44.4%。承当实验实训教学的教师11人,占61.1%。聘请了4名来自化工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效劳产业开展能力要求,根据安徽省和滁州市“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的开展方向,本专业建设将坚持立足效劳于滁州市及安徽省其它地区化学工业的开展,面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泛长三角区域,以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开展能力的化工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全面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加强认知实践,实行
6、工学交替,瞄准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创新“双证融入,顶岗实习,校企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职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方案,与金达石油公司、安邦聚合高科等企业合作,分析基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工作工程和工作任务,开发学做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依据“学训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构建“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化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突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编写“表达化工行业技术进步的特色教材,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包括“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实
7、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融教学、实训、实习、技术效劳等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实训基地,辐射、引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绿色食品等专业群的建设和开展,增强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建设一批融教学、实验、实训、技术开发、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公共效劳实训平台,突出高职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产业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构建具有职业气氛的教学环境;培养与引进一批根底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以打造一支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相统一的专兼结合的技术和教学过硬、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
8、在要求,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企业共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的开展;形成中、高职培养形式、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业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实训设施先进,教学团队优秀,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有较大作用,社会声誉好,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的根底上,确立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建立四维度第三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努力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
9、量,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论根底,以及能从事化工仪表、化工机械、化工检验、化工产品的生产运行、质量控制(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根本技术改造以及化工产品营销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化工专门人才。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程,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地理环境、舆论环境,同时也具备较为坚实的内部根底和较为突出的优势。二、工程组成员情况项目负责人姓名梁建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10最终学历、学位本科(硕)职称副教授职务系副主任电话3854712E-mai1通信地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梁建军收(:239000)在工程中承当的主要工
10、作负责工程整体规划。制定工程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提出工程建设目标与任务。负责年度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建设进度、总结等。工程组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工程中承当的主要工作江洁女1964副教授化学教育协调、指导专业建设周玲玲女1980讲师应用化学负责带着教研室成员开展专业建设刘义章男1969讲师化工技术开展专业建设肖陆飞男1976副教授有机化学开展专业建设孟飞男1981实验室精细化工开展专业建设周凯男1978助讲应用化工开展专业建设汪存禧女1983助讲高分子材料开展专业建设王仕亮男1976讲师应用化工开展专业建设王磊男1983助讲高分子材料开展专业建设巩振虎男1981助讲高分子设备开展
11、专业建设三、工程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效劳产业开展能力要求,根据安徽省和滁州市“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的开展方向,本专业建设将坚持立足效劳于滁州市及安徽省其它地区化学工业的开展,面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泛长三角区域,以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开展能力的化工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全面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加强认知实践,实行工学交替,瞄准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创新“双证融入,顶岗实习,校企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职业综合素质、专业技
12、能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方案,与金达石油公司、安邦聚合高科等企业合作,分析基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工作工程和工作任务,开发学做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依据“学训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构建“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化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突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编写“表达化工行业技术进步的特色教材,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包括“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融教学、实训、实习、技术效劳等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实训基地,辐射、引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绿色食品等专业群的建设和开
13、展,增强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建设一批融教学、实验、实训、技术开发、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公共效劳实训平台,突出高职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产业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构建具有职业气氛的教学环境;培养与引进一批根底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以打造一支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相统一的专兼结合的技术和教学过硬、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企业共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的开展;形成中、高职培养形式、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
14、“双证书制度。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业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实训设施先进,教学团队优秀,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有较大作用,社会声誉好,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的根底上,确立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建立四维度第三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努力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论根底,以及能从事化工仪表、化工机械、化工检验、化工产品的
15、生产运行、质量控制(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根本技术改造以及化工产品营销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化工专门人才。2、具体目标(1)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双证融入,顶岗实习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全面对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其指导下,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在学院的“开放办学、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特点,在原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底上,根据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企业合作创立适应工学结合要求、创新“双证融入,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到达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形成与
16、企业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校企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互融六对接,即“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师对接师傅、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其中“双证融入是指将“化学检验工和“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开发的优质核心课程中,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为职业训练,是指学生在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五个月,主要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训过程均以具体工程带动实训内容。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互融合,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就业能力日趋增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安徽省化工协会保持密切联系,结
17、合安徽“十二五期间化工产业开展方向,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置多个不同方向,与多家企业深层次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2)实施教学方式改革,努力转变培养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职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方案;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化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为标准,建设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构建突出化工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邀请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确定工作工程和工作任务,开发基于工
18、作过程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工程,实施“任务驱动、工程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参加各种化工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充实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多途径转变培养方式。职业综合素质定位于一观点一两意识一三精神,一观点是指工程观点,两意识是指平安、环保意识,三精神是指务实、协作、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定位于化学分析检验技能、化工操作控制技能和不同专业方向专项技能;可持续开展能力那么是指工作后的可持续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3)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加快课程建设步伐。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先进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19、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学反响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防腐及防护、化工环保及平安、化工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等不同专业方向通用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而后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技术专项课程,如目前正在试点的工程化课程改革,即是在与本地区化工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工和“化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
20、多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配套教材,制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形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开发电子资源和开放式教学网站,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4)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大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的力度,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的课程机制,同时更加重视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实行校企互兼互聘,实现“角色互换,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增聘企业兼
21、职教师,培训其他教师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按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组建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形成兼职教师管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5)建设校内外功能互补、国内领先的化工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开放性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在完善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的根底上,校内建成由化工根底技能实训中心、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应用化工技术效劳中心、化工模拟生产实训中心、危险化学品平安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化工职业技能鉴定站等组成的“校中厂模
22、式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年接待实训学生500人次。继续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厂中校模式的实训基地,确保100%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结合并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学生实习管理与评价机制,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凸显“多元管理与评价的亮点,打造集教学、实训、创业、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实训基地,从而强化实践育人。(6)建成区域领先的科技应用基地和职业培训基地。积极申报省科技攻关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效劳等工程。积极为化工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7)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升社会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高等学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9108.html